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玖一堂影視傳媒

    在鮮于樞存世墨跡中,所書《蘇軾海棠詩卷》堪稱代表作之一。這一行草紙本,系書錄蘇軾詠海棠七言長古,卷後有元、明以來諸多書家題跋和收藏印記。元秋桂跋曰:“鮮于翁草書修‘六義’(筆者注:“六藝”即指《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無一筆苟置。人皆知其豪健遒勁,而不知其備六義於中也。”明董其昌雲:“蓋東坡先生屢書《海棠詩》,不下十本,伯機意欲附名賢之詩以傳其書,故當全力付之也。”

  • 2 # 段華為

    在鮮于樞所能的書體中,尤以草書成就最高。其草書取法張旭、懷素,且能集眾所長融入自家筆下,形成雄放恣肆的風格。元柳貫《柳待制文集》雲:“困學帶河朔偉氣,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趙孟帄極推重他的草書,曾雲:“僕與伯幾同學草書,伯幾過餘遠甚。僕及力追而不能及。”(朱存理《珊瑚木難》)客觀上講,較之趙氏草書,鮮于樞不以精熟圓潤見長,而以夭矯奇放為勝。雖有磅礴豪邁之氣魄,然求點畫之精細入微,仍有粗糙含糊之憾。傳世墨跡有《草書千文》、《蘇軾海棠詩卷》、《遊高亭山廣嚴院記》、《唐人水簾洞詩》等。其中《唐人水簾洞詩》為鮮于樞草書難得之佳作,此帖師法旭、素而能兼備形神,以實筆撐其骨,以虛筆輔其勢,圓轉古勁,開張厚重。觀此書,鮮于氏於郊外見二人挽車行淖泥中,遂悟筆法之說,應不枉談。

    (一)《草書蘇軾海棠詩》 在鮮于樞存世的墨跡中,《草書蘇軾海棠詩》堪稱代表作之一。 其為行草書,紙本縱34.5釐米,橫584釐米,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書,卷後有元、明以來多書家題跋和收藏印記,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草書蘇軾海棠詩》是鮮于樞從蘇軾詩中“天涯流落”、“名花商獨”的感情中不由自主地引起共鳴而書寫出的一篇精品佳作。此卷乃鮮于標用富有彈性的硬毫書寫成,行草摻雜,前幾行行書筆意居多,後幾行卻草書筆意居多。其用筆取法晉唐,尤以唐法為多。用筆斬截有力而又活潑瀟酒,如元秋柱所跋:“鮮于翁草書修六義,無一筆苟置。人皆知其豪健遒勁,而不知其備六義於中也。蓋可知者易而不知者實難。如趙松雪嘗題其書,自謂‘無佛處稱尊’,其實非過譽也。”比較兩人書法,趙氏多恣媚,而鮮于多骨力。細觀此卷,其與孫過庭《書譜》、懷素草書以及李北海行書有諸多契合之處,筆法雄放恣即,奇態橫生。

    該書約200餘字從用筆上看,起止執行,變化多端,鋒斂墨聚,圓勁有力。線條流暢,使轉自如結體略呈右上取勢,疏密佈置精到,點畫縱斂有度,字形大小參差,規整中有變化富有活潑生動之趣;章法安排行距寬舒,映帶牽絲的使用使作品氣勢貫通,上下呼應自如,左右揖讓兼顧,通篇自然暢達意態酣足。(二)《杜甫魏將軍歌卷》 《杜甫魏將軍歌卷》,紙本,草書,縱48釐米,橫462釐米,款署右少陵魏將軍歌困學民書。從其草書作品來看,有以下三個特點:

    其一,奔放靈活。縱觀此幅作品,我們可以感到鮮于樞筆下的線條是“風驅電疾”,有著夏雲變換的奇異景象。一接觸到他的作品,你會感到疾風量雨的氣勢撲而而來,會不由自主地被其帶入到一個神秘莫測的境地。作者將顛張醉素的筆法糅合在一起,中鋒行筆,線條圓轉活脫而又充滿力度,快速盤繞回環卻不失法度,真正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

    草書貴在無拘無束,作者不是胡塗亂抹而是一切皆出入自然,將作者內心情感全部物化到作晶之中。多處使用的遊絲與引帶、強烈的對比和穿插,將整個作品的氣勢貫通起來,大有龍飛風舞之姿態。

    其二、節奏強烈。用筆的輕重緩急、線條的粗細長短、墨色的濃淡乾枯、字形的大小欹側、字與字的疏密斷連等,都會影響到作品的節奏。鮮于樞的這篇草書在這些方面可以說做了很好的示範。

    本卷用細筆硬毫書寫,筆畫圓轉遒勁,如曲折盤繞的鋼絲,收筆出鋒。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翻轉自如,默宕起伏、有疾有速、有輕有重:用墨也特別講究,開始幾行稍重,行至中段,隨著線條變得細勁面墨色漸淡。通篇像是一首節奏明快的音樂,動感十足,草書的韻律之美得到充分的展現。

    其三、佈局自然。整篇佈局以長卷的形式完成,縱行排列,但作者沒有一點拘束,而是左搖右擺,參差錯落。隨字賦形,大小適度,每行三字到五字不等。

    強調聯屬,有的兩字相接,有的甚至多字相連,有的筆斷意連,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互相呼應,疏密有致。可以這樣猜測,作者在書寫的過程中完全進入了一個自由之境界,心馳神往,手中之筆汩汩流出的是作者的真實情感。

  • 3 # 靜心書法

    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趙孟頫齊名。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於汴梁(今河南開封)。鮮于樞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氣,身材魁梧,鬍鬚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同時期的詩人柳貫說他“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其飲酒諸詩,尤曠達可喜;遇其得意往往為人誦之”。自負隨意的性格,一開始就導致他與周圍環境及上層當權者的種種衝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後,鮮于樞先後輾轉於汴梁、揚州、杭州、金華等地,擔任一些中下級官職,很不順利。常與上司爭是非於公庭之間,一語不合,則拂袖而去,為百姓愛戴,稱“我鮮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貶。37歲後定居杭州,於西湖虎林築困學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於錢塘,年僅57歲。  鮮于樞早歲學書法,未能如古人,偶於野外看見二人挽車泥淖中,頓有所悟。他寫字時多用中鋒迴腕,筆墨淋淳酣暢,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橫生。他的功力很紮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迴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書林藻鑑》)書法家陳繹也曾說:“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餘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鮮于樞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並稱“二妙”、“二傑”。趙孟頫對鮮于樞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雖為謙辭,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鮮于樞的書法成就。  傳世的鮮于樞墨跡有40多件,分楷書、行書、草書三大類,藝術成就以草書為最。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經卷上》、《蘇軾海棠詩卷》、《韓愈進學解卷》、《論草書帖》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而立,男人三十之後沒有立起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