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嘟兒拉八大

    簡單回答一下,京劇《李陵碑》裡的牧羊人設定一是傳承沿襲下來的迷信色彩,二是舞臺排程需要。因為楊繼業唱完大段的反二黃後需要下場門下去,這和後面碰碑一場有時間差,必須得有人物墊一下場,楊繼業再上場還是從上門出來,所以沒有人墊場是沒辦法操作的。

    解放前的《李陵碑》裡牧羊人一直是蘇武化身,看一下臺詞:

    蘇武(白):吾乃漢世蘇武是也。今當令公歸位之期,不免在此點化於他。待我點化一座廟宇,一座碑牌,再變一隻老羊。遠遠望見令公來也……

    解放後戲改淨化舞臺,破除封建迷信,相當多的戲能改就改,實在改不了的就禁演了,當然這也包括一些題材不太健康的劇目。《李陵碑》的改動主要不是在牧羊人,是把前面七郎鬼魂託兆砍了,牧羊人因為舞臺排程和儘量保留楊繼業唱腔的考慮,只是把身份和臺詞略微改變了一下:

    (蘇隱士上)(二黃搖板)天下荒荒刀兵亂,黎民塗炭不得安。(白)老漢,蘇隱士,乃南朝人也。當年大戰北國,流落在此,每日牧羊度日。聞聽南朝差來大將楊繼業,被番兵殺得大敗,被困在這兩狼山下,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倘若被番兵擒去,可嘆他一世的忠良付與流水。是老漢在蘇武廟前、李陵碑下刻下詩句一首,激他之怒,盜去寶刀,成全他一世英名也。(二黃搖板)可嘆忠良遭大難,那旁來了一將官。

    這樣改動一下,即避免了老版的“今當令公歸位之期”這樣明顯的封建迷信色彩,又表明了蘇隱士的出場目的是為了避免出現楊繼業被俘失節,所以提前收去他的兵器。

    實際上牧羊人這場保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楊繼業那八句散板唱腔,但是也有再進一步改革的,比如張建國的就直接刪去了蘇隱士這個角色,中間的墊場改成韓昌帶兵追殺而來,然後楊繼業再出場就到蘇武廟了,“老丈說話理不通”四句肯定是不能唱了,“當年保駕五臺山”還能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棠樹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