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煮湯籺

    在我印象當中有一個人讓我覺得他很勵志,生活當中我並不認識他。

    他是一個拾荒者,拾荒者很多地方都有,本來並不稀奇,可是他卻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他有一張異於常人的大嘴巴,嘴唇異常肥大,下唇快垂到下巴了,脖子很粗,走路好像有鉛灌注在他腳裡一樣,很笨重的感覺,他應該是患上某種疾病才導致這樣的。我第一次見到他,被嚇到了,他這樣的面相確實有點恐怖,後來在街上常常看見他,他在垃圾桶裡翻找有價值的廢品,有時候颳風下雨還會看見他的身影。

    我心裡升起了敬佩之情,他肯定遭受過很多別人的白眼,可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容貌而自暴自棄,放棄生活,也沒有因此而自卑,遮臉戴帽,自我封閉,反而勇敢面對生活,做個坦蕩蕩的人,不求別人同情憐憫,靠自己的雙手去養活自己,這就已經很棒了。

    相比我自己,正缺乏他那種自信和敢於面對生活苦難的勇氣。在生活上有時候遇到困難,就會像只鴕鳥一樣把頭埋進土裡,不想接受現實,只想逃避;在愛情裡,對於喜歡的人只敢偷偷暗戀,被動而自卑。

    有時會想起他,他給予了我一個精神支柱——自信,自強不息。

  • 2 # 王水青青

    特別勵志讓我感動,讓我敬佩的人,在我身邊倒沒有,不過在網上我認識了一位盲人弟兄。

    他的家住在河南的某一個山區,他從小因為青光眼導致雙目失明。父母去世後,他倆哥哥成家後遷居到了城裡,留下他獨自一人生活。他的家住在一個山坳裡,每次進出的羊腸小路,被雨水衝的坑坑窪窪,他卻像正常人一樣來去自如。隔壁的鄰居們都搬離了村子,他還是獨自一人生活在這裡。

    前幾年,豬肉的價格提高,村子裡的人都爭先恐後的成了養豬專業戶,他也成為了其中的一戶。一開始,大家都勸她不要養豬,說;“你眼睛看不到,沒有人幫助你,你怎麼養豬啊?”可從開始的清理豬場到搬運飼料,每天的餵食,病豬的喂藥,打針,到母豬的接生,都是他獨自一人完成。他做過很多的工作,除了養豬,還有養雞,開小賣部。

    他人很聰明,雖然從小沒有讀過一天的書,但他靠著自學,學會了盲人的雙拼打字,可以正常的和別人用文字溝通。他對手機的使用特別內行,特別是盲人手機。

    他很有愛心,對那些不會使用觸控式螢幕手機的盲人,他打電話一遍又一遍的教,直到教會為止。

    他鄰村裡有一位八十多歲的孤寡老人,他每天要打半個小時的電話,陪他聊天解悶,隔三差五的拎點食物帶過去

    ,順帶幫他乾點家務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他是讓我最敬佩,最感動的人。雖然他自己有殘疾,但他自強自立,在逆境中卻不曾忘記幫助他人。

  • 3 # 白楊樹189015560

    我就是一個很勵志的人,但我卻要在這裡分享我身邊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凡爺爺是我的隔壁鄰居,年近七十、孤寡老人、獨來獨往、性格孤僻,終日以乞討為生甚至有點痴呆。

    我和凡爺爺並沒有太多的交集,因為我每天都帶著我的一雙兒女,早出晚歸忙碌於我的小店,忙碌於我的生計。只是無論在家裡、路上、店門口我都會讓兒女叫一聲凡爺爺!順帶我會問一聲,凡爺爺從哪裡來,吃飯了沒有!

    這樣的日子過了許久,叫了好多年的凡爺爺!慢慢的和我們娘仨熟悉了。偶爾從小店經過,會停下腳步進來看看就走。有一段時間來,碰到我們在吃飯!(我問他吃了沒,他說吃了)我們娘仨的伙食很簡單,也就一個菜最多兩個菜!而且經常性這樣,也經常讓凡爺爺正好碰上。他會說,天天這些菜,也不吃點好的。下次我去外面乞討遇到宴席上有乾淨的雞、鴨、魚、肉帶一點給你們吃,說完還不忘加一句那是乾淨的!沒動過筷子的。當時的我好感動,心裡酸酸的,眼眶溼潤了。一個鄰居、一個流浪的孤寡老人。他在用他那一顆僅有的溫度在關心我們娘仨的生活。

    這是多麼偉大,多麼的友愛。勝過了世間所有的溫暖!

    後來的日子裡,凡爺爺隔三岔五的送一些剛入季的小菜,和乾淨的葷菜。他說是別人給他的,他一個人吃不了那麼多。送一點給我,對我說:"你的家人又待你和孩子不好。你小店也沒多少生意。"我對凡爺爺說:"我們有菜吃,您留著自己吃吧!

    那一刻我哭了,也忍疼吞下了所有。原來這世間好溫暖!好美好!忙碌的同時你卻忘了發現身邊的美,而我所遇到的又算什麼呢?

  • 4 # 一品紅酒盒包裝達人

    1998年5月,初夏的晚上,武漢大雨滂沱,一如我們久久找不到工作的心情。 我們剛畢業的幾個兄弟在武昌餘家頭二綿子弟小學的宿舍(租房)裡發呆,外面的雨下個不停,大家百無聊賴的聽雨聲。小孫同學急得踱來踱去,剛應聘上的三五酒店要300元押金,第二天就要報到了,借了一圈,錢到現在還沒有著落,而我們也愛莫能助。小孫說,出來3個月,帶的錢花光了,能借的都借了,一分沒借到,再搞不定工作就回老家了。正當大家一愁莫展心急如焚的時候,黃老師推門進來了,六十多歲的黃老師衣服全打溼了,他急忙拉著小孫的手說:小孫,不好意思,時間緊急,老師只借到了200元你先拿著,不要急,剩下的我再想辦法。說著說著,黃老師聲音哽咽了……小孫,對不起……老師沒用……你們遠離家鄉,無親無靠的,我卻幫不上忙……說著,抹起了眼淚。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動情處。我們幾個兄弟馬上被弄得眼淚跟著在眼洭裡打轉,六十多歲的黃老師對我們太好了。他只是我們學校請的一個臨時代課老師,教了我們一年書法,因為受老師書法的影響,我們喜歡跟他私下交流。 他從子弟小學退休後,什麼都幹:代課,教書法,教美術,開店賣紙巾,修鎖,修表……他說為了生活,閒不下來。我們學校從餘家頭搬到關山後,就很少聯絡了。1998這年畢業後,找工作,找房子,想起了黃老師,就聯絡上了。1998年在武漢對我們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因為精兵簡政,下崗工人多,工作難找;因為洪水,工作更難找;因為打擊傳銷,房子不好租。黃老師幫我們聯絡到了子弟小學的一間宿舍作為臨時租房,平時還時不時叫我們去他那裡吃飯打打牙祭…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漂泊在異鄉的我,時常會想起當年的兄弟,當年的黃老師,當年的那個大雨滂沱的雨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深夜你的手機為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