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風和煦的悅讀世界
-
2 # 趣舍隋
1滿族創業不久,初期統治者受漢族統治者的皇權治國理政的觀念影響比較小!
2後金實行的八大貝勒議政治,有點接近西方的武士圓桌會議!直到康熙朝才徹底的完成了皇權壟斷!
3滅三番前,軍事鬥爭形勢相對嚴峻,也不可能騰出手來烹走狗!
4初期有幾位功臣被絞殺,是內部政治鬥爭,並不是殺功臣!
5到雍正朝,清朝的地位穩固,也接受中原的皇權至上的觀念,所以殺了賞無可賞的年羹堯!
-
3 # 淺憶
清朝由於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因此,其在建立的過程中,不免遇見一個情況:那就是在任用人才方面到底是依靠本族人還是吸收漢族的人?在清朝建立之初一直遵循著以滿為主的,一直到吳三桂等三藩之亂才開始重用漢族大臣,因此,清朝不殺開國功臣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因素:
首先,清朝的建立並且入主中原本就是一個奇蹟,因為,按照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當時的大明王朝的實力,無論是從人口,經濟,軍事,等方面來講,都不是清朝能比得了的,因此,其政權的建立面臨著的困難遠超以前的封建王朝,雖然有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落,完成了女真人內部的整合,但是在面對大明時,依舊顯得吃力,要不是李自成攻入北京,清朝想入關都是痴心妄想,因此,其功臣大多經歷了大小無數的戰役,並且如鰲拜之流已經侍奉過很多個皇帝了,因此,不存在開國皇帝誅殺開國功臣的情況…
二,清朝入關時,滿族人口大概兩百萬左右,而漢族人口大約兩億多,滿漢兩族人口數量上的對比,使滿族在統治中國時,就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了,而其前期又堅決執行重用滿人的政策,滿族大臣大多掌握重要職位,如果皇帝誅殺開國功臣,那麼也就是說對滿人開刀。而這樣的話清朝前期的統治將會更加的不穩定,在沒有穩定對漢人的統治之前就先對自己人下手,清朝的皇帝沒有那麼傻…
三,清朝由於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因此帶了許多少數民族特有的制度,其中一項制度就是議政王大臣會議,這個滿族頂尖貴族組成的會議,有很大的權力,甚至其所做的決定連皇帝都無法否定,因此,皇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這個會議本身就是那些功臣組成的,他們甚至擁有與皇帝對抗的力量,即使想誅殺功臣也是痴心妄想…
綜上所述,清朝沒有像以前的朝代那樣發生誅殺開國功臣的事件,而開國功臣呢也沒有造反的能力,因為都是滿族內部的關係,一旦爆發內亂,是滿族人口百倍的漢人隨時有可能會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
4 # 過去理它作甚
漢奸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不是滿清的大大的功臣嗎?立國後三個被平殺,就是兔死烹狗的事件,真沒什麼好說的……
-
5 # 關河南望
清朝的政權政策和其他時代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所謂無論宋,明時代的殺戮,撤換功臣都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他們的開國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合作者,大家要麼一起白手起家,要麼是都握有權利起兵,擁戴其中最大的頭頭當了皇帝。
而滿清則不一樣,皇帝直接參與入關定鼎天下的。大臣們都是其軍事部落奴隸制社會的一員,嚴格來說,都是皇帝的奴才,江山就是他們自己的,怎麼可能自己殺自己,又怎麼會怕奴才?
何況滿清並不是沒有針對功臣,比如所謂的“千古一帝”將大功臣,保了他家三代的鰲拜先是囚禁,後來又人不知鬼不覺的處理掉。還有,對手握兵權的漢人三王下手,以“削藩”“撤藩”步步緊逼,將他們逼反,最後以大半個中國重燃戰火的代價把他們消滅,都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屠戮功臣。
最後,靠著滿清遺老編寫的《清史稿》其實對歷史的記載並不準確,甚至存在美化,粉飾的情況,所以很多歷史的真實性是存疑的,每一個封建朝廷的統治者都有其在政治鬥爭上骯髒血腥的一面,沒有例外的,或許,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
-
6 # 東來閣公爺
真正的滿人是最知道感恩的民族,大青馬二青馬,還有一條大黃狗救了努爾哈赤的命,努爾哈赤當了大汗後,頒佈聖命,所有的滿人和入旗的漢人不許吃馬肉狗肉,滿人最知感恩,一般不殺功臣,除非他們造反叛國才滅九族,一般功臣犯罪永不聽用是最嚴重的,一般不央及家人。幾萬的滿人統治中國295年,不勇猛,智慧,恩德能嗎?
-
7 # 津城沐雨
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不能說清朝沒有,清朝建立後也有“兔死狗亨”事件。像康熙年間的漢人周培公,在三藩之亂平定後遭貶,下放到苦寒之地;雍正年間年羹堯和隆科多(當然也有他們自己的原因)做大後也被殺。
第二,清朝“兔死狗烹”事件少,在於清朝的基業不是一撮而就的,“兔不死,狗不烹”。
歷史上“兔死狗烹”最典型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了,他們都是一代人打下的天下,功成名就後功臣無用,成為威脅,最終殺功臣。而清朝從努爾哈赤一直到乾隆時期,入關、平三藩、收臺灣、拒沙俄、擊準格爾,直到乾隆時期才完成大一統,因為國家沒有完全太平,就需要有能臣武將效勞,所謂“兔死狗烹”,那麼兔不是,則狗不烹。
第三,自身出身和王朝來歷。
還是以最典型的漢朝和明朝為例,因為開國君主都是從草根逆襲成為一代皇帝,他們內心深處的不自信,害怕別人篡奪了自己的位置,容易出現“兔死狗烹”,而像貴族出身的唐朝就沒有大量誅殺功臣,清朝先建立地方政權,後統一全國,外人威脅不大,也就避免了大量“兔死狗烹”事件。
這就是清朝“兔死狗烹”事件少的原因。
-
8 # 辰州觀海
清朝不殺功臣?
話說,吳三桂表示笑而不語。
當然,之所以和西漢、明朝那樣不是大規模,是因為格局不同,所以處理結果不同。
回覆列表
第一,清朝的統治者來自一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他們是馬上奪得天下,靠得就是功臣們的浴血奮戰,所以他們比較能體會功臣的不易。
第二點,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族,他們的文化沒有我們傳統的漢民族那麼複雜、工於心計。他們的皇帝雖然後來的漢化比較深,但是他們同時還要學習滿語、藏語等等,所以也受其文化的影響,相對比較粗獷,直爽。
第三點,清朝的統治者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外來得統治者,元朝的歷史還尚未遠去,元朝統治者的教訓,他們有著深刻的印象的。他們需要依託這些功臣發展起來。如果,斬殺功臣,會另其他人心寒,再也不會有人為他們賣命,甚至驅趕他們,所以他們沒有隨意斬殺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