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頭條上看了幾個《明日之子》的影片,華晨宇指出《離人愁》作者不懂樂理。翻看了幾篇文章,有粉絲表示瞎子阿炳也不懂樂理卻創作出《二泉映月》,我只想知道阿炳真的不懂麼?貌似阿炳資料很少,有人知道麼?
4
回覆列表
  • 1 # 流年80142417

    我天啊,啥叫樂理?一些學過三天音樂學院的孩子除了拿這個來框架和定義音樂之外似乎沒別的了。

    首先樂理是幹嘛用的?樂理就是樂曲理論。其次對已有音樂做留存分析處理,以便於讓音樂儲存和記錄。同時有助於研究音樂文化的認知。

    注意,是對已有的音樂。因為延續性而新音樂會類屬於一些已有的風格。但不代表不會音樂理論就不能創作歌曲,相反創作有時候就是打破音樂理論而獨立存在的。

    所以阿炳會不會音樂理論?會,而且是大師。能夠用音樂來表達內心的苦楚,這已經是把音樂理論按在地上摩擦了。

    能寫好歌的人不一定是樂理豐富的人。但一定有音樂才華。如果拿音樂理論來抨擊作曲者,簡直就是一種自取其辱的方式。

  • 2 # 鄒小櫻

    確實,阿炳是真的不懂樂理的。

    你也許會問:不懂樂理怎麼創作呢?之前的《明日之子》,華晨宇老師不是狂扁李袁傑,說他不懂樂理,寫不了歌嗎?

    但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其實不太遵從這一套。比如阿炳。

    那時候的人學習音樂,靠的是口口相傳,手口相授。很多的民間藝人,甚至是自學成才。對於民樂來說,他們很多時候是跟著師傅,師父並沒有能夠總結出什麼科學理論給你,只是這樣演奏,這個曲子,你記住了,就是記住了。你得靠自己去悟。

    包括很多的布魯斯大師,他們也都是樂理白痴,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能夠好好地把音樂給做出來。

    所以,對於阿炳老師來說,不懂樂理,根本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但這種,只是天才。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我們都不是天才。所以我們還是要認真地把這東西學好。

  • 3 # 兔老師

    有必要澄清一下,現在的媒體喜歡把樂理妖魔化。李袁傑和阿炳完全沒有可比性。

    阿炳創作《二泉映月》時當然是懂樂理的,只是懂樂理的方式不同。別忘了他可是出生於音樂世家,有個懂多種樂器的父親從小逼著他學!手把手的教,還不懂樂理,那他這些年學的都是啥?

    當然,中國的樂理放到現在來看,很多描述和西方樂理不太一樣。阿炳肯定不懂“4536”這樣的說法是什麼,但他所學習的原理是類似的。他只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叫什麼名字怎麼表達,但不代表他不會使用這樣的經驗來創作。

    而李袁傑的《離人愁》完全是另一個問題。4536是多基礎的東西呢?大概相當於數學系的人面對二元一次方程的程度。那些沒開始考大學的高中作曲系藝考生,都明白4536是怎麼回事。

    樂理又不是什麼妖魔鬼怪,要學作曲的話,學一下基本樂理也就努力個一兩年的事情,這種事情都做不到,還好意思叫努力學音樂?這種一直逃避樂理的心態,只能造就李袁傑這樣的“搬運工”而不自知。

  • 4 # 戰鬥的青春亮哥

    音樂來自於生活。華彥鈞(瞎子阿炳)的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等等樂曲來自於那個年代苦難的生活流離失所,發自內心的訴說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廣為流傳,深受大眾喜歡。

  • 5 # linjiwe

    阿炳是不懂樂理的!《二泉印月》是師範學院的教師邊聽阿炳拉琴一邊將樂譜寫下來,並進行了完善,最後取名叫《二泉印月》。以後又有人進行改編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絃樂曲《二泉印月》。

  • 6 # Jin3D

    阿炳如果生在這個時代,一樣會被某些"主流”音樂人譏諷為沒有審美觀和藝術性,只適合在街頭賣藝時演奏,而欣賞的都是沒有欣賞水平的農民,你看到哪個欣賞水平高的達官貴人或者文人騷客,會站在街邊聽一個近乎乞討的瞎子藝人演奏?

  • 7 # 多聆聽

    音樂無國界,指的是聆聽和傾訴。其實,音樂就是一種語言。五線譜,簡譜……這些東西只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樂理是什麼?就是能讓人聽懂,讓人理解,讓人深入其內回味無窮……在樂理方面二泉映月絕對是最成功的,阿炳的樂理就該是最高的……

  • 8 # 暖陽37019

    所謂《樂理》即音樂的理論,音樂的產生源遠流長,從原始人敲打石塊,木棒產生的聲音起,經過長時悶的演變,產生了音樂。樂理就是把這些原生態的聲音,經過後人的推敲,錘鍊而總結出來的實踐歷程的結晶,即樂理。其實,樂理就好比一條現成的路,不用費大的氣力就能到達目的地。阿丙雖然不會樂理,但他長期的磨練,不斷的演奏,也就形成]樂理,有的歌唱家,本身不識譜,也可能會譜寫優美的歌。

  • 9 # 老張335536

    江城子•二泉映月

    青石深巷燈影后,秋風透,黃葉憂。長衫露風,憔悴舞破袖。二泉映月人消瘦。孤身仃,滿幽愁 ,紅燭燈籠照青樓。二胡音,斷橋有。哀怨情絲,一夜佈滿頭。破琴音韻,何處遊。多少事,搔白首!

    不管阿炳先生是否懂樂理,他的這首曲子作得有章法,很能引起心靈的共嗚!我就是平常一想起它,眼睛就發酸,連指揮家小澤征爾都說必須跪著指揮它!再說二胡曲“江河水”我聽後一滴淚都沒有!

  • 10 # 八斗說

    二胡是中國廣泛流行的弓弦樂器,因有兩條弦而得名。它源出於唐末中國北方民族西奚所使用的奚琴。奚琴拉奏時用的是竹片,而不是現在使用的馬尾弓。到北宋時出現了馬尾弓胡琴。明、清兩代,隨著戲曲、說唱和民間器樂合奏的繁榮,胡琴類樂器更加發展。

    中國最著名的二胡樂曲,是阿炳創作的《二泉映月》。阿炳(1893~1950)道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其父華清和為雷尊殿當家道士,精通道教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阿炳自幼受到父親的嚴格訓練,能演奏琵琶、笛子、二胡、鼓等樂器,十五六歲時已成為無錫道教界出色的樂師。三十幾歲時阿炳雙目失明,並因生活所迫開始流浪賣藝。流浪生活使他更加大量地接觸到當地流傳的民間音樂,如民歌小調、絲竹樂、鑼鼓樂、錫劇等,為他的創作奠定了豐厚的基礎。他所創作的三首二胡曲,《寒春風曲》約作於20年代末,《聽松》約作於30年代初,《二泉映月》約作於30年代末。

    《二泉映月》是阿炳根據民間音樂素材創作的。這是一首變奏曲,透過音樂主題及五次變奏,反覆地陳述、引伸和展開,表達了一個民間藝人歷經的挫折、坎坷,以及他始終未泯滅的信仰與追求。阿炳自己稱《二泉映月》這首作品為“依心曲”。

    他的作品不光有《二泉映月》。《聽松》的內容據阿炳自己說:“宋朝時候,金兀朮給岳飛打得走投無路,十分狼狽地跑到無錫惠泉山的腳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的聲音。該曲便是描寫這個故事,所以又名《聽宋》。”阿炳借物詠懷,在頌揚民族英雄岳飛和岳家軍名振天下的威名時,表現了自己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強的意志。

    《寒春風曲》可以說是《二泉映月》的前身和雛形。它的主要旋律與《二泉映月》相似,但在音樂發展手法上不如《二泉映月》完整和成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68年,北越發起春節攻勢,這場攻勢對世界局勢產生了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