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菜薹不同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5~30℃,葉片生長的溫度稍低,約20~25℃,在此溫度範圍內,菜薹發育較快,只需10~15d便可收穫,但菜薹細小,質量不佳。菜薹形成期以15~20℃左右(日溫15~20℃,夜溫10~15℃)最適宜。菜薹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在月均溫3~28℃條件下都可栽培,在晝溫為20℃,夜溫為15℃,菜薹發育良好,約20~30d可形成質量好、產量高的菜薹。但溫度在20℃以上時生長緩慢,30℃以上則生長較困難,在25℃以上發育的菜薹質量低劣。菜薹冬性較弱,很容易滿足春化低溫需要而抽薹開花,氣溫過高嚴重影響花粉發育和受粉,採種量減少。溫度影響抽薹快慢,低溫促進現蕾開花,但是最適宜的溫度為15~25℃。2.光照菜薹屬長日照植物,多數品種對光週期的要求不嚴格,其長短對菜薹的抽薹開花影響不大。但整個生長髮育過程都需要較充足的Sunny,光照不足,影響光合作用,菜薹生長細弱,產量降低,品質差。3.土壤菜薹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只要肥水解決了就能獲得高產,一般以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豐富的壤土或沙壤土較好,同時也要注意到菜薹的生長速度較快,每次澆完水後,要進行鬆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結,以利於植株生長。4.水分菜薹根系淺,主要分佈在深3~10cm土層中,吸水力弱,但植株耗水多,需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水分與菜薹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早熟品種更需保證前期肥水的供給,如此期長時間乾旱,則將導致提早抽薹,並使菜薹品質下降;而水分過多,田間積水,植株雖較耐溼,也易引起爛根。5.養分菜薹對礦質營養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鉀次之,磷最少。吸收氮、磷、鉀之比為3.5:1:3.4。每生產1000kg菜薹需吸收氮2.2~3.6kg、磷0.6~1.0kg、鉀1.1~3.8kg。追肥時一般多以氮肥為主,但磷、鉀肥後期需求明顯,也可酌情加施磷鉀肥。菜薹是需氮量高的作物,氮素對菜薹的生長髮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氮肥的效果和增產效應與肥料品種和用量有關。徐躍進等(1997)對不同氮素水平和密度條件下3個紫菜薹品種(系)的光合速率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光合速率日變化為“午休型”,葉綠素含量、葉面積指數以及比葉重與光合速率成正相關,增施氮肥和降低密度有助於提高光合速率。吳朝林等(1993)研究了紫菜薹對磷的吸收與利用,試驗結果表明,紫菜薹在蓮座葉生長期磷吸收量較少,進入主薹生長期後磷吸收量較大幅度增加。但以子薹生長期磷吸收量最多。全植株含磷量平均為植株幹物重的0.18%,在植株各部分中,以薹含磷量較多,葉和根含磷量較少,主薹單位乾重含磷量比葉、根高70%以上,而子薹含磷量比葉、根高80%以上。菜薹生長期短,生長量大,需肥多,但對高濃度的土壤溶液忍耐力弱,因此,基肥需充分腐熟,追肥要勤施、薄施。姚建武等(2002)的研究發現,不同基因型綠菜薹的硝酸鹽積累存在較大差異,在鑑定的品種中,四九油青、遲花29號和2號遲菜心硝酸鹽積累的總體水平較低。
1.溫度菜薹不同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5~30℃,葉片生長的溫度稍低,約20~25℃,在此溫度範圍內,菜薹發育較快,只需10~15d便可收穫,但菜薹細小,質量不佳。菜薹形成期以15~20℃左右(日溫15~20℃,夜溫10~15℃)最適宜。菜薹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在月均溫3~28℃條件下都可栽培,在晝溫為20℃,夜溫為15℃,菜薹發育良好,約20~30d可形成質量好、產量高的菜薹。但溫度在20℃以上時生長緩慢,30℃以上則生長較困難,在25℃以上發育的菜薹質量低劣。菜薹冬性較弱,很容易滿足春化低溫需要而抽薹開花,氣溫過高嚴重影響花粉發育和受粉,採種量減少。溫度影響抽薹快慢,低溫促進現蕾開花,但是最適宜的溫度為15~25℃。2.光照菜薹屬長日照植物,多數品種對光週期的要求不嚴格,其長短對菜薹的抽薹開花影響不大。但整個生長髮育過程都需要較充足的Sunny,光照不足,影響光合作用,菜薹生長細弱,產量降低,品質差。3.土壤菜薹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只要肥水解決了就能獲得高產,一般以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豐富的壤土或沙壤土較好,同時也要注意到菜薹的生長速度較快,每次澆完水後,要進行鬆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結,以利於植株生長。4.水分菜薹根系淺,主要分佈在深3~10cm土層中,吸水力弱,但植株耗水多,需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水分與菜薹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早熟品種更需保證前期肥水的供給,如此期長時間乾旱,則將導致提早抽薹,並使菜薹品質下降;而水分過多,田間積水,植株雖較耐溼,也易引起爛根。5.養分菜薹對礦質營養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鉀次之,磷最少。吸收氮、磷、鉀之比為3.5:1:3.4。每生產1000kg菜薹需吸收氮2.2~3.6kg、磷0.6~1.0kg、鉀1.1~3.8kg。追肥時一般多以氮肥為主,但磷、鉀肥後期需求明顯,也可酌情加施磷鉀肥。菜薹是需氮量高的作物,氮素對菜薹的生長髮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氮肥的效果和增產效應與肥料品種和用量有關。徐躍進等(1997)對不同氮素水平和密度條件下3個紫菜薹品種(系)的光合速率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光合速率日變化為“午休型”,葉綠素含量、葉面積指數以及比葉重與光合速率成正相關,增施氮肥和降低密度有助於提高光合速率。吳朝林等(1993)研究了紫菜薹對磷的吸收與利用,試驗結果表明,紫菜薹在蓮座葉生長期磷吸收量較少,進入主薹生長期後磷吸收量較大幅度增加。但以子薹生長期磷吸收量最多。全植株含磷量平均為植株幹物重的0.18%,在植株各部分中,以薹含磷量較多,葉和根含磷量較少,主薹單位乾重含磷量比葉、根高70%以上,而子薹含磷量比葉、根高80%以上。菜薹生長期短,生長量大,需肥多,但對高濃度的土壤溶液忍耐力弱,因此,基肥需充分腐熟,追肥要勤施、薄施。姚建武等(2002)的研究發現,不同基因型綠菜薹的硝酸鹽積累存在較大差異,在鑑定的品種中,四九油青、遲花29號和2號遲菜心硝酸鹽積累的總體水平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