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逸仙藥師

    香薷,別名香茹、香草,來源於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果實成熟時採割,除去雜質,曬乾。《滇南本草》記載:"香薷解表除邪,治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發汗,溫胃,和中。"

    香薷味辛,微溫,歸肺、胃、脾經,具有發汗解表,化溼和中,利水消腫功效,主要治療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等症。

    臨床應用

    1.用於陰暑證。本品外能發汗解表,內能化溼和中,用於夏季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內傷暑溼所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胸悶發熱甚則腹痛吐瀉等,配扁豆厚朴以增強化溼之效,如香薷散。香薷利小便、消水腫,可單獨應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2、用於水腫證。本品有發越陽氣,利水消腫作用。治陽氣被遏的水腫、小便不利,配白朮、益母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表虛者忌服。

    藥理作用

    香薷揮發油具有廣譜抗菌和殺菌作用,並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1.抗病毒作用:海州香薷水煎劑1:20 濃度時對病毒ECHO11 株有抑制作用。

    2.抑菌作用:本品揮發油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3.對離體腸平滑肌的作用:香薷揮發油對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離體迴腸自發性收縮活性皆有較強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對不同種屬的動物的敏感性不同,對豚鼠迴腸因雞蛋清所引起的過敏性收縮和氯化鋇所致的過敏性收縮均有對抗作用。

    選方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滯,內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肢節倦怠,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炙)半兩,白扁豆(炒)、厚朴(去皮,薑汁炒)、茯神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點服。(《局方》香薷湯)

    2.治霍亂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兩(炙),生薑十兩。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須溫。

    參考資料:《中國藥典》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倫俊傑提供)

  • 2 # 藥事健康

    香薷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乾燥地上部分,分別稱“青香薷”、“江香薷”。主要產於中國江西,一般於夏季莖葉茂盛、花盛時採割,除去雜質,陰乾,切段而得,以穗多、質嫩、葉青綠色、香氣濃者為質優。

    香薷有“夏月麻黃”之稱,《滇南本草》記載了香薷的功效“解表除邪,治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發汗,溫胃,和中”。香薷可以煎水代茶飲,這種用法在《食物本草》中亦有記載“夏月煮飲代茶,可無熱病,調中溫胃,含汁漱口,去臭氣”,透過這些典籍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香薷很早在解暑、溫胃、和中等方面已有應用。

    香薷主要含揮發油類和黃酮類化學成分,其中揮發油類包括麝香草酚、香荊芥酚、百里香酚、聚傘花素、乙酸百里酯、乙醇香荊酯;黃酮類成分包括5-羥基-6,7-二甲氧基黃酮、5-羥基-7,8-二甲氧基黃酮、洋芹素等,具有解熱、鎮靜、鎮痛、抑制腸肌收縮及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它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包括了抑菌、抗病毒作用。

    中醫認為,香薷性溫味辛有發散的作用,入肺經,透過發汗解表而起到散寒的作用;又因為其氣芳香,入脾胃,能夠化溼和中而祛暑溼,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兼脾胃溼困,臨床表現可能有惡寒、發熱、頭痛身重、無汗、脘滿納差、苔膩或噁心嘔吐、腹瀉等。香薷具有外解風寒、內化溼濁之功,多見於暑天貪涼飲冷之人,故有“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之稱;

    香薷辛散溫通,外能發汗以散肌表之水溼,又能宣肺氣通暢水道以利尿退腫,可用於水腫兼有表證者。

    總的來說,香薷具有發汗解表、化溼和中、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暑溼感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香薷的用量一般為3-10克,可以入方劑,也可以煎水代茶。

    香薷雖然可以解暑溼,但是其性溫而且發汗作用較強,在應用上也有禁忌。據《本草綱目》記載:“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傷元氣,不拘有病無病,概用代茶,謂能闢暑,真痴人說夢也。”因此表虛有汗及氣虛、暑熱證者均應禁用。

  • 3 # 本草世界

    香薷被稱為“夏月麻黃”,許多人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其實要是我們懂得一點中醫治療感冒疾病的原理就會知道,麻黃治療風寒感冒,發汗就能夠發散風寒,而要是夏天時候我們的感冒疾病總不能還是用麻黃來宣肺發汗散風寒治療吧,大傷津氣,被視為是中醫的禁忌,而香薷辛溫發汗解表能力較麻黃為弱,故而用來治療夏季時候傷暑感冒症候,藥證相符,焉有沒有效果的可能?這就是香薷被稱為“夏月麻黃”的緣由。

    香薷全身散發著香味,辛香透散,宣通鼻竅,在發散暑溫感冒的同時,還兼入脾經。中醫理論認為,脾胃為水谷運化之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共同發揮著運化水液的功能,若是患者脾胃功能不健,飲食水谷不運化,飲食水谷停滯中焦,不僅中焦運化失常,患者出現脾胃運化功能失司,腹脹、滿悶,胃腸脹氣的症狀將會反覆出現,溼邪粘滯,病情纏綿的原因如此。香薷散中用大量的香薷辛香透散,發散寒邪,發汗解表,入脾胃化溼和中,自然是能夠緩解暑溼停滯中焦的較好的中藥了。

    《名醫別錄》中又記載香薷“主霍亂,吐下,散水腫”等一些獨特的治療作用,這與香薷辛溫發汗解表,入脾經、肺經又能夠利水消腫的作用相關。於是小便不利,而又出現全身水腫的症候者,香薷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外臺秘要》中的深師薷術丸,藥用大量香薷、白朮,在健脾運溼的同時發汗解表利水飲,使水飲從小便而解,自然是用來治療水飲疾病的有效方劑。

    香薷辛溫發散,芳香化滯,雖發汗之力不如麻黃,但發汗散邪的功力總不是太差,表虛有汗的暑熱症候者還是不要再使用了,以免重傷津液。

  • 4 # 大林151735755

    香薷,又叫青香薷.香茹.香於草。是唇形科植物。是一味“發散風寒藥。”

    【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肺.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化溫,利水。

    【應用】

    1 .用於夏季感冒風寒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症,有發汗解表.化溼的作用,常與藿香.佩蘭配伍。治傷暑引起的嘔吐.腹瀉,常與扁豆.厚朴配伍,如香薷飲。

    2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單用濃煎,或配伍健脾利溼的白朮同用,如薷術丸。

    【用量】3一 10克。

    香薷:含揮發油(為香薷酮及倍半萜烯類化合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專業教練,如何自己透過鍛鍊修復產後盆底肌和腹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