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洋洋愛上美食

    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元末明初自然也不例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隨即就派遣官員前往東北,招撫元朝所設定的遼陽行省。公元1371年,即大明洪武4年,眼看元朝大勢已去,元朝遼陽行省平章劉益派遣董遵、楊賢等人向朱元璋獻出了遼東州郡的地圖和兵馬錢糧冊籍,正式歸順了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隨即,明廷就在得利贏城設定了遼東衛,任命原元朝遼陽行省平章劉益為指揮同知,這也是明朝對於東北地區設定政權機構和統治的開始。就在遼東衛設定當年7月,明朝又在東北地區設定的定遼都衛指揮使司,“總轄遼東諸衛”。定遼都指揮使司的治所設定在遼陽城。

    洪武8年,在遼南地區明軍大敗元朝納哈出部後,進一步鞏固了對東北地區的統治之後,定遼都指揮使司被改名為遼東都指揮使司。當時的遼東都司,下轄遼海衛、鐵嶺衛、瀋陽中衛等25個衛所。遼東都司,也成為明朝統一東北地區最為穩固的根據之地。正是以遼東都司為基地,明朝勢力向北不斷開拓,並最終將明朝的勢力範圍擴充套件至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流域。

    明朝對於東北及北部邊疆地區的開發,從明太祖朱元璋就開始了,遼東都司建立之後,朱元璋就曾連續派人對於東北地區“累加招諭”,原處於元朝統治下的女真、達斡爾、苦夷等部族,紛紛率部歸降。

    漁獵民族

    永樂帝朱棣即位之後,依然延續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隨著朱棣五徵草原,在將韃靼和瓦剌打得落花流水的同時,明朝煊赫的武力也震懾了東北各部。因此,在永樂皇帝派遣官員前往東北各地招撫的時候,“海西、建州女直,野人女直各部酋長酋長悉境來附”。

    所謂女直,就指的是東北的女真人,而當時的女真,分為了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這也意味著,當時東北地區最大的漁獵民族女真部,除了極少數遊離在於女真三部之外的小部族之外,女真大部都已歸順明朝。

    明永樂二年,在包括女真各部酋長在內的首領入京之後,永樂帝正式設定了奴兒干衛。同時,又將歸順的各部首領任命為當地的官員。“阿剌孫等4人為指揮同知”、“贈誥印、冠帶、襲衣”。這也是明朝最早在黑龍江流域所建立的組織機構。

    奴兒干都司

    奴兒干衛設定之後,明朝一方面加強對當地的統治,史書上就曾多次記載奴兒干衛頭目遣使來貢的經過。同時,以奴兒干衛為基礎,明朝不斷加強對於當地進行招撫,並設定衛所。只用了短短的6年時間,明朝就在黑龍江、精裡奇河、嫩江、鄂嫩河、松花江、烏蘇里江、格林河等廣大的流域,設定了高達130多個衛所。

    如此之多的衛所,自然需要高一級的組織機構進行管理。因此,在永樂7年,即公元1409年,奴兒干當地的部族頭目忽剌冬奴來朝以後,被永曆帝任命為指揮千百戶。隨後,根據忽剌冬奴等人的奏本,明廷在奴爾幹設定了都指揮使司,內地官員康旺被任命為都指揮使同知,女真人王肇舟被任命為都指揮僉事,奴兒干都司正式成立。

    奴兒干都司的治所設在黑龍江下游東岸,亨滾河附近的特林地方。特林距離廟街大約為250裡。奴兒干都司成立之後,曾在治所所在地,特林地方江邊上修建過一座供奉觀音的永寧寺。在永寧寺旁則豎立了兩座記事的石碑。這兩座明朝所立的石碑,也成為中國對於東北邊疆地區統治的最有力證據。

    奴兒干都司

    明朝洪武年間,全國一共設定了17個都指揮使司,奴兒干都司則是在永樂年間設定的。而且不同於內地都指揮使司,由於奴兒干都司所轄的境內並沒有設定州縣,因此,奴兒干都司在具有軍事性質的同時也兼理民政。奴兒干都司成為一個軍政合一的明朝地方機構。而根據奴兒干都司實際所轄地域和都指揮使司的級別,奴兒干都司大約相當於今天省一級的機構。

    奴兒干都司與其他都指揮使司的特殊之處在於,由於所轄地域廣闊,地廣人稀,同時境記憶體在大量遊牧和漁獵民族,而這些民族往往桀驁不馴,且武力強大,因此,明朝在奴兒干都司大量設定衛所的同時,對這些衛所,實行的是羈縻的政策。

    所謂羈縻,按照《明一統志》所說:“因其部族,官其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職,給予印信,俾各仍舊俗,統其屬以時朝貢”。大概意思就是,針對奴兒干都司境內的各個少數民族部族,明朝任命各部族的首領為都督、指揮使等官職,給予他們官方的印信,仍允許他們延續各自的風俗習慣,統領所屬的部族,並按時向朝廷進貢。

    遊牧民族

    但是,這種羈縻制度絕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自流,明廷更不會坐視這些部落互相吞併,並對明朝的統治造成威脅。明朝對於當地的統治,有許多明確的要求和政策,例如,雖然大部分衛所的首領和官吏都是世襲的,即所謂的“父死子代,世世不絕”。但是,世襲繼承的前提是,必須得到明王朝的批准才被承認。

    除此之外,衛所官員的升降、任命都需要明朝政府的批准。除了朝貢之外,衛所也具有聽從明朝掉徵發戍守邊疆和按時繳納賦稅的義務。與此同時,如果衛所之間發生了糾紛,也不允許私下解決,必須聽從明王朝的處理。作為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各個部落的居住地並不完全固定,但是,這些衛所遷移和遷居的過程,必須經過明王朝的批准。

    與此同時,為加強對當地的統治,明朝一直向奴兒干都司派遣流官,也就是內地官員,擔任奴爾幹都司的要職,從而加深奴兒干都司與內地的聯絡。因此,在明朝萬曆年之前,明朝對於奴兒干都司的統治一直是卓有成效的。這從萬曆年間奴兒干都司下轄的衛所數量也可以看得出來。

    奴兒干都司水域

    明正統12年,奴爾幹都司統轄的衛所數量為184個,到萬曆年間,包括隸屬於奴兒干都司的兀良哈3衛在內,奴兒干都司一共下轄有384衛,24所,7個地面,7個站和1個寨。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 奴兒干都司採用的羈縻統治政策,雖然極大的降低了明朝對當地統治的成本,但是,由於當地存在大量聽調不聽宣的“土皇帝”,在王朝強盛之時,他們尚且老實,但是,隨著王朝衰落和對當地統治的廢弛武力強盛又不甘寂寞的各部首領酋長,必然會起兵作亂。

    事實上,整個明朝期間,女真各部對於漢地的劫掠從未停止。而到了明朝末期,隨著明朝統治力的衰落,女真三部的兼併戰爭更加如火如荼。最終,在一片混亂之中,出身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逐步崛起,並最終統一女真各部和奴兒干都司故地,建立了後金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要相信來日方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