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清雪松

    請各位讀者朋友先看看,一代宋詞大家,晏殊生平的簡要介紹:

    晏殊(公元991 ——1055年)字同叔,江西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他14歲時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婉約派詩詞),風格含蓄婉麗,成為北宋婉約詞宗師。晏殊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俠。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本文在這裡主要是針對問題:“晏殊究竟埋骨何處?”作一具體分析。這裡不說他的政治成就和文學成就,只說他去世後屍骨被毀和他生前的薄葬主張相關的事情。

    根據《宋史.晏殊傳》記載,他在世時主張“奉養清儉”,所以死後也是薄葬。根據記載,他葬於陽翟(今河南禹縣),那裡還有張侍郎的墳塋。盜墓人從張侍郎墳墓中得到了很多寶物,而在晏殊墓中,只有木胎金裹帶一件值錢的東西,由於耗費體力,卻收穫太少,盜墓賊氣得發瘋,就把墓主晏殊的屍骨砸碎了,事實證明晏殊是薄葬論實踐者。

    至於晏殊屍骨後來有沒有被其晏氏後人遷走或保護起來,史料無記載,民間也無傳說。人們一般推測晏殊屍骨被砸碎之後難以撿拾,很可能在原地被回土填埋了。

    據史料記載他為人剛簡威猛,待人以誠,雖處富貴,但生活相當簡樸。

    晏殊是位博學之士,一生飽讀詩書,畢生所著詩詞多達一萬多首,但可惜多數散佚。現存的詩詞中沒發現有表達抵制厚葬之風的文篇。但他死後墓葬是非常簡約的,根本不是宰相級別的厚葬,這也是後來盜墓賊大失所望的原因。

    在他生活的宋代,當時厚葬之風已經很盛行。

    厚葬是一種弊風陋俗,為有識之士所反感,並致力於對它的抵制。

    漢武帝時有位叫楊王孫的人,家有千金之業,生活上想吃什麼吃什麼,想用什麼用什麼,是“厚自奉養”的人,但對治喪從厚持反對態度。病危之時告訴兒子,死後實行裸葬。他認為,喪禮應該有,但是現在的人厚葬做得太過分了,所以他說“吾以裸葬,將以矯世也”。他是抱著改變厚葬的惡風劣俗而實行薄葬,是為了驚醒沉溺於厚葬的世俗庸人。他還認識到,厚葬有兩個害處,一是生者讓財富隨死者下葬,不久腐化了,這對生者死者都沒有好處,只不過是俗人以安葬之奢糜來比闊氣;二是厚葬引起盜墓的怪事,致使先人遺體遭到毀壞、暴露。他因此認為薄葬就不會發生盜墓的事情了。他認為死後裸葬,能使身體與土地有直接接觸,可以“反真”(意即死後返回自然界,用現代的話說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不帶一絲來,不著一絲走”)。

    晏殊官至宰相,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顯赫,但他為官清廉,勤政國事。

    歐陽修在他的《宋史.晏殊傳》中說他人仕“遂登館閣,掌書命,以文章為天下所宗。” 後來又“由王官宮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輔道聖德,憂勤國家,有舊有勞,自始至卒,五十餘年。”

    《宋史》中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但晏殊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生為官,不與人結仇,提倡身後事薄葬,卻難逃百年後自己的屍骨被人砸碎,墳墓被盜挖的可悲結局。

    假如他能活在當今世界,他一定會更加崇尚火化安葬方式吧!

  • 2 # 書香百味

    但凡在史書上留下筆墨的,必定在小小年紀就會才智非凡,晏殊就是其中之一。晏殊(991——1055)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

    生於北宋時期,聰明還有反應的機敏度人人稱讚,五歲時便能作詩,14歲的時候就以神童的名聲參加科舉考中了進士,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擔任光祿寺丞,乾興年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明道元年(公元1032),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另加任尚書左丞。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家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

    他的詩詞整意境豐富,詞藻華麗,他能寫各類文章,尤其善於寫詩,有閒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緒,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廣為流傳。

    晏殊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當時許多手握重權的達官顯宦,如王安石、歐陽修、范仲淹、孔道輔、韓琦等皆出自其門下,他的女婿富弼同樣官至宰相。“門前桃李重歐蘇,堂上葭莩推富範”的對聯貼在晏府的門前

    晏殊在西京洛陽為官數年,身體日漸衰頹,上表請求回京城養病,宋仁宗同意。後見晏殊的病情越來越重,宋仁宗想去看望,便讓有關部門通知晏殊接駕。接到通知,晏殊很高興,忙讓家人準備,但外甥說:“歷來皇帝看望大臣,御駕出宮,就會帶上紙錢。因為被看望的大臣必然病入膏肓,攜帶紙錢就如同前往弔唁。

    元豐元年(1078),晏殊墓被盜,遺骨為強盜所碎。晏殊是北宋名相,生前名聲不錯,但據《東軒筆錄》記載,死後卻慘遭盜墓,而且盜墓賊更因其墓沒油水,怒而碎其骨。

    壽州張耆、撫州晏元獻(晏殊諡元獻)俱葬陽翟,地相去數里。有發冢盜,先築室於二冢之間。自其室窾(kuǎn挖洞)穴以通隧;始發張墓,得金寶珠玉甚夥,遂完其棺櫬,掩覆其穴。次發晏墓,有猛獸噑吼兵甲鼓譟之聲。盜懼,呼其徒同入,則寂然無響。盜笑曰:「丞相之神,盡於是矣。」及穿櫬槨,供設之器皆陶甓為之。又破其棺,唯木胎金裹帶一條,金無數兩。盜失望而恚,遂麋碎其骨而出。既而貨張墓金盂於市,為人擒。伏罪,自言共事。

    晏殊的經典詩句: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照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凝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樽中綠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長相見。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書筆記】如何進行web前端效能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