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籃壇扒客

    這種言論主要是針對詹姆斯產生的。

    自後喬丹之後,聯盟就一直呈現西強東弱的局勢,98年到現在剛好二十年,19個冠軍,東部只拿到了其中6個。

    然後詹姆斯一直就是處在東部,又連續7次殺入總決賽,卻是勝少負多。所以就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拿這個出來做文章。認為詹姆斯只是佔了東部整體實力偏弱的便宜,只要出來東部,打入總決賽,詹姆斯的球隊就總是打不過。基本上贏的三次裡面,有兩次要打到搶七,輸掉的系列賽卻都是十分乾脆的敗掉。

    所以這些人就認為,詹姆斯如果在西部,根本打不了這麼多次總決賽。

    其實,能打入總決賽,本身就是自身實力強悍的表現,即使東部偏弱,但也是實打實的15支球隊,你總不會說裡面沒有個兩三隻的強隊吧。詹姆斯連續打入總決賽的這些年,強隊還是不少的,比如,老三巨頭時代的凱爾特人,羅斯巔峰時期的公牛,保羅喬治的步行者,60勝的老鷹,這幾年的猛龍,以及新的凱爾特人。詹姆斯每次打入總決賽都要經過重重的考驗,才能打入的。

    所以我認為,對於詹姆斯來講,打入季後賽肯定是加分的。但如果詹姆斯是想要追趕喬丹的話,他所獲得的那些總亞軍,就沒有任何加分的作用了,因為喬丹,總決賽沒有輸過。

  • 2 # D家小禹

    這是純粹的胡扯,一些球迷故作高深的理論,用來不懷好意地打壓一些自己不喜歡的球員,然後還一副高深莫測的姿態,特別用在喬丹和別的球員的對比裡,雖然我也認為,喬丹的歷史地位高過詹姆斯,但是也不是因為所謂的總決賽勝率這種事。

    事實上,魔術師,賈巴爾,張伯倫都輸過很多的總決賽,都輸過4次。

    但是一般人也不會把他們三個都排在鄧肯(1次),科比(2次),奧尼爾(2次)這樣,極少輸總決賽的人之後。而且按照這個理論,鄧肯至少是歷史前三的球員。

    但是可笑的是,抱著“亞軍不如被提早淘汰”的理論的人,其實都不會按照上述標準排名。但是涉及到詹姆斯,就開始啟用這種理論。

    為什麼喬丹,科比和鄧肯這樣的球員很少輸總決賽,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生活的年代,都有一定程度的,東強西弱和西強東弱的態勢。

    喬丹沒有拿到總冠軍的最初6個賽季,分別3次輸給了凱爾特人,3次輸給了活塞。

    凱爾特人是80年代黑白雙煞之一的拉里伯德的球隊,絕對是聯盟頂尖的強隊,而且喬丹當時還年輕,公牛整體還沒建立起來。

    而後來的活塞,實際上就是聯盟最強了,89和90兩個賽季獲得了兩連冠,還4-0橫掃了ShowTime湖人,就說明了,當時魔術師競爭力已經不行了,喬丹最大的對手就是活塞,能在東部突破活塞,總決賽當然就不難打了。

    之後,喬丹退役後的NBA,冠軍基本就是湖人馬刺兩家轉,東部整體的確太弱,他們兩隊誰能突破西部,自然就能奪冠。

    還是因為,鄧肯和奧尼爾兩尊大神坐鎮,內線優勢太大,在大本崛起之前,東部就沒有個像樣的內線能對抗他們倆,總決賽打的比西決輕鬆的多。

    其實如果說,亞軍含金量不高這句話,我是可以理解的。一般都是在西強東弱或者東強西弱態勢下的理論。

    但是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多年包攬分割槽冠軍也是一種本事,傑裡韋斯特和貝勒的湖人,ShowTime湖人,現在的詹姆斯都是,畢竟再簡單也是他們做到的,不是別人做到的。

    質疑是可以的,不過也請找點靠譜的理由,搞這種“銀牌不如銅牌”的理論,挺可笑的。

  • 3 # 跨時代聯盟

    因為在NBA總冠軍的影響力太大。

    提到一個球員的榮譽,最具說服力的就是有幾枚總冠軍戒指。甚至我在網路搜尋喬丹,提到他的主要獎項,首先就是六屆總冠軍。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競技體育的目標就是拿到冠軍。NBA的總冠軍就是NBA球員們的最高榮譽。NBA的總冠軍會影響一個球員的薪資待遇和歷史地位。比如勇士隊內的格林,他的個人履歷沒有很多榮譽,但他已經幫助勇士拿到了兩個總冠軍,這就是他和勇士談合同時的籌碼。NBA誕生50週年時NBA評選出的歷史最偉大50名球員。 NBA歷史50大球員中,只有十名球員沒有拿到過總冠軍。可見總冠軍對一個球員歷史地位的影響。

    麥迪艾弗森等人,他們巔峰的時候不會比科比詹姆斯等人差,但是他們的歷史地位絕不會比科比詹姆斯高。為了總冠軍,詹姆斯離開騎士,杜蘭特加盟勇士,甚至老卡特40歲高齡還希望加盟一個總冠軍隊伍。

    對比這些,NBA的亞軍就顯得格外的沒有價值。

    詹姆斯八年八次進入總決賽因為只拿三個總冠軍被人調侃,勇士賽季73勝8負的聯盟第一戰績因為最後沒拿到總冠軍成為大笑料。如果一支球隊在季後賽就被淘汰,說明他根本不具備奪冠的實力,不會受到很多關注更不會承載很多希望。總決賽成王敗寇的殘酷,讓有機會奪冠而沒能奪冠的球隊感覺到一種“大費周折而徒勞無功”的失落感。

    悲劇不是什麼都沒得到,悲劇是唾手可得而什麼也沒得到。我雖然不同意這種問題的說法,但如果我深陷一支最後是亞軍的球隊,那種“大費周折而徒勞無功”的失落感也會使我有這種想法。

  • 4 # 籃球界鍵盤俠正揚同學

    首先亞軍肯定要比季後賽前三輪就被淘汰要好的多之所以給人這種感覺有兩點

    1:期望值

    如果在奧運會,中國男籃拿了銀牌,那是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情

    如果在奧運會,美國男籃拿了銀牌,那是非常恥辱的一件事情

    如果中國男足出不了世界盃小組賽,我們贏了!我們勝利了!如果巴西男足出不了世界盃小組賽,真的是恥辱

    2:是因為舞臺被放大了

    簡單的例子:

    在常規賽的時候只有10萬觀眾看到一支球隊輸球,大部分人都是看看戰報,不痛不癢

    但到了季後賽首輪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觀眾就是1000萬了,如果輸球,那肯定要比常規賽輸球看到的人多

    所以有不少數次首輪遊的球星反而被嘲笑,但說實話他們能進季後賽總比沒進季後賽的要強的多

    再到分割槽決賽,這個時候看球的人已經有4000萬了,一旦輸球,看到的人就更多了

    到了總決賽,只有兩支球隊情況下,全世界的球迷都在看總決賽,但不可能兩支球隊都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貧富分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