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參採捕及運輸
夏至前後(6~7月),親參基本成熟,此時是親參採捕的最佳時機,應選擇體重在200g/頭以上,體長大於20㎝,無傷殘病害,無排內臟,性腺飽滿(性腺指數大於10%為好)的親參。親參運輸可採用幹運和水運,運輸容器應無毒衛生,運輸用水符合GB11607的規定,鹽度29~32,溫度不得高於16℃。運輸時應注意避免參體擠壓,並防止風吹、日曬、雨淋,選擇在早上或晚上運輸,途中要注意觀察其活動情況,及時採取換水、控溫等措施。
(二)親參蓄養管理
1.親參運回後,要人工蓄養,培育密度以20頭/m3為宜,採用多層網籠或單層浮式網箱暫養,蓄養池採用水泥或玻璃鋼水槽,容積10~40m3,水深1.2~1.5m,水溫16~18℃,鹽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l以上。
2.親參每日按其體重的4%分早晚兩次投餵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飼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飼料安全衛生指標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要求。
3.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1/3~1/2量程,換水溫差不大於1℃,及時清除池底排洩物和殘餌。
(三)產卵受精
目前刺參採卵的方法有自然採卵法、人工採卵受精法、升溫誘導和陰乾刺激法,採卵密度不大於50粒/㎡。親參產卵受精後要及時將親參移出,此時要用經過砂濾消毒的潔淨海水反覆洗卵多次,直到池水變清為止。
(四)孵化
環境條件要求為水溫17~20℃,鹽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l以上,連續微量充氣。孵化密度20~50粒/ml。
(五)幼體培育
1.當胚胎髮育到小耳幼體時要進行選育,用NX~79尼龍絲網拖選或用虹吸管虹吸選育,選幼後的幼體密度一般控制在0.5~1個/ml。刺參幼體的適口餌料種類有鹽藻、角毛藻、*鞭金藻、等邊金藻、小新月菱形藻等,此外,有些代用餌料如鼠尾藻磨碎液也有較好的飼育效果,採用金藻和矽藻混合投餵效果最好。投餵堅持少投勤投的原則,不可一次喂得太多,否則易造成幼體消化不良,引起腸胃疾病。單細胞藻類的適宜投餵量分別為小耳幼體1萬cell/ml,中耳幼體1.5萬cell/ml,大耳幼體2萬cell/ml。刺參後期幼體可投餵一部分代用餌料,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餵量10~15×10-6,食母生澄清液每天6~8×10-6,海帶草發酵液每天10~15×10-6。在生產中要注意透過鏡檢幼體胃的飽滿度而加以適當調節,一般胃區內有一半餌料即可。
2.在浮游幼體培育期間一般不要倒池,因為每次倒池都會損傷幼體,主要*換水來改善水質。一般每日換水2次,每次換水1/2~1/3量程。為使幼體均勻分佈,提高幼體的成活率,每隔一小時要用翻水板上下輕輕翻動池水1次。
3.浮游幼體的培育水溫20~25℃,一般2~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要做到徹底乾淨,把池底的殘餌、原生動物及幼體的排洩物等清除出來。上浮的幼體應移入池內繼續培養。
(六)稚參採集和培育
1.稚參採集。當大耳幼體出現五觸手原基後或幼體20%~30%發育至樽形幼體時,是投放附著基的最佳時機。附著基目前一般使用聚乙烯波紋板或聚乙烯薄膜,要求透明、無毒、無害,投放前用0.5‰~1.0‰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2~3天,然後用10~15×10-6的高錳酸鉀溶液洗刷一遍,再用過濾海水沖洗乾淨,除去藥物、油汙及髒物。洗刷乾淨後即可放入培育池中接種底棲矽藻。藻種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為主,可取自池壁、伐架、礁石及大型海藻上。接種時將附著基呈水平方向平鋪在培育池中,加入適量的新鮮過濾海水,然後接入藻種(NX103篩絹網過濾2~3次),充分攪拌均勻,靜止不動。翌日將附著基倒置,用同樣的方法接種另一面。需要注意的事,附著基接種後要及時稀疏,使其垂直放置。每1~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1/2~1/3,並按換水量施肥(氮10~20×10-6,磷1~2×10-6,矽1.0×10-6,鐵0.1×10-6)。水溫保持在15~23℃為宜,光照一般在1500~2500lx為宜,經常倒轉附著基方向。培養過程中,注意觀察底棲矽藻的生長及敵害生物的發生情況。
2.稚參培育。適宜鹽度為29~32,適宜水溫在26℃以下,溶解氧在5㎎/l以上,PH值7.8~8.5之間,光照3000lx以下。培育密度控制在0.5~1頭/㎝2以下。
稚參的餌料有天然餌料和人工配合餌料。天然餌料主要有底棲矽藻,單細胞藻類的濃縮液、大型藻類(如鼠尾藻)的磨碎液等。體長2mm以下,以附著基上的底棲矽藻為主要餌料,也可投餵一些單細胞藻類、大型藻類的磨碎液,日投餵量控制在30~40×10-6左右,並逐步增加光照強度使附著基上的底棲矽藻得以繁殖。隨著稚參的生長,要及時補充新的底棲矽藻及鼠尾藻磨碎液。當體長達2mm以上時,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為餌料,每日投餵4~6次,每次20~30×10-6;配合餌料每3~4天投餵1次,每次0.02~0.04×10-6g/頭。
稚參培育採用流水法來改善水質。一般每天流水4~6次,每次2~3小時,每天流水量為培育水體的3~4倍;每2~3天吸汙1次,半個月倒池1次;連續微量充氣(投餌後要停止充氣1小時),在水溫高時應增加流水量,達到6~7個量程。此時要注意池內的溶解氧含量,當小於3.6㎎/l時稚參出現病態,當小於1㎎/l便大量死亡。
後期要注意搞好池子的清底和倒池,並視情況進行篩選,分期出池,以利個體小的迅速生長。另外要定時監測水質理化因子的變化情況,認真觀察參苗的攝食、活動及生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生產操作、漁藥使用嚴格按無公害食品水產品生產標準和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執行。
(一)親參採捕及運輸
夏至前後(6~7月),親參基本成熟,此時是親參採捕的最佳時機,應選擇體重在200g/頭以上,體長大於20㎝,無傷殘病害,無排內臟,性腺飽滿(性腺指數大於10%為好)的親參。親參運輸可採用幹運和水運,運輸容器應無毒衛生,運輸用水符合GB11607的規定,鹽度29~32,溫度不得高於16℃。運輸時應注意避免參體擠壓,並防止風吹、日曬、雨淋,選擇在早上或晚上運輸,途中要注意觀察其活動情況,及時採取換水、控溫等措施。
(二)親參蓄養管理
1.親參運回後,要人工蓄養,培育密度以20頭/m3為宜,採用多層網籠或單層浮式網箱暫養,蓄養池採用水泥或玻璃鋼水槽,容積10~40m3,水深1.2~1.5m,水溫16~18℃,鹽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l以上。
2.親參每日按其體重的4%分早晚兩次投餵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飼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飼料安全衛生指標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要求。
3.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1/3~1/2量程,換水溫差不大於1℃,及時清除池底排洩物和殘餌。
(三)產卵受精
目前刺參採卵的方法有自然採卵法、人工採卵受精法、升溫誘導和陰乾刺激法,採卵密度不大於50粒/㎡。親參產卵受精後要及時將親參移出,此時要用經過砂濾消毒的潔淨海水反覆洗卵多次,直到池水變清為止。
(四)孵化
環境條件要求為水溫17~20℃,鹽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l以上,連續微量充氣。孵化密度20~50粒/ml。
(五)幼體培育
1.當胚胎髮育到小耳幼體時要進行選育,用NX~79尼龍絲網拖選或用虹吸管虹吸選育,選幼後的幼體密度一般控制在0.5~1個/ml。刺參幼體的適口餌料種類有鹽藻、角毛藻、*鞭金藻、等邊金藻、小新月菱形藻等,此外,有些代用餌料如鼠尾藻磨碎液也有較好的飼育效果,採用金藻和矽藻混合投餵效果最好。投餵堅持少投勤投的原則,不可一次喂得太多,否則易造成幼體消化不良,引起腸胃疾病。單細胞藻類的適宜投餵量分別為小耳幼體1萬cell/ml,中耳幼體1.5萬cell/ml,大耳幼體2萬cell/ml。刺參後期幼體可投餵一部分代用餌料,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餵量10~15×10-6,食母生澄清液每天6~8×10-6,海帶草發酵液每天10~15×10-6。在生產中要注意透過鏡檢幼體胃的飽滿度而加以適當調節,一般胃區內有一半餌料即可。
2.在浮游幼體培育期間一般不要倒池,因為每次倒池都會損傷幼體,主要*換水來改善水質。一般每日換水2次,每次換水1/2~1/3量程。為使幼體均勻分佈,提高幼體的成活率,每隔一小時要用翻水板上下輕輕翻動池水1次。
3.浮游幼體的培育水溫20~25℃,一般2~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要做到徹底乾淨,把池底的殘餌、原生動物及幼體的排洩物等清除出來。上浮的幼體應移入池內繼續培養。
(六)稚參採集和培育
1.稚參採集。當大耳幼體出現五觸手原基後或幼體20%~30%發育至樽形幼體時,是投放附著基的最佳時機。附著基目前一般使用聚乙烯波紋板或聚乙烯薄膜,要求透明、無毒、無害,投放前用0.5‰~1.0‰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2~3天,然後用10~15×10-6的高錳酸鉀溶液洗刷一遍,再用過濾海水沖洗乾淨,除去藥物、油汙及髒物。洗刷乾淨後即可放入培育池中接種底棲矽藻。藻種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為主,可取自池壁、伐架、礁石及大型海藻上。接種時將附著基呈水平方向平鋪在培育池中,加入適量的新鮮過濾海水,然後接入藻種(NX103篩絹網過濾2~3次),充分攪拌均勻,靜止不動。翌日將附著基倒置,用同樣的方法接種另一面。需要注意的事,附著基接種後要及時稀疏,使其垂直放置。每1~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1/2~1/3,並按換水量施肥(氮10~20×10-6,磷1~2×10-6,矽1.0×10-6,鐵0.1×10-6)。水溫保持在15~23℃為宜,光照一般在1500~2500lx為宜,經常倒轉附著基方向。培養過程中,注意觀察底棲矽藻的生長及敵害生物的發生情況。
2.稚參培育。適宜鹽度為29~32,適宜水溫在26℃以下,溶解氧在5㎎/l以上,PH值7.8~8.5之間,光照3000lx以下。培育密度控制在0.5~1頭/㎝2以下。
稚參的餌料有天然餌料和人工配合餌料。天然餌料主要有底棲矽藻,單細胞藻類的濃縮液、大型藻類(如鼠尾藻)的磨碎液等。體長2mm以下,以附著基上的底棲矽藻為主要餌料,也可投餵一些單細胞藻類、大型藻類的磨碎液,日投餵量控制在30~40×10-6左右,並逐步增加光照強度使附著基上的底棲矽藻得以繁殖。隨著稚參的生長,要及時補充新的底棲矽藻及鼠尾藻磨碎液。當體長達2mm以上時,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為餌料,每日投餵4~6次,每次20~30×10-6;配合餌料每3~4天投餵1次,每次0.02~0.04×10-6g/頭。
稚參培育採用流水法來改善水質。一般每天流水4~6次,每次2~3小時,每天流水量為培育水體的3~4倍;每2~3天吸汙1次,半個月倒池1次;連續微量充氣(投餌後要停止充氣1小時),在水溫高時應增加流水量,達到6~7個量程。此時要注意池內的溶解氧含量,當小於3.6㎎/l時稚參出現病態,當小於1㎎/l便大量死亡。
後期要注意搞好池子的清底和倒池,並視情況進行篩選,分期出池,以利個體小的迅速生長。另外要定時監測水質理化因子的變化情況,認真觀察參苗的攝食、活動及生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生產操作、漁藥使用嚴格按無公害食品水產品生產標準和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