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手機的張先生
-
2 # 飛越地平線
首先我們要了解小米公司的初心和使命!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高品質、高顏值、高性價比的產品!
小米公司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這麼喜歡小米的文化和產品,有本書《小米之道》上有答案!其實偉大的公司都相似,從小米看沃爾瑪再到Costco(好市多,是沃爾瑪唯一害怕的競爭對手,上海開第一家店半天就被擠爆)。小米的利潤率5%,剋制貪婪和提高效率才是商業本質!
-
3 # 起立2018
這問題挺有趣的,世界TOP3手機商是三星、蘋果和華為;有了小米後,這三家的主打手機的價格是節節攀升了。蘋果單價過去9年幾乎漲了近一倍。小米到底拉低了誰的單價?
Top3廠商都有自己的核心晶片,蘋果還有自己的系統、三星有自己的螢幕;這是TOP3和其它的核心差別
就類似問奇瑞是否拉低了BBA的價格一樣,回答是現在並沒有,將來有希望。
當奇瑞僅僅是做產業鏈簡單整合時候,他收編的是10W以下,近百家低端地方車廠的市場;只有當奇瑞的發動機或自動駕駛技術開始超越BBA時候,我們才能說它開始威脅到BBA了,才能說它開始拉低三星蘋果的價格了。之前,它代表的是中國車廠從低端逐步向上的遷移。值得尊重但遠不到自負。
可以自娛自樂說奇瑞用十分之一的價格買到了寶馬的配置。高興就好,當真就算了。
-
4 # 酷玩師
這個倒不一定。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當初小米的出現,的確是對國內手機的降價有著很大的貢獻——這裡指的是配置較高的智慧手機。低價的手機,小米出現之前也有,但是普遍配置較低,偶爾較高配置的產品也是山寨品牌——做工、設計、系統、售後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不足。
小米的出現,實際上是打開了一個新的細分市場:高配低價的品牌。所以當時小米針對的物件有兩個:高配高價的品牌和高配低價的非品牌。而小米開啟市場的方式是“釋出會+飢餓營銷”。
而實際上,這個套路是蘋果和喬布斯開創手機新紀元的方式,但那個時代,國內還沒有其他廠商這麼做,或者,換句話說,當時大部分的中國產手機廠商還處於充話費送手機的狀態,包括現在如日中天的華為。同時,跟蘋果一樣,當時的小米是有一部分的忠實粉絲的,這些粉絲的來源是MIUI——一個高度定製化的安卓系統。
然後小米成功了,成功的標誌不是小米賣出去多少部手機或者國內手機市場多大的佔比,而是,成功的喚起了消費者對安卓智慧手機引數的關注——CPU、執行記憶體等等這些硬體資訊,讓大家對手機的效能有一個數字上的評估,然後用這個數字評估的效能去做價格上的對比,用一個通俗易懂的名詞就是“價效比”。同時,還讓人記住了“小米”這個名字——即使你不喜歡。
這是中國產手機的一個轉折點,廠商開始對品牌和引數重視。
小米出現的時代,也是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和轉型的時代——尤其是網際網路經濟。消費者對智慧手機的需求量很大,但當時的智慧手機價格很多都是高高在上的,小米手機剛好迎合的市場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沒有小米,後面也會有小鳥、小梨等等手機廠商站出來承擔這個角色,但是小米適逢其會,現實也沒有如果。
所以,即使沒有小米,智慧手機的價格還是會下降的,因為那個市場在那裡。但國內的經濟還是在持續高速發展的,之前小米手機的弊端也凸顯了出來:沒有設計、做工一般、發熱嚴重。你有問題,對手就會針對你的問題來打。
中國產手機的另一個轉折點是,華為Mate 7的釋出。消費者的收入增長了,對手機的需求更加精細化,僅僅是硬體引數,已經很難再打動消費者了,這個時候,華為站出來了。
然後...
-
5 # 螢火五號
我想說的是,沒有小米,也會出來大米,黃豆,綠豆……
所有人都說是小米拉低了手機的價格,可真的是這樣嗎?並不見得,時勢造英雄,只能說,在歷史的潮流上,小米勇敢的站了出來,在對的時候,做了對的事情,有成熟的團隊,有成熟的營銷方式,小米的成功也是必然的。
所以我們不用一位的抬高小米,也不用一味的貶低小米,小米能做到現在的規模,就有其獨特的成功方式,是市場選擇了使用者?還是使用者選擇了市場?我想這個答案每個人都有數,小米是成功的,也是我們想創業,有夢想的人應該去學習的榜樣。
小米剛成立初期果然沒有國內手機廠家與之抗衡嗎?就沒有一款價效比能和小米比肩的嗎?如果你經歷過那個階段,那麼你一定知道,小米之所以會成功,是小米的營銷方式立了大功!
所以說,與其說是小米拉低了手機的價格,倒不如說是在手機價格需要回歸理性,需要沉澱的時候,小米站了出來,做了這件事!
回覆列表
我們都知道,小米是一家後起的科技公司,最初以高性價比的手機類產品佔據了一壁江山,而現在更以智慧家居等其它領域發展。可以說第一代小米手機的上市,就以顛覆了我們對手機行業的認知,沒想到這麼高的配置價格還可以這樣便宜。
然而小米真的拉低了整個智慧手機市場的價格嗎?
我認為,智慧手機的普及、低價位智慧手機的出現和小米一點關係都沒有,首先智慧手機的普及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小米的高性價並其它廠商也可以做出來。我們都知道小米最初以線上訂購為核心,線上訂購少了國包、省包、地包的利潤環節及倉儲費用,一部手機生產出來直接可以到使用者手中,也減去了經銷商的利潤,因此從價位上來說,一部同配置的小米手機價格可以比其它品牌低很多。
但話又說回來,作為線下主力品牌的華為、OPPO、VIVO,我們時常說他們是“低配高價”,線上下市場80%的消費者不會拿華為去和小米做對比,同樣OPPO、VIVO也是一樣,因為這三家品牌的線下經銷商遍地開花,在三級城市你可能找不到一家小米零售,因此說小米影響智慧手機的價格也是不成立的,可以坦白的說華為、OPPO、VIVO這三家手機生產商只互為競爭對手,一般觀注市場的朋友可以觀察到,華為某品降價了,隨後幾天,同檔位OPPO、VIVO也會降價,所以這就才是市場競爭。
而目前小米也在發展線下零售,但其可憐的利潤讓很多零銷商望而止步,所以智慧手機是否降價和小米真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