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港漂Misan
-
2 # 燕子的日常生活vlog
我也是一個80後,在我的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很特別的美食,因為當時家裡特別的窮,有碗飯吃就不錯了。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奶奶烤的地。我是獨生子女,我爸爸的哥哥家有2個我堂哥。奶奶是重男輕女的,每次奶奶烤的地瓜都會給2個堂哥他們吃,我就只有看著流口水的份。所以現在長大了在外面看見烤地瓜的就會想起奶奶烤的地瓜,小的時候都吃不到,長大了條件變好了也隨處可見了,但是就是沒有當時的味道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能懂我的那種感受?
-
3 # 曉麗生活錄
我是一個80後,也可以說是85後。爸爸媽媽也是地道的農村人。小時候家裡很窮,很少有零食吃,都是吃地瓜乾糧比較多。我姐姐比我大8歲,我從一出生她就要幫忙照顧我,洗衣做飯也是是落在她身上。那時候爸爸媽媽要幹農活,姐姐要做家務和照看我以至她拖到了10歲才能上學。
記得有一天姐姐放學回家,偷偷的給我留了一點碎了的泡麵。那是同學請她吃她捨不得吃,便拿回家和我一起分享。那也是我第一次吃了泡麵,真的又脆又香。
還記得小時候的夏天,一到六月,農忙的季節。我們放學了都要做家務或者幫忙幹農活。幹農活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會帶我們到山生摘野果-棯子。有時候天剛剛亮我和姐姐就跑到山上去摘,因為遲了就被村裡的小夥伴都摘完了。生活在農村,能吃到這些小野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夏天天氣炎熱,還有一種小零食是我們農村孩子的美好回憶。雪條(冰棒)一毛錢一條,那是一到夏天就有人踩著單車到村裡叫賣。我們一聽到“賣雪條”就高興的拿著一塊幾毛錢的零花錢去買雪條。村裡的小夥伴都圍著買,怕最後賣完了。然後我們就每人一條吃的津津有味。那時候的夏天能吃上雪條也是多麼幸福!
如果現在遇到這些喜歡的東西,價格貴些我也願意買,這些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童年的回憶,是我童年的快樂美好時光。真懷念我的童年。有時候真想和姐姐吃著泡麵和雪條,一起到山上摘棯子。
-
4 # 德雲社女主
我是98年的,我是留守兒童
我很小的時候沒有爸媽保護,只有奶奶能聊聊天。
你們是不是覺得有點可憐,但我不覺得,我現在已經長大了,21歲了,我比其他同齡人更成熟,我比其他人更出色。
我的心很硬。我面對問題喜歡自己解決,重的東西我也會叫上同學一起來搬動,學習上的問題也會選擇班級裡學習成績好的人回答,他們也願意幫助我
在小學中學高中太多的同學都是留守兒童,我不覺得自己需要他人的保護,相反之下我更喜歡去幫助別人,不是說我自己沒有家人的保護,就會讓自己心理變的冷漠,我不是這樣,家裡人給我錢,我會自己理財,我已經學會自己控制花錢的慾望,知道自己應該把錢花在什麼上不浪費錢。
我還有個弟弟,我對對很好,我願意疼愛他,因為他正在承受我當時的痛苦,我強迫他練習武功可以保護自己,長大後也可以保護我,他很聽我的話,我弟弟很帥,班級有幾個小女孩對他有意思我有點小吃醋。
我奶奶是家裡最偉大的人,年輕吃的苦更多,我爸我媽小時候長大後也在吃苦,我要努力呀,讓她們晚年有福享。
-
5 # 卡地娜
現在的東西越來越精細了,但是也越來越不純樸了。看上去是越來越好看,實際上都是色素等東西,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味道了。
另一方面,以前生活水平低,吃什麼都好吃,現在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任何地方的特產,嘴也吃挑了,加上商業化的驅使,再也不是以前那種把質量味道放在第一味了,賣東西首先考慮的是外觀,吃再是其次。
我記憶尤深的是小時候那種一塊五一個的麵包,上面插一根棍子那種,不知道你們吃過沒,那種香味是吃完還留在手間唇間的。現在滿大街的麵包店蛋糕店玲瓏滿目,一個麵包可以賣到幾十塊,花樣也是各種各樣,可是卻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
-
6 # 青天包
這個問題其實原則上我是回答不了你的,因為小時候,我沒有見過奶奶,奶奶去世的比較早,在我小的的時候,都沒有她記憶中的樣子,不過我們老家那邊有很多很多的小吃,但是對於小吃我覺得記憶中最深刻的記憶是媽媽做的,也不知道小吃名字叫什麼,只是知道是把面炒熟然後裡面放上糖精,然後攪拌了吃,弄成一個團一個團的往最裡面塞,簡直美味極了!
當時吃的時候,然覺得那種感覺到現在在記憶中依然揮之不去,但是至今我依然不知道這個應該叫做什麼小吃,只是當時看老了同村的小夥伴,他的媽媽給他做了一次嘗過後就再也忘記不了它的味道,後來一直央求著母親給我做,也就吃了一次,後來再也沒有吃過,因為那次吃的太撐了結果拉肚子了!那種甜滋滋的感覺,這是我記憶中的味道,這是母親做的最好吃的小吃!在後來上學,工作,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吃過那種感覺的小吃了。
其實我覺得你吃小吃的感覺和你不同時期,關鍵都會有變化的,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所以說可能很多東西第一次吃的時候都會感覺非常非常的美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你現在吃的很多小吃可能再也找不到當初小時候的那種感覺了!
-
7 # 風中的糯米
我從小就沒見過奶奶,小時候在姥姥家呆得時間比較長,印象最深的就是姥姥攤的手工煎餅。
用磨了一遍的麵粉活成麵糊,有時會加點芝麻,用勺子把麵糊舀到鏊子上,然後用一根半米左右長,有一指寬的細扁枇子把麵糊攤開,成一張比紙薄的白麵煎餅。
煎餅要趁熱才好吃,捲上小蔥,或者土豆絲那真是美味啊,最香的是卷辣椒炒雞蛋。不過那時候姥姥家也不富裕,能吃上白麵煎餅已經很不錯了。
如今姥姥去世已近十年,那煎餅的味道就再也吃不到了。市面上偶然發現也有那種煎餅,卻再也尋不見姥姥的味道。
回覆列表
小時候在鄉下,我們幾姐弟都是奶奶帶大,那時候糧食短缺,餐餐基本上就是玉米糊加水煮青菜,只有有客人來或者父親週末放假回來偶爾會有一餐肉,更沒有零食吃。
所以我們都特別希望下雨,奶奶只有下雨天不出門幹活的情況下,給我們做玉米煎餅吃,材料很簡單,將磨成粉的玉米粉,水,少許鹽混合攪拌均勻,大鐵鍋放少量油燒開,玉米糊捏成團放下去再壓扁,燒到兩面煎熟,香噴噴的玉米煎餅就可以出鍋了,我們幾個小孩都迫不及待的抓起就吃,燙口燙手,吃起來狼狽不堪,但對我們來說就是人間美味。
後來奶奶去世了,玉米煎餅成了我們童年的回憶,一直到現在,我都一直喜歡吃煎餅,各式各樣的煎餅,但都沒有小時候奶奶煎的那種味道,那種熟悉的味道,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