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攻球的基本站位:
基本站位姿勢是左腳稍前,右腳稍後(以右手為例),一般情況下球拍置於腹前,重心在兩腳之間,稍向前傾以利於起動。收腹、含胸,膝關節略有彎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較高的重心。
正手攻球的重心移動:
當來球接近球網時,伴隨手臂開始進行重心移動。在重心移動時,腰部略有轉動,但不要轉動過大,只要感到身體的重心在右腳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腳後,右肩略有下沉。支撐腿略彎曲,但不能彎曲過大,以免造成重心過低發不上力。在重心移動過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緊張狀態。重心在腳上的位置是全腳掌略靠前外側,這樣可充分發揮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正手攻球的引拍:
在重心移動的同時,球拍經腹前向右斜後下方移動。並且要自然。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體右側腰部下方,肩部要保持適當的緊張。不能把肩部完全開啟,這樣會影響動量轉遞。手臂放鬆,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條線上,也就是說手臂不能完全伸直,這樣容易造成僵硬。
在引拍過程中,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向後拉肘,或向上抬肘,這樣極大的影響發力。在整個引拍過程中,肘關節幾乎始終與手在一條直線上。如果在前後方向上超過手的位置,那說明引拍就有問題了,其前後順序是,前臂帶動肘關節移動,不能是肘關節拉著前臂做前後推動。上臂在引拍過程中,與身體的距離要自然開啟,不要夾臂,大約有一拳的距離即可。
正手攻球的引拍的發力:
發力是一個動量傳遞的過程。其傳遞的基本原則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傳遞,由身體的下方向上方傳遞,由身體的近端向遠端傳遞。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以右腳的外前側向前上方蹬地開始,重心逐漸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髖關節、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後作用於球拍擊球的一瞬間。在這個過程中,髖關節要適當前頂,腰部和腹部收緊,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擊球的一瞬間要有內收動作,手指在擊球一瞬間抓緊球板。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正手攻球的揮拍與還原:
球離開拍後,手臂還要繼續揮動一段距離,我們把這一段叫做隨勢揮拍。其作用是緩解手臂發力運動的慣性作用,對增加球的力量沒有什麼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否則動作將不夠連貫和自然,影響協調性。
有關還原的位置,要根據下一板球的擊球情況來選擇。正手位擊球還原時的重心就要偏向右側,以節省下一板進攻的時間,球拍置於開始時的腹前右斜下方位置。
下面介紹正手攻球10種基本動作要領
側身正手攻球:
首先在迅速移動腳步到側身位置,身體側向球檯,左腳在前,右腳稍後,上體略前傾並收腹。擊球時,根據來球情況,可以在側身位置用正手近臺攻球、中臺攻球、臺內攻球、拉球和扣球等技術擊球。
正手攻中的放短球:
身體靠近球檯。擊球前做攻球姿勢,當球從檯面彈起時,手臂前伸迎球。來球如下旋很轉,拍面應後仰,觸球的中下部,快搓過網;來球如不轉,則拍面與檯面近乎垂直,常用借力或減力觸球的中部,不要求主動發力。
正手攻中的殺高球:
兩腳開立,右腳稍後,身體右轉,手臂向右後方拉開,重心支撐點放在右腳。擊球時,上臂從下向上做環形揮動,拍面前傾,前臂和手腕同時下壓,在頭與肩之間高度擊球的中上部。擊球后,手臂隨勢下壓揮拍至左側,上體配合左轉,重心支撐點移至左腳。
正手攻弧圈球:
回擊加轉弧圈球(快帶),可在來球將著臺時拉開手臂,球剛彈起即揮臂向前下方迎擊,拍面前傾與檯面約成60度,擊球的中上部。
正手攻中的滑板球:
擊球前,重心支撐點放在右腳,左腳在前,身體略向右轉,球拍置於體右側,手臂由右向左前方揮動,在高點期觸球左側面,觸球瞬間順勢向左滑拍使球左側旋。擊球后,重心支撐點移到左腳。
正手近臺攻球:
直拍正手近臺攻球時,(以下均在右手握拍為例),身體靠近球檯,右腳稍後,兩膝微屈,上體略前傾。擊球前,引拍至身體右側成半橫狀,上臂與身體約成35度,與前臂約成120度。當球從檯面彈起時,手臂由右側向左前上方迅速揮動,以前臂發力為主。擊球時,食指放鬆,拇指壓拍,使拍面前傾並結合手腕內轉動作,在球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橫拍近臺正手攻球時,前臂和手腕成直線並與檯面接近平行,拍柄略朝下。擊球的時間、部位、拍面角度及手臂揮動方向基本與直拍相似。
正手攻中的扣球:
兩腳開立,右腳在後,重心支撐點在右腳。擊球前,身體略向右轉,引拍至右後方成半橫狀(直握拍拍端略朝下,橫握拍拍端略朝上)。擊球時,上臂帶動前臂由後向前用力揮擊,結合右腿蹬地和轉腰力量在高點期擊球。來球上旋,擊球時拍面稍前傾,擊球的中上部;來球下旋,擊球前球拍要略低於來球,擊球的中部。擊球后,球拍隨勢揮至胸前左方,重心支撐點移至左腳。
正手攻中的拉球:
站位靠近球檯,右腳稍後,重心支撐點在右腳上。擊球前,引拍至身體右側下方成半橫狀,拍面近乎垂直。上臂與身體約成35度,與前臂約成130度。當球從最高點開始下降時,上臂和前臂由後向前上方揮動,前臂迅速內收,結合手腕轉動的力量磨擦的中下部。擊球后,重心支撐點移至左腳,球拍隨勢揮至頭部。
正手臺內攻球:
站位靠近球檯。接右方近網短球時,右腳迅速向右前方跨出一步,上體略前傾,球一著臺就迅速將球拍伸進臺內。當球跳至高點期時,前臂內旋結合手腕轉動進行擊球。來球上旋,食指就放鬆,拇指壓拍,使拍面前傾,擊球時前臂和手腕向前用力多些;來球下旋,則拍面稍後仰,擊球的中下部,前臂和手腕向上用力多些。
正手中臺攻球:
右腳在後,重心支撐點在右腳,身體離臺1米左右。擊球前的準備姿勢與正手近臺攻球相似。擊球時以上臂發力為主,帶動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上方揮動,在球最高點或下降前段擊球的中部。
正手攻球的基本站位:
基本站位姿勢是左腳稍前,右腳稍後(以右手為例),一般情況下球拍置於腹前,重心在兩腳之間,稍向前傾以利於起動。收腹、含胸,膝關節略有彎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較高的重心。
正手攻球的重心移動:
當來球接近球網時,伴隨手臂開始進行重心移動。在重心移動時,腰部略有轉動,但不要轉動過大,只要感到身體的重心在右腳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腳後,右肩略有下沉。支撐腿略彎曲,但不能彎曲過大,以免造成重心過低發不上力。在重心移動過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緊張狀態。重心在腳上的位置是全腳掌略靠前外側,這樣可充分發揮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正手攻球的引拍:
在重心移動的同時,球拍經腹前向右斜後下方移動。並且要自然。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體右側腰部下方,肩部要保持適當的緊張。不能把肩部完全開啟,這樣會影響動量轉遞。手臂放鬆,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條線上,也就是說手臂不能完全伸直,這樣容易造成僵硬。
在引拍過程中,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向後拉肘,或向上抬肘,這樣極大的影響發力。在整個引拍過程中,肘關節幾乎始終與手在一條直線上。如果在前後方向上超過手的位置,那說明引拍就有問題了,其前後順序是,前臂帶動肘關節移動,不能是肘關節拉著前臂做前後推動。上臂在引拍過程中,與身體的距離要自然開啟,不要夾臂,大約有一拳的距離即可。
正手攻球的引拍的發力:
發力是一個動量傳遞的過程。其傳遞的基本原則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傳遞,由身體的下方向上方傳遞,由身體的近端向遠端傳遞。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以右腳的外前側向前上方蹬地開始,重心逐漸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髖關節、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後作用於球拍擊球的一瞬間。在這個過程中,髖關節要適當前頂,腰部和腹部收緊,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擊球的一瞬間要有內收動作,手指在擊球一瞬間抓緊球板。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正手攻球的揮拍與還原:
球離開拍後,手臂還要繼續揮動一段距離,我們把這一段叫做隨勢揮拍。其作用是緩解手臂發力運動的慣性作用,對增加球的力量沒有什麼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否則動作將不夠連貫和自然,影響協調性。
有關還原的位置,要根據下一板球的擊球情況來選擇。正手位擊球還原時的重心就要偏向右側,以節省下一板進攻的時間,球拍置於開始時的腹前右斜下方位置。
下面介紹正手攻球10種基本動作要領
側身正手攻球:
首先在迅速移動腳步到側身位置,身體側向球檯,左腳在前,右腳稍後,上體略前傾並收腹。擊球時,根據來球情況,可以在側身位置用正手近臺攻球、中臺攻球、臺內攻球、拉球和扣球等技術擊球。
正手攻中的放短球:
身體靠近球檯。擊球前做攻球姿勢,當球從檯面彈起時,手臂前伸迎球。來球如下旋很轉,拍面應後仰,觸球的中下部,快搓過網;來球如不轉,則拍面與檯面近乎垂直,常用借力或減力觸球的中部,不要求主動發力。
正手攻中的殺高球:
兩腳開立,右腳稍後,身體右轉,手臂向右後方拉開,重心支撐點放在右腳。擊球時,上臂從下向上做環形揮動,拍面前傾,前臂和手腕同時下壓,在頭與肩之間高度擊球的中上部。擊球后,手臂隨勢下壓揮拍至左側,上體配合左轉,重心支撐點移至左腳。
正手攻弧圈球:
回擊加轉弧圈球(快帶),可在來球將著臺時拉開手臂,球剛彈起即揮臂向前下方迎擊,拍面前傾與檯面約成60度,擊球的中上部。
正手攻中的滑板球:
擊球前,重心支撐點放在右腳,左腳在前,身體略向右轉,球拍置於體右側,手臂由右向左前方揮動,在高點期觸球左側面,觸球瞬間順勢向左滑拍使球左側旋。擊球后,重心支撐點移到左腳。
正手近臺攻球:
直拍正手近臺攻球時,(以下均在右手握拍為例),身體靠近球檯,右腳稍後,兩膝微屈,上體略前傾。擊球前,引拍至身體右側成半橫狀,上臂與身體約成35度,與前臂約成120度。當球從檯面彈起時,手臂由右側向左前上方迅速揮動,以前臂發力為主。擊球時,食指放鬆,拇指壓拍,使拍面前傾並結合手腕內轉動作,在球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橫拍近臺正手攻球時,前臂和手腕成直線並與檯面接近平行,拍柄略朝下。擊球的時間、部位、拍面角度及手臂揮動方向基本與直拍相似。
正手攻中的扣球:
兩腳開立,右腳在後,重心支撐點在右腳。擊球前,身體略向右轉,引拍至右後方成半橫狀(直握拍拍端略朝下,橫握拍拍端略朝上)。擊球時,上臂帶動前臂由後向前用力揮擊,結合右腿蹬地和轉腰力量在高點期擊球。來球上旋,擊球時拍面稍前傾,擊球的中上部;來球下旋,擊球前球拍要略低於來球,擊球的中部。擊球后,球拍隨勢揮至胸前左方,重心支撐點移至左腳。
正手攻中的拉球:
站位靠近球檯,右腳稍後,重心支撐點在右腳上。擊球前,引拍至身體右側下方成半橫狀,拍面近乎垂直。上臂與身體約成35度,與前臂約成130度。當球從最高點開始下降時,上臂和前臂由後向前上方揮動,前臂迅速內收,結合手腕轉動的力量磨擦的中下部。擊球后,重心支撐點移至左腳,球拍隨勢揮至頭部。
正手臺內攻球:
站位靠近球檯。接右方近網短球時,右腳迅速向右前方跨出一步,上體略前傾,球一著臺就迅速將球拍伸進臺內。當球跳至高點期時,前臂內旋結合手腕轉動進行擊球。來球上旋,食指就放鬆,拇指壓拍,使拍面前傾,擊球時前臂和手腕向前用力多些;來球下旋,則拍面稍後仰,擊球的中下部,前臂和手腕向上用力多些。
正手中臺攻球:
右腳在後,重心支撐點在右腳,身體離臺1米左右。擊球前的準備姿勢與正手近臺攻球相似。擊球時以上臂發力為主,帶動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上方揮動,在球最高點或下降前段擊球的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