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道至簡訊
-
2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書法的精確臨摹真的是很重要!那麼,精確臨摹的目的是什麼?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是把臨帖當作一種愛好,對臨帖有極大的興趣,天天享受臨帖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這樣的人並無它求,更不想當書法家,只是喜歡用毛筆或鋼筆臨摹古人的名碑名帖。二是為了更好的書法創作打基礎。精確臨摹,若能達到七八像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想達到十分像,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達不到九分以上像,怎麼能叫精確臨摹呢?所以說,題主所說的精確臨摹是任何人根本實現不了的!
學書法臨帖,重點是學習古人的筆法和字法。那麼,學習經典書法作品中的筆法和字法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其目的在於應用!具體到應用於哪裡?怎麼去應用?我的回答是:肯定是應用到書法創作之中啊!書法創作,照搬古人的字是不行的!照搬古人的字,那隻能說明書法創作者的書法功底深厚,也只能是古人的書法再現。所以說,如果不是標題中說的第一種書者,而是標題中說的第二種書者的話,那就別再說根本就實現不了的“精確臨摹”的話。學習書法訣竅是,當把帖上的字臨摹到七分像時,加上自己的三分個性,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如果真正達到以上所說,那你就成功了,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書法家啦!而且這樣的書法家並不是從精確臨摹之中得來的,而是從七分像的基礎上得來的。
學書法臨帖練字,得古人的筆意尤為重要!但是,怎麼才能得古人的筆意呢?只有從古人的經典作品中學習,學習古人的經典書法作品,就要臨帖,而且是深入臨帖!臨摹古人的名碑名帖,不求精準,只求學習古人的筆意和結字規律。這才是書法創作的基礎!
-
3 # 戴朝模
學習書法離不開臨摹,更離不開精確臨摹。只有不斷透過精確臨摹,才能掌握每部法帖、每個字的精確結構,筆劃的起承轉合,筆劃與形態,那裡方,那裡圓,那裡長,那裡短,不斷練習 ,才能爛熟於胸。久而久之,隨意變化,亦合書理。精臨、背臨與意臨,可時時交錯進行,進步更快。
-
4 # 如石書藝
題主關於精確臨摹的概念,我理解是達到臨帖形像是吧?臨帖做到形像,當然重要。但其實像並不是我們臨帖的目的,我們臨帖的目的是透過臨像,理解和領悟筆法和結體要領。因此,書法的精確臨摹是掌握正確的筆法和結體的重要一環,也是初學書法的必經之路。在這一環節,如果方法得當,又態度端正,一絲不苟,嚴格按照臨摹的要領操作,就可以打下較好的學書基礎,對今後的書法發展無疑有很大幫助。
但是,臨摹的像並不能證明我們就一定掌握了筆法、字法。相反,掌握了正確的筆法,既是形不是很像,也比不通筆法的描摹要好的多。這個道理大家一定非常清楚。
可見,精確的臨摹固然重要,但掌握正確的筆法臨摹更為重要。
這也是有許多書法大家為什麼臨帖的時候,往往取其精神,而看淡形似。顏真卿學張旭筆法,寫出“顏體”,蘇軾學顏真卿,務求筆法,寫出“蘇體”,米芾學“二王”筆法,創出“米氏”刷筆。趙孟頫學取各家之長,融匯貫通,臨什麼,像什麼,最後形成自己的“趙體”;董其昌自認為臨帖比趙孟頫厲害,學誰都能達到極高的形似度。然而,在他書法作品中,完全是“董字”。啟功先生臨帖功夫很深,但他的作品中也是充滿自己書法的個性。
有一種觀點認為,臨不像是沒本事。我不這麼認為。這就好比打遊戲,到了一定層級,一些規範、基礎的戰術已不屑一顧,為了提高效率,往往以最簡單快捷的辦法對付就行。書法亦如此,進入到一定境界,不再停留在模仿層面,而是尋求寫出自己的風格。故這時候臨帖不像,實屬正常。
但這種情況,不適用於初學書法的臨帖。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精確臨摹在書法初級階段非常重要,一定要仔細再仔細,認真再認真,精益求精。當透過臨摹,我們熟練掌握了筆法和結體要領,臨像已不是第一重要了,而這是時候重要的是如何逐步過渡到創作。
-
5 # 馮凱8709
我覺得臨摹很重要,臨摹目的是學東西,而不是丟東西,所以,甚至提出了酷似畢肖的要求,越像越好,單個筆畫及結構上儘量準,當然,也有一種觀點反對死臨,不管別人怎麼說,我還是堅持學書法要經過一個由死到活的過程,有一種死磕精神。去年臨的字,覺得有些小滿足留著的,今年再翻出對帖比較,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同時發現有很多東西丟失了,或者說有些知識點壓根就沒有關注到,沒有讀到位,就是丟東西了,所以不僅要臨,而是要用心臨。實在不行,還要摹,有時摹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些細節被忽略了,可是細節裡藏著筆法。也有觀點說,臨的像有什麼用,那還是別人,不是自己,或者說,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但個人認為,臨的不像卻說得其神,更需要推敲。像都不像,怎能斷定筆法和字法正確與否?臨的精準,才會悟出其筆法,當然不是硬描,或者反覆修補的那種像,只要是臨寫的像,肯定有所悟,在像的前提下試著探求書家的用筆和構字思想,得其思想才可能得其神。至於擔心自己臨的太像而失去自我,這個有點想的太多,如果真能像的連自己都找不到了,恭喜賀喜!
-
6 # 師說藝譜
書法臨帖,貴在精準。精準的不是依葫蘆畫瓢的意思。照貓畫虎而已。當然,需要間架結構的注重。
精準在於它的每一筆的筆意力量速度等因素的組合。
我們常常被這樣的概念誤導。
精準的意義不要曲解它。
如果你寫的歐楷和我寫的歐楷一樣的話,你以為它的意義何在。區分你我的歐楷,在於你的筆力蒼勁,速度如行雲流水。所以,你寫的比我好,那是因為你在其他因素上比我的功夫下的到位。彆扭曲這樣的概念。
二田先生和盧中南先生都是歐楷,你能說他們都一樣嗎?都有了自己的風格糅合。
舉個例子:王羲之蘭亭序一共21個“之”字。我現在寫一篇作品,該用那個“之”呢?!“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選擇用那個“之”呢?就把人累趴下了。
學古人,應該是:
a好好讀帖,讀帖考慮他的筆墨紙的因素,考慮他的情緒因素(例祭侄帖)等;
b考慮他曾經的學習歷史和職業與年齡;最後也要考慮他的結字和單筆呼應。讀帖因素考慮越多,感悟就會越深。進步就會很快的。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看到的碑帖,90%以上都是刀刻而非直接作品。年代越靠前,越是刀刻作品。刀刻和直寫差異太大的。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臨摹法帖,重在理解書法家的神韻,而不是表象。這就需要了解中國書法史,書法家的背景,從中汲取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