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塞雜談
-
2 # chain
古代打仗通訊不如現在這麼發達,因此一般都需要用軍旗、鼓號和鳴金來進行通訊。而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許多軍旗的上面都繡著將領的姓氏和國號,那麼魏國的旗上寫著“魏”字,蜀國大將魏延的旗上也寫著“魏”字,該怎麼區分呢?魏國纛旗
古代打仗旗幟分為很多種,首先就是繡著國號的纛(dao 四聲)旗,這種旗表明的是部隊的國家,是軍中最大的一種旗,無論是高度、規格還是大小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魏延部隊打的就是“漢”字,而魏國將領打的國號是“魏”。其次就是帥旗,這是外出最高統帥才能使用的旗,而且官職要達到一定高度。比如諸葛亮、關羽等人跟劉備一起出去,帥旗就只能打一個“劉”字。再比如諸葛亮北伐,魏延跟著諸葛亮一起出徵
-
3 # 字言字語魏老師
行軍作戰旗幟起著重要作用。甲骨文有句:王作三師右中左,旗在中軍,指揮左右。
古代的旗幟上繪有很多種不同的圖形啊,動物雲彩星斗文字都有。作戰時旗幟很多,主要有把國號繡在旗幟上,還有就是把主將的姓繡在旗幟上的。
但是,旗幟容易腐爛,所以考古很少見到。
歷史上姓文的將軍出名的不多,三國有文丑、文聘,宋有文彥博能夠文武兼任。了了幾個吧。
-
4 # 劉坤忠120
初看哪個大將旗上繡的是文字?我以為遠古將領旗上是圖騰,現代有漢語拼音,外國旗上有英語字母和其它彎彎扭扭的字。將帥旗上繡的大字為姓氏,大丈夫坐不更名,行不更姓,斗大的繡字大囊彰顯出大將的威風。時代不同,旗樣不同,又是姓氏不同。大將旗上繡的是文字,文姓將領是指哪位?從商朝的文種到現在的文明,天天說三國,有文欽、文聘、文鴛。
-
5 # 捕風捉影者說
多了去了,中國古代就太多了,日本也學我們的,比如德川家康的軍旗,上面就寫著“厭離穢土,欣求淨土”,淨土真宗的真言。
石田三成的軍旗“大一大萬大吉”
意思是:
“大”字有著“天下”的含義,“大”字以下的“一”字和“人”字代表的是世間萬民……並期望世上萬民都能夠得到“吉”(幸福),達成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回覆列表
理解沒錯的話,問的是繡“文”字的將旗。
現代的部隊將領已經沒有以自己姓名命名的將旗,只是在古代的大將出徵都要撐起一面大旗,上面繡上自己的姓,也有繡綽號的。
姓文的將領三國的文丑、文聘算一個,但名氣差點,一介武夫沒什麼可說的。
說到文姓名將,那就只有文天祥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廬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一個文人,寫詩作對還可以,打仗能力有限。從宋史、元史的記載看,論武功基本沒什麼可圈點,沒打過可以誇耀的勝利。
端宗景炎六月辛酉,文天祥敗元軍於雩都。就找到這麼一條勝利的記錄。
但是,打仗不行絲毫抹殺不了文天祥的偉大光芒,偉大之處在於文天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文化所倡導的捨身取義。
那時,戰場雖然出現了一點火器,但主要還是冷兵器作戰。戰場上靠的勇、力,沒經過訓練的文人到了戰場上,恐怕會被戰馬帶起的旋風吹倒。
文天祥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戰力,也不可能預見不到這麼做的結果。但是,在國家危難之際,在朝廷發出指令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接下了擔子。
朋友勸他:元軍勢頭正猛,你領一幫烏合之眾,這不等於是羊入虎口嗎?
這個道理文天祥當然知道,他知道的還不止這些:
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是的,他恨那些平時吃國家俸祿,國家一有事就腳底板抹油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用自己的死,喚醒天下英雄豪傑。
本來文天祥家底殷實,有的是錢。平時養尊處優,聲色犬馬。自此國難當頭,文天祥停止一切娛樂,將所有家產全部用於招兵買馬。
過去的玩伴不理解他的行為,他的解釋很直白:
“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國家安寧時享受了歡樂和美食,國家危難時就要分憂解愁,獻出自己的生命。
蒙元帝國的殘暴舉世聞名,縱橫歐亞大陸,蒙古鐵蹄到達之處,血流成河,戰力異常恐怖。
元軍攻城的方法駭人聽聞:
運土為壘,土至,並人以築之,且殺民煎膏取油以作炮把城外的老百姓抓來往城下運土,然後就把人和土一起堆成土包,藉以攻城。
把人殺了熬油作成炮藥。
這個情況下,很多久經殺場的兵將都心驚膽寒,但是文天祥明知送死也義無反顧。
散盡家財招募軍隊,家人被抓也毫不理會,每次打了敗仗後都重整軍隊,再次投入戰鬥。
文天祥雖然是以憑一己之力抗元而聞名,但他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隻雜牌部隊給元軍帶來的一點麻煩。
而是像一面旗幟,喚醒了所有南宋人民心底的愛國情懷,
靜江(廣西桂林)城破後,宋將婁鈐轄率領250人被圍在城的一角不投降。元將下令圍上十天,餓了就該投降啦。
果然十幾天後婁鈐轄餓的受不了,從城上喊:“哥們,我們餓的走不動道了,給我們點吃的,我們好有勁投降。
元軍送過去好幾頭牛和不少的糧食,婁鈐轄派出手下把食物拿回來,又把門給關上。
元軍派人爬到高處觀看。
只見餓急了宋軍根本不等飯熟,生著就把肉和飯都吃光了。
之後婁鈐轄命令吹響號角,擂起戰鼓。元兵以為婁鈐轄要出來拼命,趕緊穿好鎧甲做好準備。
這時婁鈐轄命令全部將士圍在一大堆火藥旁邊,然後點燃,隨著轟天巨響,與外面的元軍同歸於盡。
婁乃令所部人擁一火炮然之,聲如雷霆,震城,城壞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現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華人是不怕死的。所謂不怕死是不存在的,再勇猛的人也願意活而不願意死。
但是當心底的愛國情懷被激發出來,當在心目中有比死更重要的東西,那死又有何可怕?
元朝直到滅亡,南方的反元勢力也沒有被真正剿滅。
最先脫離元朝統治的也是南方,把元朝徹底送入墳墓的也是南方的起義軍。
有人說:涯山之後,再無中國。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當然,因為頑強的抵抗,漢民族有血氣如文天祥的人被殺了很多。但是激發出的那種精神,直到現在依然在這塊土地上飄蕩。
元軍比起一百多年前的金軍要勇猛的多,南宋比一百多年前的北宋也要弱,戰略騰挪空間狹窄,最後的決戰甚至都打到海上。
但是,南宋在元朝建國後又抵抗了八年,這也贏得了侵略者的尊敬。國破時,王室成員沒有遭到為難,投降時沒有讓行屈辱的牽羊禮。
讓侵略者肅然起敬的還有很多:國破時大批的臣子、百姓自殺殉國,宮中女眷不願受辱幾百人跳河自盡。
對比看南宋軍民更加的有血性,就如文天祥,國泰民安時則打理好自己,能掙錢,會花錢,玩的高雅,玩到極致。
國家有難時,拋開一切牽掛,為國盡忠。
現在我們國家發展迅速,物質文化高度發達,我們在享受歌舞昇平帶來的快樂時,是不是也做好了為國盡忠的準備?
因此,我認為繡文字的將旗是文天祥的,因為這杆大旗至今仍在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