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擊長空灬
-
2 # 頭號影視剪輯
天孤星魯智深,綽號花和尚,是梁山好漢中,真正的俠士。他從不仗勢欺人,又喜歡打抱不平,結交好漢。加入梁山後,對於宋江的招安意圖非常不滿,多次直言不諱。徵方臘回來後,魯智深不願接受朝廷封賞,於是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八月十五聽見江上潮信的聲音,於是圓寂而去。魯智深一生不畏強權,更不貪戀榮華富貴,讓人敬佩不已。
魯智深可謂是一個真的好漢,他素有“花和尚”之稱。花和尚魯智深作為水滸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之一,他為人俠義,慷慨大方、嫉惡如仇。花和尚魯智深本名魯達,本是在宋朝行政系統中,領取俸祿的一名小官。魯智深再一次喝酒時,恰逢金翠蓮父女遭受惡霸鎮關西的迫害。於是魯智深因為他那愛打抱不平的性格,挺身而出要為金翠蓮的老父親與金翠蓮向鎮關西,討一份公道。魯智深來到鎮關西賣肉的肉鋪,在肉鋪上戲弄鎮關西,鎮關西惱羞成怒,與魯智深廝開啟來,但是魯智深武藝高強,本就想要教訓這個魚肉百姓的惡霸,於是狠狠的打了鎮關西三拳。不料鎮關西卻因此死去,在官府開始調查之前,魯智深不得不開始逃亡。後經過金翠蓮的丈夫簡紹,魯達帶了五臺山文殊院,剃髮為僧。被智真長老賜法號為智深,這才有了花和尚魯智深的名號。透過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事件,不難看出魯智深善良的本心,以及他嫉惡如仇的行事風格。這件事為日後花和尚魯智深踏上梁山,做出了鋪墊。
其次,花和尚魯智深雖然行事豪爽直率,但是魯智深確實一位粗中有細的梁山好漢,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花和尚魯智深交友廣闊,與行者武松,青面獸楊志等人都有過過命的交情,還曾與這兩人以及其他的有志之士,共同佔領二龍山。開創屬於自己的基業。
魯智深在五臺山當和尚的時候也是十分精彩,但是也不過是加強他好漢的形象。我最欣賞他的地方其實是他的冷靜和明智。
我們都知道,水滸梁山最後在宋江的帶領下招安了,隨後在方臘之戰中死傷慘重,可謂是英雄末路。而魯智深一直反對宋江的招安,這是極為不易的,說明魯智深雖然外表看起來像李逵一樣魯莽,但是他有自己冷靜和細緻的分析,所以魯智深最後的結局也是圓滿的,他圓寂了,是水滸英雄中結局最好的一位。
雖然魯智深不是天下第一,但卻是我最佩服的以為好漢,話說回來,哪有什麼天下第一呢?
-
3 # 精彩視屏分享頻道
第一位:公孫勝
天閒星公孫勝,綽號入雲龍,自幼拜入道門,學得一身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本領。梁山好漢最初聚義,便是因為公孫勝覺得生辰綱乃是不義之財,應當取來用之於民,於是找到晁蓋,準備一起出手。後來眾好漢落戶梁山,公孫勝屬於元老級人物。
同時,公孫勝也是最早看出宋江本來面目的人之一,於是宋江上臺之後,他便開始逐漸遠離梁山的權力中心,並以探母為名,回到家鄉薊州,自此一去不回。後來宋江帶人攻打高唐州時,因不敵高廉,於是派人將他重新請出山,才破了高唐州。
後來公孫勝隨梁山大軍東征西討,招安後更是平定了多方動亂,在宋江班師回朝的時候,公孫勝想起“遇汴而還”四個字。於是向宋江辭行,飄然而去,從此隱居深山修道,他的灑脫,讓無數人羨慕敬佩。
第二位:燕青
天巧星燕青,綽號浪子,他是北京大名府人氏,自小由盧俊義撫養長大,是盧俊義的心腹。他不僅武藝高強,更是多才多智,並且對盧俊義忠心耿耿。
徵方臘一役後,燕青預見到“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對盧俊義苦苦相勸,希望他能辭官歸隱。可惜盧俊義聽不進去,於是燕青拜別盧俊義,連夜離開,從此下落不明,相傳他在海外輔佐李俊創立了一番基業。燕青聰明機智,又忠心耿耿,更難得的是能果斷功成身退,令人佩服。
-
4 # 天香雲外飄
(一)筆者最佩服的英雄是宋江。但是,宋江在《水滸傳》小說當中,非但不是天下第一,貌似宋江甚至連武功都不會!
(二)在《水滸傳》小說當中,筆者佩服宋江的原因主要有:
(1)宋江“呼保義”“及時雨”的名頭在江湖上很響亮,就像一塊金字招牌,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漢前來投奔。
(2)宋江出身的身份地位並不是太高,但是宋江心懷大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整部《水滸傳》小說、梁山108將,有且只有宋江具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和雄渾的氣魄!
(3)宋江有著過人的才能和魅力。水泊梁山的前兩任領導者王倫和晁蓋,在綜合能力等方面都只能是望其項背而已。而梁山正是在宋江的領導之下,逐漸做強做大走向輝煌的!
(4)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宋江擁有諸如花榮,李逵,呂方和郭盛等死士。這些人都願意為了宋江而赴湯蹈火,乃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辭!
此外,在整部《水滸傳》小說當中,也只有宋江留給咱們後人們探討的故事最多。所以,筆者最佩服《水滸傳》小說的人物就是宋江了,雖然宋江並不是天下第一!
回覆列表
我最佩服魯智深.理由如下:
花和尚是水滸裡最象佛的一個人,出家後吃酒吃肉,還砸了佛像,一般人認為這是對佛的大逆不道!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佛講的是一種修養,講究無慾無(執)著,如果把佛象看做無比神聖,這其實就是執著了一個"虛無的佛"!佛是什麼?佛其實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內心.不喝酒是怕亂了性不能好好修養,不吃肉是不準殺生(佛學裡認為萬物平等).花和尚其實是很率真的一個人,後來經點化成佛終成正果也說明他很有佛性,因為能被點化成佛的人是很少的.
繼續,花和尚疾惡如仇,但本性不愛殺人,不象阮家那幾個"爺爺生在石碣村,秉性生來要殺人"(阮家那幾個我也很喜歡),他打死鎮關西也是誤殺,他不是說"他裝死"嗎?表明他本意只是教訓,雖然過了頭.
花和尚表面看鹵莽,其實是有大智慧的,宋江提出招安一事,有三人直言反對,是林沖、李逵、魯智深.林沖與高賊有不共戴天之仇,反對是理所當然,他就算不病死,歸順後也會被整死;李逵智慧幾乎為零,做任何事都很正常;他魯智深為什麼也反對呢?他與朝廷沒有仇恨呀(高賊不知廢他乾兒子的潑皮是魯的人),我認為他是看穿了當時的朝廷已經沒有希望了(這裡可以看出宋江與魯的智慧差距).歸順朝廷後,只有他花和尚和公孫勝沒有去,其他的人雖然也不願意,但還不是跟著去,最後結局也不說了.作者借方丈之名給魯達取法號"智深",可能也說明了一些什麼吧.
花和尚,雖然武不是第一,功勞也幾乎沒有,但卻是我最欣賞的英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