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上歷史

    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館把一件稀世國寶借給日本展覽,就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這件國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從1月16號展到1月24號,目前仍在展覽當中。

    這件事情在網上引起網民的很大爭議,有學者說:紙壽千年,展一次傷一次,更有人說這是在賣國獻媚。

    《祭侄文稿》到底是一件什麼寶貝呢?

    《祭侄文稿》是唐朝顏真卿的真跡,距今已經1200多年了,得到歷代名人題跋,乾隆皇帝也在上面提了字,並蓋上了自己的太上皇印章,還有乾隆書房“三希堂”的印章。

    元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說這幅字是行書第二,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

    我們現在用的宋體字、仿宋體字都就是從宋代刻版中繼承變化來的。

    宋代刻版中有肥瘦兩種字型,肥字學的就是顏真卿體,瘦體學的是歐陽詢體。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顏真卿和這篇手稿的來歷與傳承。

    顏真卿是唐朝人,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子太師。封魯郡公。

    安史之亂前,顏真卿是平原太守,平原郡就是現在的山東省德州市陵縣,當時屬於安祿山的轄區。

    顏真卿當時覺察到了安祿山謀反的跡象,就藉口陰雨連綿,加固城牆,又暗中招募兵馬。自己卻每天和同僚們花天酒地,不問政事,成功的麻痺了安祿山。

    公元755年,安祿山反了,河北二十四郡中二十三郡都被安祿山攻破,只有平原郡一座孤城儲存。唐玄宗聽道訊息後,大為感慨,很想見見這個自已沒聽過的忠臣,他說:我不知道顏真卿長什麼樣子,他太忠心了,太優秀了。 “

    當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在常山當太守,常山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正定縣。顏杲卿在常山與顏真卿互為犄角,共抗叛軍。

    後來,叛軍俘虜了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讓他投降。

    顏杲卿堅決不降,季明被殺,後來叛軍攻破城池,顏杲卿立戰被擒,後被安祿山殺死,死前大罵安祿山。

    顏真卿後來給堂兄和侄兒收屍,只收到堂兄的一根腿骨和侄兒的頭骨。

    唐朝晚期奸臣當道,小人橫行。顏真卿平叛有功,顏杲卿父子為國捐軀,就這樣還一直遭到小人的陷害。

    當初,就是因為太原尹王承業擁兵不救,才導致顏杲卿孤立無援,立戰被擒。平定叛亂後,楊國忠聽信張通幽的讒言,顏杲卿為國捐軀,居然不能得到朝庭的封賞,後來在顏真卿的極力哭求之下,才被朝庭追贈為太子太保,諡曰忠節,顏季明被追贈贊善大夫。

    顏真卿的這篇《祭侄文稿》就是在這樣的心境和狀態下寫的,文中是滿含悲憤之情。

    其中有一句說: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如果不是小人作祟,侄兒也不見得會死。

    後來顏真卿也在小人的排擠下,最後含恨而死。

    顏真卿平叛立功後,深得皇上重用,但他為人正直,直言敢諫,得罪了不少人。

    這其中就有宰相盧杞。

    盧杞一直想把顏真卿排擠出朝廷。

    顏真卿知道了,就對盧杞說:

    當年,你爹被叛軍砍了頭,送到平原郡時,是我用舌頭給他添去了臉上的汙血,你現在怎麼能忍心容不下我呢?

    盧杞聽了匍匐在地上,連說不敢不敢,可是這個小人心裡更加地恨顏真卿了。

    後來,李希烈叛亂,盧杞就對唐德宗說:

    “李希烈青少驕橫,如果我們能派一個穩重儒雅的重臣去宣示皇上的恩澤,他一定會洗心革面,歸順朝庭。顏真卿是三朝老臣,為人剛正忠厚,海內有名,是最好的人選"。

    眾大臣,極力勸諫,唐德宗還是派顏真卿去了。

    到那兒,李希烈先是百般籠絡,不成,殺之,死時75歲。

    附:《祭侄文稿》全圖

  • 2 # 懶遊的故事

    臺北故宮博物院內

    王羲之《蘭亭序》已經不存於世,顏真卿的《祭侄稿》行書草書並見,堪稱現存行書之最。

    北京故宮古書畫研究員金運昌點評到:所謂第幾行書的評判,它的標準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書法水平的自然流露,完全不加修飾,跟給別人寫信,給皇帝上奏章,那個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心情是不一樣的,不是說看誰寫的完美,看誰寫的一筆不苟,而是看誰寫的自然,看誰寫的筆端帶著感情。那麼顏真卿的《祭侄稿》就有理由中選了。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行書紙本,縱28.3釐米,橫75.5釐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書於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顏季明更見疾痛慘怛,哀思鬱勃。

    稿中寫道“巨大的悲痛使我的心靈震顫,容顏變色。請你等待一個遙遠的日子,選擇一塊好的墓地。你的靈魂如果有知的話,請不要埋怨在這裡長久作客。嗚呼哀哉!請享用這些祭品吧。”

    《祭侄文稿》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其書法最妙處,一在其字的點畫密聚,草成一個塊面之處;二在其枯筆連擦寫數字之處。這兩種現象交相映襯,造成虛實、輕重、黑白之間的節奏變化,再加上草稿特有的率意所造成的用筆“不拘小節”,和結體的偏於鬆散,形成了顏體稿書風格。被元人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顏真卿字帖

    這是我們小時候學寫毛筆字的時候,最常用的字帖——顏真卿的楷書。這是他常見,也是最典型的風格——似乎將浩然正氣孕育每個字之中。作為唐人書法的一個代表,其嚴謹的法度使得後世有了“唐人尚法”的印象。

    唐代書法史響噹噹的的重量級代表作,首屈一指的是孫過庭的《書譜》,還有陸柬之書《文賦》、懷素的《自敘帖》與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這四件作品都是不可或缺的。

    以上四件作品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多說幾句,有機會去臺灣的話,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去看看,在那裡奢侈地消耗一整天的時間,去感受浩瀚的中華文化,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守悍將斯瑪特是被凱爾特人放棄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