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忠誠與實際
-
2 # 冷靜星
從事審計工作6年多,碰到過各種各樣的客戶,有身價幾十個億的老闆,從他發展輝煌到後期經營不善的時刻,給我的印象完全不一樣;有精通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職業經理人;有海外的中國式總經理,第一次一起吃飯時對審計師發難;有毫不在意海外收購資產的財務總監;有敬業的財務經理,財務人員和內審老總;有幫企業老總避稅和做假賬態度惡劣的財務。
從老闆身上,真正看到了工作狂的精神,整個飯局都是在談他的專案,沒有一句閒聊。從職業經理人身上,體會到什麼是儒商,對審計師很尊重,懂技術,口才佳。中國式總經理,一看就是國企出來的,第一次吃飯就對我們發難,覺得我們去做審計,是對他不尊重、不信任。財務總監,整個出差期間,重點是在打折村購物,企業在做財務併購中的法律、財務、稅務盡調報告,似乎都沒看過,讓我們很是詫異。敬業的財務人員,內審老總,的確很看重專業和做事。不敬業的財務,說話忽悠人,一套一套的,說的話可信度很低。
因此根據我的經驗,專案做多了,接觸的人多了,就有“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的感覺。”有閃光點的可以學長處,沒有閃光點的可以發現人性的弱點,怎麼樣都有收穫。比如說從一個國企老總那裡學了一招拉伸肩膀的動作,從2014年堅持到現在,從做不到這個動作,到輕鬆做到,成就感滿滿,哈哈。
恕我直言:我曾經做過審計“施工預算工作”最後發現問題並做出判斷,工作量滿大的,其實根本沒有時間從客戶身上學什麼好的東西,能學的只是客戶的不足。——-因此,我認為:在審計工作中,是不可能從客戶身上學到什麼的!因為作為審計者與被審計者之間是一對相對應的矛盾體。
首先,我對對【審計】概念作一說明:“審計”是對資料作出證據蒐集及分析,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然後就資料及一般公認準則之間的相關程度作出結論及報告。進行審計的人員必需有獨立性及具相關專業知識。常見的財務審計有以下四種: 運作審計:檢討組織的運作程式及方法以評估其效率及效益。 履行審計:評估組織是否遵守由更高權力機構所訂的程式、守則或規條。
審計工作就是圍繞會計報表開展工作,所以會計知識,尤其是理論方面的不用學,你肯定比財務精通。要學的是管理經驗、業務知識,怎麼樣用會計知識處理日常業務問題,這是審計最欠缺的,如果你打算轉行去企業,這個很重要。
但一般審計工作很難從客戶身上學到多少東西,因為審計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審計是找問題、找缺陷的,內控有沒有缺陷,賬務處理合不合規,報表的真實性如何之類。年報審計也好,專項審計也好,時間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時間裡瞭解情況,走完流程,最後發現問題並做出判斷,工作量滿大的,其實根本沒有時間從客戶身上學什麼好的東西,能學的只是客戶的不足。如果你平時不留心,只想著把流程走完好做下一家,那些碎片化的問題根本就不足以讓你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