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槍與戰線
-
2 # 圖文繪歷史
趙構真救回徽欽二宗,按照題意,會不會威脅到趙構皇位?意思就是兩皇上回來後,趙構依然當著皇帝,那這兩倆活寶只能當太上皇了,但肯定會威脅到趙構剛繼任的統治地位,而且還是兩個太上皇,2打1,趙構怎麼敵得過,況且前朝有很多活鮮的例子。
靖康之難,金人把徽欽二帝,連同皇子、后妃一鍋端,全虜到北方,就剩個在外領兵的康王趙構成了漏網之魚,趕緊逃到南方稱帝,續了宋朝國脈。
當太上皇有兩種,一種是自願讓位的,比如北周宣帝宇文贇因為忙著選美女,沒時間理朝政,把皇位讓給了兒子,自己當太上皇;還有北魏獻文帝迷戀佛門,也是傳位兒子,自己專心誦佛,但是這兩位雖然當了太上皇,手中依然握著實權,新皇帝就是個擺設。
在趙構眼裡,聽話就有糖吃,金人能立皇帝就能換皇帝,偽楚張邦昌、偽齊劉豫,只要自己聽話,皇位就能保,北上抗金那是應付民心,屈尊議和才是真實想法,圖為南宋行宮臨安府遺址。
第二種情況,太上皇是某種形式下被逼禪位,不是自願退位的,比如唐高祖李淵,因為兒子李世民能力太強,老爹提前退休了;還有唐玄宗李隆基因為奢靡腐敗,引發安史之亂,被兒子李亨趕下臺了。這兩人都當了太上皇,但唐玄宗不也曾試圖奪權,事敗後被囚禁麼,徽欽二宗回朝後,奪權怎麼辦?朝廷班子可都是徽欽二聖的原班人馬,趙構自己又沒有李世民強硬能力。
《紹興和議》後,金人送還了趙構母親,也就是韋賢妃,這老太太抗活,在南宋享了17年福後才去世,後葬於永佑陵,墓毀於元末盜墓賊,圖為永佑陵地宮廢石。
再者,歷史上也發生過二次登位的皇帝,比如武則天時期,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都是二次登位,那徽欽二聖回朝後,是不是讓宋欽宗二次登位呢,前朝可是有活生生的例子;另外西晉時,二次登位的晉惠帝司馬衷,可是把禪位的建始帝司馬倫以逆謀篡位罪處死的,而趙構按排序,他是沒半點資格當皇帝的,皇位又是自立的,如果二聖回朝,還位欽宗,自己是否以逆謀篡位罪論處呢,最起碼欽宗會把自己除之而後快吧。
-
3 # 風塵講歷史
南宋紹興十年,在岳飛北伐節節勝利的時候,宋高宗卻連發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回朝。倘若南宋支援岳飛北伐,那麼收復中原失地也未必不可能。宋高宗可能想的是北伐成功接回宋徽宗、宋欽宗後他這個皇位坐不穩,那麼如果接回徽、欽二帝真的會威脅趙構的皇位嗎?在岳飛最後一次北伐時宋徽宗已經在金國去世,唯有宋欽宗還在苟活,所以北伐成功也只能接回欽宗,不過就算把欽宗接回來了似乎也威脅不到趙構的地位。
首先宋朝的文官制度非常成熟,而武官又大都官階不高,以文制武是宋朝的國策。所以宋朝在政治上一直都是文官主導,相對來說皇權就比較穩固,因為文官手裡沒有兵。而趙構登基多年,根基已深,比只當了一年皇帝的宋欽宗好太多了。就算欽宗回來也不會有大臣擁護他,宋高宗極有可能奉欽宗為太上皇,然後把他軟禁起來。如後世的明英宗被俘後明代宗繼位,當英宗回來後也只是當太上皇,威脅不到代宗的皇位。只是代宗後來病重又無子嗣,才發生了奪門之變。而趙構當了三十幾年皇帝,又當了二十幾年太上皇,欽宗回來也熬不過趙構。
其次宋欽宗也不算有才能和膽魄的皇帝,作為亂世之君,宋欽宗沒有帶領北宋擊退金國的侵略,反而自己還被俘了,在位期間也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就算欽宗被接回來那他的名望肯定是沒有穩住南方的趙構大的。而且宋欽宗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在高宗的生母韋后被放回時宋欽宗就告訴她說如果自己能回去,那麼做個太乙宮主就可以了。所以欽宗本身也沒有跟高宗爭奪帝位的想法。
最後宋高宗自己也不是很貪戀權力,他在自己身體還很好的情況下就把皇位傳給了孝宗趙昚。雖然也是因為宋高宗膽小,而朝廷中主戰的聲音大,所以宋高宗乾脆不管了就直接退位。但這跟宋高宗不留戀權力並不衝突。
那麼宋高宗為何要讓岳飛班師回朝呢?主要還是因為宋朝一直重文抑武,武將好不容易在南北宋動盪之際有了翻身的機會,但是武將會威脅皇權啊。如果北伐成功朝廷可能會對武將失去控制,不排除有造反割據的。所以在南宋危機基本解除後,宋高宗也就不想打了。
-
4 # 姚立華詩詞
有這種想法的人大概是受了明代書畫家文徵明的錯誤誘導。文徵明在一首悼念岳飛的《滿江紅》詞中說:”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惜,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古休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意思是說,高宗怕徽欽歸國自己的地位不保,因此才處心積慮地放棄收復中原的努力,狠心地殺害一代柱石岳飛。但文徵明是明朝人,他的思維顯然受明代的政治空氣影響,說的話是有弦外之音的。我們知道,明代有奪門之變明英宗冤殺于謙的歷史教訓。明英宗正是于謙在保證景帝皇位穩固的情況下決策迎請英宗歸國。而歸國後的英宗立刻在石亨、徐有貞等一幫勢利小人的幫助下復辟稱帝,黜景帝、殺于謙,釀成明史中的一大冤案。若當年景帝不同意英宗回國,于謙若過多地考慮一下私人利益,則奪門之變就不會發生。文徵明顯然是從奪門之變中景帝迎歸英宗導致政治失敗的教訓中作出了反向推導,得出了宋高宗殺害岳飛的可能性因果,卻有意地迴避了金人與宋朝君臣暗中勾結”必殺飛,始可和“的真正的政治謀殺活動。其實考察一下歷史就不難發現,宋高宗時的國家形勢與明景帝時有明顯的不同。景帝時雖有國恥,並無國難,國家根基穩固,也先的劫掠行為也難與粘罕、兀朮相比。英宗的歸與不歸對明朝廷都是可有可無的行為,完全取決於景帝與于謙。景帝與于謙令其歸則可歸,景帝與于謙不令其歸,則英宗只能老死塞外,埋骨黃沙。正是由於景帝與于謙的仁義之心才導致了日後奪門之變的發生。可以說,從另一個角度講是景帝與于謙自己挖坑變相地埋葬了自己,景帝與于謙對自己的死也是有責任的。
而岳飛之死與此全然不同。宋金對立,南宋只剩半壁殘山剩水,而金佔據北方中原地區勢力尚在鼎盛之時,雖然在南宋的愛國軍民打擊之下已顯出疲態,但完全沒有覆亡的可能,宋高宗更完全沒有主導能力來決定徽欽二帝的歸與不歸,迎請二帝歸國是當時的時代要求與政治口號,但是否實現得了並不取決於南宋君臣本身。因此,徽欽二帝”此身既返“的先決條件並不存在,宋高宗因怕徽欽歸國奪其位而殺岳飛,就是個歷史的無稽之談!
回覆列表
您看看明英宗和明景宗就知道了,不管徽欽二帝自己怎麼想,他們人在那兒自然就是塊牌子,野心家自會上門,到時候形勢推著走哪裡由得他們啊?又沒學習過不忘初心啥的。所以趙構的擔心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