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鉏之

    趙孟頫雖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但其行書清秀俊朗,幾無人所及者。其集字書法作品《龜雖壽》完美的展現了他書法特點,既有二王特點,又集百家所長,廣受書法人的喜愛和臨摹。但我個人覺得《亀雖壽》也有好中不足之處,主要就是字與字之間呼應關係不夠,整體看,整幅作品缺少流動性、靈動性。

  • 2 # binge80

    趙孟頫的字不像王羲之,王羲之的字,每個都有自己的靈魂卻又貫穿全文,集字效果不好。這也是趙無法比擬王書聖的地方,雖然趙孟頫無法像王羲之的字一樣,但每個字都可單獨存在,用來集字效果不錯,值得一看,遠勝當今大師一流。

  • 3 # qzuser227324624寒松

    《龜雖壽》是趙的中晚期作品,講究的是筆法的蒼勁,穩健,呼應,字的結構嚴謹,端莊是典型的楷行書。要學行書可以多臨習此作品。

  • 4 # 一門七書

    感謝悟空的邀請。只要學習書法有一定時間的人,都應該知道趙體的特點:筋骨內含,圓潤迥媚。趙孟頫一生崇尚古法,與書聖王羲之雖隔代久遠,卻延續了王的字結靈魂並獨創了自己含古出新的風格,雖然龜雖壽帖是集字帖,和大唐聖教序帖如出一轍,但字結上無不體現出趙體那華滋雋美,乾淨利落的書風,讀看整體篇章就是莫大的享受。因為是集字因素,也少了一些章法上的連線細節,但瑕不掩瑜。龜雖壽是學習趙體書法最好的法帖之一。

  • 5 # 小小竹林

    龜雖壽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此篇則詩歌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和作者人生觀的抒懷言志之作,表達了曹操當時的心境。這首詩是寫於北伐烏桓勝利的歸途,此時的曹操已經年過半百了,古人壽命普遍不長,這已是將近暮年的時候了。雖然取得了一點點勝利,但詩人想到一統山河的宏願大志還完全沒有實現,而自己卻到了暮年,人生短促,時不我待,哪能不抒發感慨呢!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吶!但是,詩人並不悲觀,他仍以積極樂觀的精神激勵自己,建樹功業。就如那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時彰顯的氣息很是霸氣,磅礴的生命力。所以行書以顏書較為契合。

    趙孟頫行楷皆善,他的行書用筆溫潤圓勁,內藏筋骨,流美於外,筆畫精到細膩,結字嚴謹,字型簡約而靜美。趙體的行書體態妍美是其特點,甚至有人說他的字寫得太漂亮了。以至於功力不夠的人寫趙體就會流於表面,容易媚俗。我認為趙體的行書從氣質上還是不太符合曹操的這首詩的,感覺氣質上不是很搭。

    當然,書法大神什麼體寫什麼都好看,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字這好看了才是重點!所以是不是適合這個不能打死了論。不知道有沒有趙體大神試過。

  • 6 # 陪考小書童

    1、我不是很喜歡趙體,也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反正看上去總覺得不是不喜歡。

    2、趙孟頫很強調筆法和字形。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雖然我個人不喜歡趙體,但是趙孟頫的書法成就還是值得讚許的。

    3、趙孟頫可不止是書法四大楷書家之一,其書畫詩印是當世四絕,流傳至海外被許多收藏家收藏。一個人能有一絕已經了不起了,趙孟頫乃書畫詩印四絕,可謂大寫的NB。

  • 7 # 中和之水

    中國書法歷史上有很多集字作品,這為我們留下了另一種寶貴的書法遺產。它使一些遺失的書法原作的書體和書風得以保留,這是那些默默無聞的書法愛好者做的一個功德無量的事。

    這帖《龜雖壽》集字我感到還是很不錯的,從字型的選擇上,是趙體中期的風格了,在字的筆畫上已經顯出了成熟期的老道沉穩,有一種洗盡鉛華始見真的韻味。這種風格已經看到書者沒有特意去經營的功利心理,沒有了刻意要去展示筆法上的技巧和搖曳生姿妍麗之態。已經沒有表達上的大起大落的情緒,只是那種平淡疏朗的散漫而又自然而然的平和。

    歷史上,集字的精典法帖《聖教序》之所以著名,就是在眾多的王羲之作品中選字整合的。而且集字者懷仁精心操作,多年乃成,成為歷代書法愛好者欣賞書法和練習書法的範本。集字的有利方面是可以選書家最優字型,而且有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字間和行間的關係及空間位置,從而讓作品的意韻表達的更充分。集字對集字者也是一個深入研究名家書法和自身提高的過程,容易掌握書家技法的精髓和書法風格。但由於對書法的理解和手感上的不同,集字過程中,字間和行間的連貫性和氣韻的流暢方面難免存在不足。在全篇的章法的完整上,還是要注意整體性的要求。這幅集字總體上還是表現了趙體的“溫潤閒雅”“秀研飄逸”的風格面貌。韻味上也能夠趨向飄逸超然之態。

    再從曹操這首詩的內容來看,詩作成於作者北伐烏桓勝利的歸途。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在古代,這已是將近遲暮之年。雖然剛剛取得了北伐烏桓的勝利,踏上凱旋的歸途,但詩人想到一統中國的宏願尚未實現,想到自己已屆暮年,人生短促,時不我待,怎能不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詩人並不悲觀,他仍以不斷進取的精神激勵自己,建樹功業。《龜雖壽》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個積極的主題。這首詩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應該是這首詩的華彩部分,也最能體現全詩的主題。所以,在書法的表現上,應該在這幾個字上在整體作品中突出出來。

    我感到,這帖集字如果用趙體晚期已經形成了其書風的字型會更能表達這首詩的內容。因為趙體晚年的風格,已經到了人書俱老的境地。趙孟頫50歲以後,書風有了明顯的變化,風格變得蒼勁與練達,已經多數轉向了李北海的面目了。這與書家的閱歷、心境、年齡等多方面都有關係。就如孔子講,“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雖然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但做事也不會那麼的急功近利了,知道了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即使做了也不一定能成功,有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明智認識。到了這個年齡,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已經處事超然,看淡了榮辱富貴了。象趙孟頫的《杭州福神觀記》,這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品。些時的書法更加爐火純青,用筆去掉了修飾和妍秀,起筆更加直接沉穩,筋骨畢現,老辣雄渾,剛健深厚。這樣的字型配上曹操《龜雖壽》的豪邁,蒼勁,老當益壯的詩文,欣賞起來,會更有韻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族團結國旗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