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磚學士
-
2 # 綺閣書生
《增廣賢文》原名《昔時賢文》,取書中首句為名。中一部集古代警句與民間俚語於一身的綜合處世讀物,是幾百年來流傳最廣的兒童讀物之一。明朝後期就已出現該書,可能是失意文人所編,經後人多次續補,修改,到了清朝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重新修訂,才成《增廣昔時賢文》,簡稱《增廣賢文》。書中彙集了為人處世的各類諺語,也收集了一些典籍中的名言佳句。
從外表來看,《增廣賢文》雜亂無章,未能提綱挈領,只是慢慢去理解,才能發現書中的內在含義。它的內容大致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談及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二是談到人的命運,三是談如何為人處世,四是表達了對讀書的看法。我們湖南以前流傳著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講話,讀了《雜字》會當家。”雜字,即常用雜字。
《增廣賢文》把人性剖析得很詳細,也規勸人們不要過份貪求錢財。能把社會百態,人情冷暖以冷峻的眼光介紹給眾人。很多句子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儒道經典以及民諺俚曲等。“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貧不語,水平不流”……真是一針見血。“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兒孫個個賢”,“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與人交談中,適當的運用《增廣賢文》中的句子,你的水平會提高一個檔次的。
-
3 # 疏籬茆舍墨客
《增廣賢文》的最初名稱叫《昔時賢文》。據四川省瀘州市的米蟲先生考證,這本書是元末明初一犯人在獄中編著而成,後受到當代統領的讚賞,並將該犯釋放。明末清初,經儒生明中葉編篡,增加了下集,上集更名為《增廣賢文》,下集改名為《增補賢文》;又在清朝初年,先有碩果山人修改,更名為《訓蒙增廣》;至同治年間,經周希陶修改,更名為《重定增廣》。由於這部著作言淺理深,讀之朗朗上口,至清中葉以後即風靡華夏,幾乎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
4 # 無所謂86435
《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教育的啟蒙書,可見我們的祖先對教育的重視。古人透過鑑古觀今,教有人一生要如何成長,要怎樣做一個有才有德有情有義為社會能做出貢獻的人。
文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韻味十足,易讀易記,是古代很好的一本啟蒙教材,深受廣大底層人士喜愛。
-
5 # 一個人的歷史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全書近四千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蒙學經典。作者及成書時間不詳。在明代戲曲家湯顯祖所寫的《牡丹亭》第七齣中,有《昔氏賢文》,把人禁殺”一句,一些學者認為此《昔氏賢文》即《昔時賢文》,若果真如此,則《增廣賢文》的成書時間不會晚於明代。《增廣賢文》相當一本格言警句集,其中的文句,大多並非作者的原創。所收的文句,主要有以下五個來源:
一是四書五經其中引用最多的是《論語》,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出自《論語·衛靈公》,“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出自《論語·顏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論語·為政》。其次是《孟子》,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孫丑下》,“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出自《孟子·離婁上》。其他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出自《禮記·經解》,“隱惡揚善,執其兩端”出自《中庸》,“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出自《詩經·王風·黍離》等等。
二是古代詩詞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唐詩宋詞,如“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出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詩》,“千里送毫毛,禮輕情意重”出自宋代邢俊臣的《臨江仙》。
三是古代史學經典如“一字值千金”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出自《資治通鑑·唐紀·睿宗二年》,“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孫盛《雜記》等。
四是佛道經典如“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出自《維摩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出自唐代釋道世的《法苑珠林·卷八·六道諸天·報謝》,“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出自《老子》第七十三章等。
五是民間廣泛流傳的諺語、格言如“逢人切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見於明代小說《醒世恆言》第九卷,“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見於明代小說《禪真逸史》第一卷,“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見於《西遊記》第三十七回等。
回覆列表
《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它還有一些“曾用名”比如《昔時賢文》《古今賢文》等等。
《增廣賢文》這個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的戲曲《牡丹亭》。專家推測,這本書在萬曆年間就已經面世,並且在江南一帶頗有流傳了。後來,經過了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潤色,就具備了今天的面貌,稱《增廣昔時賢文》(“增廣”意思就是給原來的“昔時賢文”進行了擴充),通稱《增廣賢文》。
遺憾的是,其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記載,可能就是某個鄉間教書先生自制的私塾教材,被傳開了而已(相比之下,《古文觀止》的作者就比較幸運吧)。清同治年間,一個叫周希陶的儒生(很遺憾,他的事蹟也沒有傳下來),重訂了《增廣賢文》。這說明,《增廣賢文》很有可能是滾雪球一樣一代傳一代的接力式民間集體結晶。
至於其內容,有的輯自四部典籍的雅句,有的採自民間流傳的俗語,兼顧了古代精英、普通兩個階層文化傳播特點,做到了雅俗共賞;內容上,無倫禮儀道德、典章制度、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韻律上又朗朗上口,易記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