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歸秦淮

    或許,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有讀書的慾望,但常常是三分鐘熱度,堅持沒多久就放棄了。或者一遇到難啃的書,沒看幾頁就昏昏欲睡了。事實上,確實有一部分書是比較燒腦的,但往往是這類書,如果能夠堅持看下來,如果能夠克服讀書過程中的種種障礙和困難,就一定能看到成效。

    我一年閱讀量在100本+,幾乎都是在早晚和碎片時間完成的。其中讀過一些哲學、歷史學和心理學方面比較難啃的書籍,也都啃下來了。在這裡分享一下淺薄的經驗吧。

    1、嘗試搜尋和作者相關的資訊

    一般來說,有些書我們看不懂,可能因為自身的閱歷不夠。比如讀季羨林的《牛棚雜憶》,這本書主要講的文革時期作者自己的遭遇和不幸,即便我們讀懂了文字,可文字背後的時代背景和那些鮮活的事例,我們可能一時理解不了,也很難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同身受。這個時候不妨搜尋一下和作者的相關資訊,讀一讀作者的其他作品,更容易幫我們去理解那個時代下作者的作品。也可以根據書中提到的書籍,去查詢一些相關的資料,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讀書的趣味性,也能夠更加立體地看待書中的人物形象。

    2、預先看些粗淺的書籍

    有時候我們覺得某本書比較燒腦難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身的儲備知識不夠,這個時候,不妨預先看一下這個領域的入門讀本。比如你一開始就看錢穆的《國史大綱》會覺得難度比較大,但你可以看看混子曰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朱紹候的《中國古代史》相對基礎有趣的書籍,然後再回過頭去看錢穆、看黃仁宇的書,會相對輕鬆很多。

    3、預先聽相關的影像資料或者別人的聽書稿

    最笨拙的方法,在讀一本書之前,先了解這本書的梗概,然後可以去聽聽這本書的講書,或者相關的影音資料。因為講書相對比較口語化,而且舉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比較接地氣的例項。影音資料相對文字而言,更加直觀形象,也更容易讓人記住。

    透過上面的鋪墊和 預先所做的功課,我想再去啃這本書的時候,就會相對容易得多,也會深刻得多。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 2 # 伍鋅

    首先不要怕無聊,不要排斥無趣。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一本書你讀不懂,它就是超出了你知識儲備、認知範圍的書,你要理解它,必須經歷0到1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需要深入思考、甚至需要有點鑽研精神的。

    回想一下我們從小學到現在的學習經歷,在小學的時候,你可以歡快的透過唱一首歌就記住了26個字母,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大學,越是複雜、有深度的內容,越需要一種沉靜踏實的狀態來理解和消化。往往這種狀態是與表面的熱鬧、有趣相違背的。

    在這種潮流下,一旦你遇到一兩篇表達稍有點拐彎、讓你有點費解的文章,馬上你就不想讀下去了。因為這種看不懂的感覺會讓人覺得無聊、沉悶、不耐煩。

    我一點都不排斥新媒體,新媒體有傳統媒體和書籍無法比擬的優點。但是我們應該心裡有數,這種閱讀方式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是什麼。

    所以,當遇到讀不懂的書的時候,首先是擁抱這種讀不懂時候的不耐煩和無趣。你要知道,這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才能弄懂的。

    然後,可以採取這些方法:

    看紀錄片、看漫畫版、解讀版、導讀版;買這本書的聽書音訊;瞭解作者,讀作者的其它作品;找作者的影片、影像資料;進行主題閱讀,比如,看不懂《聰明的投資者》,就要讀金融類相關書籍。

    但是,最根本的方法,是需要跳出這本書,立足在這本書所在領域下功夫。具體來說,就是:

    1.識別這本書所屬的領域

    一本書其實不是孤立的,它必定有一個知識歷史背景在後面。它是屬於哪個領域的?這是要識別出來的。

    2.瞭解該領域的主要發展

    由於一本書與其所在領域有緊密的關聯,所以弄清楚其領域的情況就十分重要。

    所以,可以問下面的問題:

    這個領域的研究物件是什麼?它是要解決什麼問題的?這個領域有哪些重要的流派?各個流派主要的觀點有哪些?這些觀點之間爭論的是什麼?

    搞清楚上面這些問題,你相當於拿到了一張該領域的地圖,每本書就是地圖上的地點。掌握了這個地圖,要到哪個地點讀哪本書都不費勁了。但是,要梳理好這個地圖,是很費精力和時間的,需要下功夫。可以找一本當代人寫的、綜合性的書籍來讀,或者找一本該領域集大成者的書來讀。

    3.結合領域地圖理解書本

    現在可以回到這本書本身了。

    既然已經熟知了它的背景,你很容易知道:

    這本書是屬於哪個流派的?這本書的作者支援的觀點是什麼?他在前人觀點之上有提出一些新的東西嗎?支援他這些觀點的證據是什麼?

    其實,這是透過一本書,熟悉一個領域。當你肯下功夫熟悉了這個領域,以後再讀這個領域的書,就很容易讀懂了。

  • 3 # 大飛fanny

    當一本書看不懂時,我一般會放下,過段時間再看。這個過段時間可能很長,有的時候一本書看不懂,當過段時間再拿起的時候就完全能過讀懂了。這是因為原來的知識積累還不夠,不能讀懂書中的內容,隨著你本書知識的積累加深,最後可以讀懂那本書。

    當然,如果一定要現階段讀懂一本讀不懂的書,那麼只能再網上搜索不懂的內容,補充知識,讀相關內容,但比較淺顯的,說白了,就是要找到讀不懂內容一一破解,最終讀懂這本書。比如說讀《左轉》。讀不懂怎麼辦?查閱古今字典以及閱讀王力的《古代漢語》等相關古文解讀書籍,補充文言文相關知識。

  • 4 # 楓雨小憩

    我看一本書如果看不懂,最後怎麼辦,得分兩種情況:

    1、非強制性的

    如果是一般的小說或者故事書,看不懂就會沒有興趣,也不是強制要弄懂它的,看不懂就算了唄,換一本其他書看。

    2、強制性的

    這種指的是考試資料,學生課本,資料書籍,或者其他必須要弄懂的書籍,那就要想辦法了。解決辦法也很多:

    網上查資料

    向別人求助

    同事、同行、同學、前輩、老師等,可以得到更直接的幫助。

    自己鑽研

    自己耐心鑽研,悟透,用心閱讀,用心覺悟,這樣更好。

  • 5 # 民間秘籍珍藏選錄

    先得知道他在講什麼,所以如果書不能讓你一下子把握大概,那麼到網上看看相關介紹。那麼,第二步知道他在講這個事物的“始終”,起點何處,落腳何方,那這條路就出來了。第三步,細細去看,因為有一二步的奠基,你把握住書的大意,那麼很容易分辨出落腳處用意,是主旨所居的主心骨,還是八方來匯的指點旁觀,那麼你不是在讀這本書,而是跟著作者去領略。

  • 6 # 陳章魚

    我聽到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抱怨:我也想好好讀書,但是我就是沒有那麼多熱情,那麼多動力,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你回想一下自己所有的習慣和愛好,不論是運動、音樂、電影、旅遊還是喝酒、打麻將,你會發現,你往往並不是一上來就對這件事情產生了那麼濃厚的興趣。

    更多的情況,是一個你想要親近的人,帶領你走進了某個世界。

    小的時候,可能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漸漸迷上了籃球或足球;大學的時候,可能是為了追一個女孩,你才開始練吉他。對於音樂的興趣也是這樣啊,一開始你可能就是很喜歡這個歌手,然後聽過了他所有的歌,漸漸才愛上這一類的音樂。

    所以你看,我們人類就是這樣社會性的動物,這種屬性,天然的讓我們更容易對人產生感情,而我們又可以把對人的感情,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從而對它們產生熱情。

    為什麼現在粉絲經濟這麼火爆呢,大家都要打造IP,不要說演藝界了,就連網際網路的大佬們都要天天PR自己,為自己代言,就是這個道理。

    說回到讀書這件事情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樣的規律。從人出發,來增強對書的熱情。先喜歡上作者,再喜歡上這本書,我們不妨把這樣的方式,稱作「追星式閱讀」。

    具體的方法有很多,這裡為大家介紹三個我覺得非常實用的招數。

    第一招,你可以八卦這個作者。

    沒錯,深挖他背後的故事,你會發現更容易對作者感興趣,接下來,這種興趣就會投射到書中來。有一本我非常喜歡的談讀書方法的書,叫做《書讀完了》,這本書的作者是金克木老先生。他是一個非常非常有趣的人,年輕的時候和女孩約會,女孩捉弄他,把不會水的金克木帶到了一條單槳小船上,結果,他無師自通學會了划船。他年輕的時候,借到了一本凱撒的《高盧戰記》,可惜這本書是拉丁文的,結果他憑著書裡的一點英文註解,和書後的拉丁語法簡明教程,硬是讀完了這本書,還學會了拉丁文。

    作為一個哲學家和語言學家,他竟然還翻譯了一本《普通天文學》,至今依然是咱們國家天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必讀的書目。

    這樣一個傳奇的人,有趣的人,我都不必再向你更多介紹這本書的內容,相信你已經有了去閱讀這本《書讀完了》的衝動。

    還有我非常喜愛的,幾乎逢人就推薦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兩位作者之間,也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具體是什麼呢?我在這裡賣個關子,你可以自己去搜一搜。

    第二招,先去找作者的影像或聲音

    文字有文字的好處,那就是資訊密度大,有助於我們的深入思考,但是難免會顯得有些冷冰冰的。而聲音和影像就更容易讓人鮮活起來,自然也就更容易讓人感到親近。

    越是枯燥的書籍,如果你能先聽一聽作者的演講,反而你會更加容易感受到他的閃光點和人格魅力,接下來再去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感覺輕鬆許多,因為你已經和作者產生了聯絡。

    比如前幾天,我讀了一本心理學的著作,講的是心流,而作者正是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流這個詞的創造者。因為是一本心理學的書,其實讀起來並不輕鬆,我就找到了作者在TED做的18分鐘演講,聽他講為什麼要研究心流,和在研究中得到的有意思的結論,這18分鐘的演講之後,再去讀這本書,就感覺更容易理解。

    第三招,去往書中出現的那個地方

    是的,很多書籍,如果你能設身處地,把自己進入到那個環境當中,你才能更加理解作者,更加讀懂這本書。

    感受最深的一次,是我讀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這本書一開篇,描述的是黑龍江嚴冬時節的場景。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是在北京的夏天,當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而我第二次讀的時候,在哈爾濱,哈爾濱的冬天非常冷,最低氣溫可以到零下30度,下起雪來可以沒過人的腳踝,在一個下雪的冬天我又開啟《呼蘭河傳》,我突然發現所有的文字都鮮活了起來。

    使用以上三個方法,先和作者這個人建立連線,你就會更容易讀懂厲害的書。

  • 7 # 你是我的洗白白

    一般讀會這樣做:

    第二便是找老師,我現在還是個學生啊,有不懂的就問老師,老師都是博士之類的,一般都能得到很多答案和見解,自己則需要有效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則是會了解相關書籍,透過對同類概念了,知識的瞭解,練就一些功底後再對此書進行通暢的閱讀,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 8 # 民間秘籍珍藏選錄

    先得知道他在講什麼,所以如果書不能讓你一下子把握大概,那麼到網上看看相關介紹。那麼,第二步知道他在講這個事物的“始終”,起點何處,落腳何方,那這條路就出來了。第三步,細細去看,因為有一二步的奠基,你把握住書的大意,那麼很容易分辨出落腳處用意,是主旨所居的主心骨,還是八方來匯的指點旁觀,那麼你不是在讀這本書,而是跟著作者去領略。

  • 9 # 陳章魚

    我聽到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抱怨:我也想好好讀書,但是我就是沒有那麼多熱情,那麼多動力,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你回想一下自己所有的習慣和愛好,不論是運動、音樂、電影、旅遊還是喝酒、打麻將,你會發現,你往往並不是一上來就對這件事情產生了那麼濃厚的興趣。

    更多的情況,是一個你想要親近的人,帶領你走進了某個世界。

    小的時候,可能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漸漸迷上了籃球或足球;大學的時候,可能是為了追一個女孩,你才開始練吉他。對於音樂的興趣也是這樣啊,一開始你可能就是很喜歡這個歌手,然後聽過了他所有的歌,漸漸才愛上這一類的音樂。

    所以你看,我們人類就是這樣社會性的動物,這種屬性,天然的讓我們更容易對人產生感情,而我們又可以把對人的感情,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從而對它們產生熱情。

    為什麼現在粉絲經濟這麼火爆呢,大家都要打造IP,不要說演藝界了,就連網際網路的大佬們都要天天PR自己,為自己代言,就是這個道理。

    說回到讀書這件事情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樣的規律。從人出發,來增強對書的熱情。先喜歡上作者,再喜歡上這本書,我們不妨把這樣的方式,稱作「追星式閱讀」。

    具體的方法有很多,這裡為大家介紹三個我覺得非常實用的招數。

    第一招,你可以八卦這個作者。

    沒錯,深挖他背後的故事,你會發現更容易對作者感興趣,接下來,這種興趣就會投射到書中來。有一本我非常喜歡的談讀書方法的書,叫做《書讀完了》,這本書的作者是金克木老先生。他是一個非常非常有趣的人,年輕的時候和女孩約會,女孩捉弄他,把不會水的金克木帶到了一條單槳小船上,結果,他無師自通學會了划船。他年輕的時候,借到了一本凱撒的《高盧戰記》,可惜這本書是拉丁文的,結果他憑著書裡的一點英文註解,和書後的拉丁語法簡明教程,硬是讀完了這本書,還學會了拉丁文。

    作為一個哲學家和語言學家,他竟然還翻譯了一本《普通天文學》,至今依然是咱們國家天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必讀的書目。

    這樣一個傳奇的人,有趣的人,我都不必再向你更多介紹這本書的內容,相信你已經有了去閱讀這本《書讀完了》的衝動。

    還有我非常喜愛的,幾乎逢人就推薦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兩位作者之間,也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具體是什麼呢?我在這裡賣個關子,你可以自己去搜一搜。

    第二招,先去找作者的影像或聲音

    文字有文字的好處,那就是資訊密度大,有助於我們的深入思考,但是難免會顯得有些冷冰冰的。而聲音和影像就更容易讓人鮮活起來,自然也就更容易讓人感到親近。

    越是枯燥的書籍,如果你能先聽一聽作者的演講,反而你會更加容易感受到他的閃光點和人格魅力,接下來再去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感覺輕鬆許多,因為你已經和作者產生了聯絡。

    比如前幾天,我讀了一本心理學的著作,講的是心流,而作者正是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流這個詞的創造者。因為是一本心理學的書,其實讀起來並不輕鬆,我就找到了作者在TED做的18分鐘演講,聽他講為什麼要研究心流,和在研究中得到的有意思的結論,這18分鐘的演講之後,再去讀這本書,就感覺更容易理解。

    第三招,去往書中出現的那個地方

    是的,很多書籍,如果你能設身處地,把自己進入到那個環境當中,你才能更加理解作者,更加讀懂這本書。

    感受最深的一次,是我讀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這本書一開篇,描述的是黑龍江嚴冬時節的場景。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是在北京的夏天,當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而我第二次讀的時候,在哈爾濱,哈爾濱的冬天非常冷,最低氣溫可以到零下30度,下起雪來可以沒過人的腳踝,在一個下雪的冬天我又開啟《呼蘭河傳》,我突然發現所有的文字都鮮活了起來。

    使用以上三個方法,先和作者這個人建立連線,你就會更容易讀懂厲害的書。

  • 10 # 你是我的洗白白

    一般讀會這樣做:

    第二便是找老師,我現在還是個學生啊,有不懂的就問老師,老師都是博士之類的,一般都能得到很多答案和見解,自己則需要有效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則是會了解相關書籍,透過對同類概念了,知識的瞭解,練就一些功底後再對此書進行通暢的閱讀,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方情人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