確實是真實的,只是電影裡的愛情故事是虛構的皇家郵船泰坦尼克號是它那個黃金年代中最後的宏偉幻夢,它是那個充斥著繁華、浮躁、禮數的時代中最偉大的成就。然而當時卻沒有人意識到整個世界即將發生的巨大變化。1901年無線電的發明,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試飛成功……一切關於階級、品行、性別的舊思想、舊觀念即將被打破。如果說泰坦尼克號的誕生標誌著那個時代的頂峰,那麼也許它的沉沒為這出古老的戲劇拉上了帷幕,同時也正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當時,競爭日趨激烈的遠洋輪船業在船舶的設計、規模和速度上都有著很大的進步。作為業界領頭人之一,白星航運公司決定把精力集中在規模和豪華程度上,而不僅僅是速度。1907年,白星航運的運營主管布魯斯•伊斯梅與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的合夥人Lord James Pirrie計劃建造3艘豪華輪船,以此為業界設立一套關於舒適、豪華和安全方面的新標準。前兩艘被分別命名為奧林匹克和泰坦尼克,伊斯梅選擇泰坦尼克作為輪船的名字是為了表示它的無比巨大和無窮力量。 僅設計這兩艘輪船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1908年12月奧林匹克號開始建造,緊隨其後1909年三月泰坦尼克號也告動工。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為容納這兩項巨大的工程不得不重建位於貝爾法斯特的船廠;與此同時,為了讓巨輪能在港口停靠,白星航運公司也只好加長座落在紐約的碼頭。在泰坦尼克號船體建造的兩年中,傳媒屢次將該船的宏偉程度廣為宣傳,這實際上使泰坦尼克號在下水遠航前就成了當代傳奇。1911年5月鋼鐵船身的"下水"儀式更是盛況空前,眾多觀眾蜂擁而至,入場券的收入被捐給了當地的一家兒童醫院。 緊接著泰坦尼克號開始被"全副武裝",也就是船內設施和系統的建設,以及複雜的木工和精細的裝修。隨著首航日期的逼近,業已完工的奧林匹克號卻因一次撞船事故需要大規模的維修;按期完成泰坦尼克號本來已經十分緊張,這樣一來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的工作負擔就更重了。結果,泰坦尼克號的首航日期不得不從1912年3月20號推遲到4月10號。 泰坦尼克號船體長達883英尺(270米),寬92英尺(28米),重達46,328噸。從龍骨到船橋高104英尺(31.7米),儘管其中有35英尺在吃水線下,它水面以上的高度仍能超過當時大都市中的任何建築物。在設計時泰坦尼克號只有3個煙囪,可為了增加船身龐大和力量的表現力,以及適應眾多廚房的排煙需要,設計者又為它加上了幾乎沒什麼作用的第四個煙囪。總而言之,泰坦尼克號是當時由人類建造的最大的移動物體。 除此之外,泰坦尼克號先進的安全技術也著實讓人驚異不已。它有著一英寸鋼板構成的雙層船壁,一整套由16個防水艙構成的系統,該系統由多扇巨門隔離,並可以隨時透過一個電鈕或是水感測器觸發。從此,報界開始稱之為"不可沉沒"的輪船。 泰坦尼克號的內部設施是當時最豪華先進的:配備給每個房間的電燈和取暖裝置,層次間的直達電梯,一個游泳池,一個土爾其浴室,健身房,大廳以及可以同最高檔酒店客房相媲美的頭等艙。為適應來自不同地區乘客的口味,泰坦尼克號還為他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餐廳和咖啡廳;除此之外,它還有由一流音樂家組成的兩個(通常是一個)樂團,其中有很多是從其它航船中跳槽而來。在泰坦尼克號上有兩個圖書館,分別為頭等艙和二等艙服務。連三等艙的艙房都比某些小輪船頭等艙的艙房豪華,艙內的一些設施對於泰坦尼克號的移民乘客更是聞所未聞。泰坦尼克號在原始設計時要求有32艘救生艇,然而,白星的管理人員認為這樣會讓甲板顯得擁擠,於是把救生艇的數目降到20,只能容納1178人,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決定所帶來的後果。 泰坦尼克號的首航誘來無數"風流人物":英國貴族,美國企業家,紐約和費城的各界名流。同時,它也吸引了許多貧窮的移民,企盼著能在美國或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 1912年4月10號星期三的中午,巨輪的旅程終於在南安普頓開始。日落前,泰坦尼克號在法國Cherbourg逗留,更多的旅客在那裡登船。當天晚上它開到愛爾蘭的昆士頓,第二天下午1點30分駛入大西洋。 縱使是經過大風大浪的旅客也不禁為這艘巨輪所折服。泰坦尼克號太大了,他們根本感覺不到船正在航行。巨大強勁的引擎不會象其它輪船一樣發出惱人的顫動或是無法忍受的噪音。它以22節的速度平穩舒適地行駛,雖然不是這條航線上最快的,但絕對是前五名。 天氣晴朗,視野開闊,水溫大約是55華氏度,1912年冬天的溫馴顯得很不尋常。大量的冰塊從冰山上脫落,墜入大海。泰坦尼克號配備了新式的無線電電報系統,兩名操作員晝夜不停的在無線電室值班。4月14號星期四,海上航程的第五天,泰坦尼克號接到了五次不同的冰山警告,但船長卻不以為然。輪船還是以22節高速行駛,航線運營經理布魯斯.伊斯梅居然提出縮短一天到達紐約的建議。 4月14號晚上,無線電操作員菲利普斯正忙著為一位饒舌的乘客發報到Cape Race,Newfoundland。這時他收到了當晚的第六次冰山警告,但由於沒有意識到泰坦尼克號與警告地點有多近,他只是把報文隨手放在了肘邊的紙鎮下。而史密斯船長或是船橋附近的其他船員再也沒有機會看到這張報文了。 這個夜晚罕見的晴朗黑暗,雖然沒有月光,但滿天的星斗卻發出黯淡的熒光。有些星星十分明亮,以至於有一位船員把木星(當時剛升出地平線)誤認為另一艘輪船的燈光。此時的海面也是異常的平靜,很多幸存者回憶說:"象玻璃鏡面一樣"。沒有波浪要辨識冰山更加困難,因為這樣的情況下有海水經過冰山邊緣時不會象往常一樣產生白色水花。 11點40分,瞭望臺上的一位瞭望員發現一座冰山就在不遠的前方,他立刻把情況通知了船橋,大副穆道克下令左滿舵並通知引擎室全力倒車。然而,輪船實在太大,移動得太快,而冰山又太近了,泰坦尼克號只是微微的改變了方向。37秒鐘後,歷史上最嚴重的海難開始了。 在那一夜的英勇、恐慌和悲劇中,705人獲救,1502人罹難,而許許多多的思考留給了後世的人……
確實是真實的,只是電影裡的愛情故事是虛構的皇家郵船泰坦尼克號是它那個黃金年代中最後的宏偉幻夢,它是那個充斥著繁華、浮躁、禮數的時代中最偉大的成就。然而當時卻沒有人意識到整個世界即將發生的巨大變化。1901年無線電的發明,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試飛成功……一切關於階級、品行、性別的舊思想、舊觀念即將被打破。如果說泰坦尼克號的誕生標誌著那個時代的頂峰,那麼也許它的沉沒為這出古老的戲劇拉上了帷幕,同時也正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當時,競爭日趨激烈的遠洋輪船業在船舶的設計、規模和速度上都有著很大的進步。作為業界領頭人之一,白星航運公司決定把精力集中在規模和豪華程度上,而不僅僅是速度。1907年,白星航運的運營主管布魯斯•伊斯梅與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的合夥人Lord James Pirrie計劃建造3艘豪華輪船,以此為業界設立一套關於舒適、豪華和安全方面的新標準。前兩艘被分別命名為奧林匹克和泰坦尼克,伊斯梅選擇泰坦尼克作為輪船的名字是為了表示它的無比巨大和無窮力量。 僅設計這兩艘輪船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1908年12月奧林匹克號開始建造,緊隨其後1909年三月泰坦尼克號也告動工。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為容納這兩項巨大的工程不得不重建位於貝爾法斯特的船廠;與此同時,為了讓巨輪能在港口停靠,白星航運公司也只好加長座落在紐約的碼頭。在泰坦尼克號船體建造的兩年中,傳媒屢次將該船的宏偉程度廣為宣傳,這實際上使泰坦尼克號在下水遠航前就成了當代傳奇。1911年5月鋼鐵船身的"下水"儀式更是盛況空前,眾多觀眾蜂擁而至,入場券的收入被捐給了當地的一家兒童醫院。 緊接著泰坦尼克號開始被"全副武裝",也就是船內設施和系統的建設,以及複雜的木工和精細的裝修。隨著首航日期的逼近,業已完工的奧林匹克號卻因一次撞船事故需要大規模的維修;按期完成泰坦尼克號本來已經十分緊張,這樣一來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的工作負擔就更重了。結果,泰坦尼克號的首航日期不得不從1912年3月20號推遲到4月10號。 泰坦尼克號船體長達883英尺(270米),寬92英尺(28米),重達46,328噸。從龍骨到船橋高104英尺(31.7米),儘管其中有35英尺在吃水線下,它水面以上的高度仍能超過當時大都市中的任何建築物。在設計時泰坦尼克號只有3個煙囪,可為了增加船身龐大和力量的表現力,以及適應眾多廚房的排煙需要,設計者又為它加上了幾乎沒什麼作用的第四個煙囪。總而言之,泰坦尼克號是當時由人類建造的最大的移動物體。 除此之外,泰坦尼克號先進的安全技術也著實讓人驚異不已。它有著一英寸鋼板構成的雙層船壁,一整套由16個防水艙構成的系統,該系統由多扇巨門隔離,並可以隨時透過一個電鈕或是水感測器觸發。從此,報界開始稱之為"不可沉沒"的輪船。 泰坦尼克號的內部設施是當時最豪華先進的:配備給每個房間的電燈和取暖裝置,層次間的直達電梯,一個游泳池,一個土爾其浴室,健身房,大廳以及可以同最高檔酒店客房相媲美的頭等艙。為適應來自不同地區乘客的口味,泰坦尼克號還為他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餐廳和咖啡廳;除此之外,它還有由一流音樂家組成的兩個(通常是一個)樂團,其中有很多是從其它航船中跳槽而來。在泰坦尼克號上有兩個圖書館,分別為頭等艙和二等艙服務。連三等艙的艙房都比某些小輪船頭等艙的艙房豪華,艙內的一些設施對於泰坦尼克號的移民乘客更是聞所未聞。泰坦尼克號在原始設計時要求有32艘救生艇,然而,白星的管理人員認為這樣會讓甲板顯得擁擠,於是把救生艇的數目降到20,只能容納1178人,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決定所帶來的後果。 泰坦尼克號的首航誘來無數"風流人物":英國貴族,美國企業家,紐約和費城的各界名流。同時,它也吸引了許多貧窮的移民,企盼著能在美國或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 1912年4月10號星期三的中午,巨輪的旅程終於在南安普頓開始。日落前,泰坦尼克號在法國Cherbourg逗留,更多的旅客在那裡登船。當天晚上它開到愛爾蘭的昆士頓,第二天下午1點30分駛入大西洋。 縱使是經過大風大浪的旅客也不禁為這艘巨輪所折服。泰坦尼克號太大了,他們根本感覺不到船正在航行。巨大強勁的引擎不會象其它輪船一樣發出惱人的顫動或是無法忍受的噪音。它以22節的速度平穩舒適地行駛,雖然不是這條航線上最快的,但絕對是前五名。 天氣晴朗,視野開闊,水溫大約是55華氏度,1912年冬天的溫馴顯得很不尋常。大量的冰塊從冰山上脫落,墜入大海。泰坦尼克號配備了新式的無線電電報系統,兩名操作員晝夜不停的在無線電室值班。4月14號星期四,海上航程的第五天,泰坦尼克號接到了五次不同的冰山警告,但船長卻不以為然。輪船還是以22節高速行駛,航線運營經理布魯斯.伊斯梅居然提出縮短一天到達紐約的建議。 4月14號晚上,無線電操作員菲利普斯正忙著為一位饒舌的乘客發報到Cape Race,Newfoundland。這時他收到了當晚的第六次冰山警告,但由於沒有意識到泰坦尼克號與警告地點有多近,他只是把報文隨手放在了肘邊的紙鎮下。而史密斯船長或是船橋附近的其他船員再也沒有機會看到這張報文了。 這個夜晚罕見的晴朗黑暗,雖然沒有月光,但滿天的星斗卻發出黯淡的熒光。有些星星十分明亮,以至於有一位船員把木星(當時剛升出地平線)誤認為另一艘輪船的燈光。此時的海面也是異常的平靜,很多幸存者回憶說:"象玻璃鏡面一樣"。沒有波浪要辨識冰山更加困難,因為這樣的情況下有海水經過冰山邊緣時不會象往常一樣產生白色水花。 11點40分,瞭望臺上的一位瞭望員發現一座冰山就在不遠的前方,他立刻把情況通知了船橋,大副穆道克下令左滿舵並通知引擎室全力倒車。然而,輪船實在太大,移動得太快,而冰山又太近了,泰坦尼克號只是微微的改變了方向。37秒鐘後,歷史上最嚴重的海難開始了。 在那一夜的英勇、恐慌和悲劇中,705人獲救,1502人罹難,而許許多多的思考留給了後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