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痙攣療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簡稱ECT),又稱電療法。以電擊腦補特定部位誘發痙攣,治療精神病患。在精神科作為一種物理療法被用來治療嚴重抑鬱症、雙極性情感疾患和精神分裂症。電療主要分為雙側和單側電療,雙側電療可由電擊部位不同再細分為雙側顳葉和雙側額葉電痙攣療法。雙顳葉電療時,電流透過雙側大腦顳葉達到療效,電極放置在頭部兩側。單側療法多將電極放置在右側顳葉。電痙攣療法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1934年,L. Von Meduna在匈牙利首次運用於臨床。Meduna觀察到兩位患有癲癇的病人在癲癇大發作後精神病明顯好轉,於是採用"cardiazol"人工引發癲癇發作以治療精神病。由於"cardiazol"的毒副作用,這項技術很快被放棄。1938年,義大利人改進了此項技術,透過電流引發癲癇發作,取得較好的療效。剛開始採用此項技術時,電流被直接作用在清醒的病患身上,造成強大的肌肉收縮而導致大多數病患害怕使用,也被用於懲罰不配合治療的患者。20世紀40年代,該項技術開始在美國流行。20世紀50年代,ECT傳入中國。20世紀80年代,英國每年有大約50000人接受ECT治療。此後,由精神類藥物的發展完善,以及ECT造成的危害被逐步放大,各國都逐漸減少了該項療法的使用。更多詳細資料稍後更新,部分錯誤將在更新時改正,歡迎指正。
電痙攣療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簡稱ECT),又稱電療法。以電擊腦補特定部位誘發痙攣,治療精神病患。在精神科作為一種物理療法被用來治療嚴重抑鬱症、雙極性情感疾患和精神分裂症。電療主要分為雙側和單側電療,雙側電療可由電擊部位不同再細分為雙側顳葉和雙側額葉電痙攣療法。雙顳葉電療時,電流透過雙側大腦顳葉達到療效,電極放置在頭部兩側。單側療法多將電極放置在右側顳葉。電痙攣療法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1934年,L. Von Meduna在匈牙利首次運用於臨床。Meduna觀察到兩位患有癲癇的病人在癲癇大發作後精神病明顯好轉,於是採用"cardiazol"人工引發癲癇發作以治療精神病。由於"cardiazol"的毒副作用,這項技術很快被放棄。1938年,義大利人改進了此項技術,透過電流引發癲癇發作,取得較好的療效。剛開始採用此項技術時,電流被直接作用在清醒的病患身上,造成強大的肌肉收縮而導致大多數病患害怕使用,也被用於懲罰不配合治療的患者。20世紀40年代,該項技術開始在美國流行。20世紀50年代,ECT傳入中國。20世紀80年代,英國每年有大約50000人接受ECT治療。此後,由精神類藥物的發展完善,以及ECT造成的危害被逐步放大,各國都逐漸減少了該項療法的使用。更多詳細資料稍後更新,部分錯誤將在更新時改正,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