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家何以平天下”出自清代劉蓉的散文《習慣說》“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翻譯為:“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什麼能治理好國家呢?” 原文 習慣說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譯文 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他低下頭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這屋有處窪坑,直徑一尺,逐漸越來越大。每次經過,劉蓉都要被絆一下。起初,劉蓉感到很彆扭,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一天,父親來到屋子裡坐下,回頭看看那處窪坑笑著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什麼能治理好國家呢?”隨後叫僕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裡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心裡一驚,覺得這塊地方似乎突然高起來了,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以後踏這塊地,仍舊還有這樣的感覺。又過了好些日子,才慢慢習慣。 唉!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厲害的啊!腳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適應坑窪;時間久了,窪地就彷彿平了;以至於把長久以來的坑填平,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所以說君子做學問,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時需謹慎。
”不平家何以平天下”出自清代劉蓉的散文《習慣說》“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翻譯為:“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什麼能治理好國家呢?” 原文 習慣說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譯文 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他低下頭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這屋有處窪坑,直徑一尺,逐漸越來越大。每次經過,劉蓉都要被絆一下。起初,劉蓉感到很彆扭,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一天,父親來到屋子裡坐下,回頭看看那處窪坑笑著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什麼能治理好國家呢?”隨後叫僕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裡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心裡一驚,覺得這塊地方似乎突然高起來了,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以後踏這塊地,仍舊還有這樣的感覺。又過了好些日子,才慢慢習慣。 唉!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厲害的啊!腳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適應坑窪;時間久了,窪地就彷彿平了;以至於把長久以來的坑填平,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所以說君子做學問,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