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汪198703932

    不會,美國軍費就是那麼多,再增加很困難,加強中導就要消減其它,美國的武器價格太高,而中國的相對便宜,軍備競賽可能拖垮美國而不是中國,這和美蘇時代剛好顛倒

  • 2 # 孤獨的人209381559

    中導條約失效後,地區性的軍備競賽和核競賽是否會更加激烈?未來全球局勢將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在孤獨的人看來,地區性的軍備競賽當然是會更趨激烈了,但是地區性的核競賽,卻未必要激烈下去。要知道,特朗普之所以重啟對伊朗的制裁,除了美國一貫出爾反爾的習慣外,它害怕伊朗在背地裡依舊發展核武器,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以後如果有哪一個地區性的國家偷偷的發展核武器的話,那麼,雖然是勾心鬥角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立即會放下分岐,向這個企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施加強大的壓力,讓它放棄企圖擁有核武的意圖。從本世紀初一直到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直向企圖擁核的金氏北韓施加了強大的壓力,以及美國一度對倭狗(日本)撕破臉皮,收繳了它企圖用於製造核武器的核原料,從而迫使倭狗被迫放棄了它的核計劃一事,都清楚不過的向世人表明:“對地區性的常規軍備競賽,五大流氓也許會聽話之任之。但是對地區性的核競賽,五大流氓會立即放下分歧,強行制上地區性的核競賽。”至於未來全球局勢的演化,孤獨的人覺得,地區性的常規軍備競賽,也許是會越演越烈了。

  • 3 # 維尼熊看世界

    《中導條約》全稱為《 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美國與蘇聯於1987年12月8日簽署,該條約是冷戰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它是80年代美蘇緩和時期簽訂的重要軍備控制協定。該條約要求兩國削減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被譽為"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蘇聯當時主要的中程導彈是"蛙"7、SS-21、"薄板" SS-12、SS-22、"飛毛腿"B、SS-23等;美國在役中短程導彈主要有"長矛"和"潘興"Ⅰ A。條約生效後美國銷燬859枚中程,蘇聯銷燬1752枚中程導彈。可以說《中導條約》的簽訂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冷戰雙方核對抗的激烈程度,尤其保證了歐洲的核安全。也符合當時蘇聯的利益,而對於美國的安全《中導條約》無關痛癢,蘇聯部署的中程導彈無論是彈道導彈還是巡航導彈除非在遠東選擇發射基地否則根本無法威脅美國本土。當時美國簽訂《中導條約》完全迫於歐洲盟友的壓力。而如今現在的俄羅斯處境與當時蘇聯周邊的態勢完全不一樣。隨著俄羅斯周圍國家中程導彈的發展,俄羅斯迫切需要發展本國的中程導彈制約周邊國家。

    俄美推出《中導條約》後受影響的最大地區就是歐洲。俄羅斯常規軍力不可逆轉的在衰退,唯一佔有優勢的方面就是俄羅斯的核力量,而且俄羅斯政府的核戰略相當明顯,只要俄羅斯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俄羅斯可能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導條約》廢除後俄羅斯會在歐洲部署大量的中程導彈(伊斯坦德爾導彈就部署在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這是繼蘇聯解體後歐洲有一次面臨來自俄羅斯巨大的軍事壓力。之前擔心蘇聯的鋼鐵洪流,現在可能又要擔心俄羅斯隨時可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面對這種情況歐洲在軍事上可能一方面加大反導的投入加快進入美國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而在政治上歐洲在與俄羅斯關係可能會更加謹慎不會過度刺激俄羅斯,至於歐洲加入到與俄羅斯的導彈核武軍備競賽可能性個人認為很低,首先歐洲各國發展中程彈道導彈和核武器經濟上負擔不起,而受限於不擴散核武條約歐洲某些國家也不可能發展核武器。平且歐洲與俄羅斯開展導彈與核武器的軍備競賽對於歐洲的政治家而言是一個極其愚蠢的決定。

    而對於其他地區而言《中導條約》影響沒有歐洲的那麼明顯但也存在,比如中國,由於與美蘇的《中導條約》的限制,美國沒有發展大規模的中程彈道導彈更不可部署在亞太地區,而中國不受此限制。中國發展東風系列的彈道導彈可以覆蓋300公里到2600公里的打擊目標實現無縫銜接。而美國推出《中導條約》有可能研製並在中國周邊部署射程500公里左右的彈道導彈,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國戰略火箭軍在西太地區對美軍的威脅。作為迴應中國可能會發展彈道導彈攔截技術,畢竟攔截射程在3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的技術要相對於洲際導彈容易的多。中國在反導也有一定的技術儲備。

    以上就是個人對美俄推出《中導條約》後全球局勢的猜測。

  • 4 # 軍武最前哨

    《中導條約》始籤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全稱為《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該條約是自二戰後美蘇達成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核裁軍條約,對於緩和東西陣營關係、軍備競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近些年來,由於美俄互相猜忌,最終導致條約全面失效。

    美國宣佈退出《中導條約》後,包括聯合國、北約等在內的一些國際組織均發聲表示反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甚至直言:條約失效意味著嚴重倒退;國際社會則普遍擔憂這會讓美俄重蹈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

    客觀而言,這種擔憂也並不無道理:當年之所以會誕生《中導條約》,原因就是美蘇在西歐和東歐的中導部署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水平,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華盛頓與莫斯科才決定開啟談判。

    如今,條約在非建設性前提下被終止,有很大可能會使美俄在中程彈道導彈領域重回到簽署前的對峙狀態,尤其是美國決定大力發展陸基中程彈道導彈的決定更將成為局勢可能惡化的催化劑。

    而且參考華盛頓和莫斯科近段時間圍繞《中導條約》展開的一系列實際行動,重演軍備競賽或許為時不遠:為迴應美國認為的俄羅斯的違約行為,美國防部透露會在近期試射新型非核巡航導彈;而俄羅斯也針鋒相對的表示,一旦美方將中導部署至靠近俄羅斯的地方,必會以牙還牙。

    事實上,美俄退出《中導條約》不僅有損自身戰略利益,而且對地區局勢、全球穩定都將產生負面的深刻影響。首先,介於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歐洲地區將不可避免的再次淪為兩國對決的“乒乓球桌”;其次,現行的國際軍控體系將受到破壞;再次,《中導條約》失效後,在核武器領域限制美俄的雙邊條約僅剩一項:《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另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美國此前有意重談《中導條約》的續存問題,但企圖將北京拉下水。客觀而言,進入21世紀後北京對華盛頓形成的戰略壓力越來越大,以至於後者不得不創造“良機”來遏制後者強項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血糖六點八要不要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