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羅的湯
-
2 # 蔥油餅不帶蔥
八寶鴨是江蘇蘇州地區的漢族傳統名餚,後為清代宮廷名菜。該菜形態誘人,酥嫩爽口。據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南巡時的《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糯米八寶鴨”是當時蘇州地區最著名的傳統名菜,清《調鼎集》和《桐橋倚棹錄》都記載了“八寶鴨”一菜及其製法。乾隆時已成為宮廷名菜。
沒流量無所謂
看分解圖片
特色:
成菜色澤紅潤,形狀完整,鴨肉酥爛,腴香濃溢,汁濃味鮮。
食材:
仔鴨、胡椒粉。花椒、鹽、料酒、薑片和蔥
八寶料:糯米、青豆、栗子、蓮子、紅棗、玉米、臘肉、香菇
步驟:
1、去骨:鴨脖子上開一小口,把氣管、食管捋出來,捋出頸骨之後剪斷,剃掉鎖骨之後,剃掉胸腔骨,將鴨翅膀的筋肉骨慢慢分開,用小刀將背骨連線處斷開。
2、剔好之後清洗乾淨,碼味加點鹽、胡椒粉、花椒、料酒、薑片和蔥,攪拌均勻,醃製半小時。
3、準備八種食材,糯米、青豆、栗子、蓮子、紅棗、玉米、臘肉、香菇等切成豌豆大的丁,汆水,撈起調料,放入胡椒粉、少許白糖、鹽、幾滴花椒油攪拌均勻。
4、將八寶料灌入鴨腹中,灌好後用針固定鴨頭,麻繩綁在鴨身上,鴨子成葫蘆形狀。
5、鍋裡放水,加入醬油和糖色,鴨子放進鍋裡定型上色,大概一分鐘左右。
6、撈起後放入蒸箱蒸1.5—2個小時。
7、油炸之前,用牙籤在鴨皮上戳幾下,將熱油開始往鴨子上澆,炸好的鴨子成棕紅色,出鍋擺盤即可。
這道硬菜作為招牌菜綽綽有餘
大家好,現在給大家分享下70年代 八寶整鴨的做法,希望大家喜歡。
製法
1. 將油皮放在八成熱的花生油中,炸成金黃色,用熱水泡軟,瀝淨水分。糯米淘淨蒸熟。幹蓮子泡入熱鹼水中,用竹刷刷去外皮,洗去鹼味後,削去兩端,捅出蓮子心,放在執水碗中,上屜蒸爛。香菇、口蘑、玉蘭片(留少許另用)、蛋黃糕和㸆麩,均切成三分見方的丁。
2. 炒勺內放人芝麻油(一兩)在旺火上燒到八成熱,下入薑末(三分)、香菇、口蘑、玉蘭片、蛋黃糕、㸆麩、豌豆,煽炒幾下,再加入醬油(三錢)、白糖(二分)炒熟,倒在盆中,摻人蒸熟的糯米、蓮子及精鹽、味精(三分),拌成餡。
3. 將餡(留一部分)攤在盤中,略呈長方形,取油皮一張蓋在上面,將油皮的邊緣掖在餡的下邊;再用溼布蒙在油皮上,用手捏塑成如同胸脯朝上的鴨子形狀,然後撤去溼布。將另一張油皮分成五塊,放上餡,分別捏成鴨腿、鴨膀和鴨頭頸形狀。再將餘下的玉蘭片切兩條,分別削成腿骨形狀,插在兩隻“鴨腿”的下部。用香菇刻成眼睛,貼在“鴨頭”上;胡蘿蔔做成鴨舌嵌在“鴨嘴”裡。然後將“鴨腿”、“鴨膀”、“鴨頭頸”分別安在“鴨身”上(“鴨頭頸”要側彎在“鴨身”旁),即成“整鴨”,用刀在“鴨身”上劃四道斜紋,上屜蒸透。
4. 炒勺內放入芝麻油(七錢),燒到八成熱,下人姜未二分)、醬油(三錢)、白糖(三分)、味精(三分)和泡發口蘑的水(三兩半)。燒開後,用調稀的溼澱粉勾成濃汁,淋入芝麻油(三錢),澆在“鴨身”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