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776629697864
-
2 # 華軍abc
泰山祭拜有什麼講究?
以泰山奶奶廟祭拜為例說泰山祭拜的講究:泰山奶奶廟位於大柳鎮李滿莊,1992年由多方贊助修復。該廟沿襲了古代的建設風格,飛簷斗拱,雕龍刻鳳,大門樓和碧霞祠正殿 均為黃褐色琉璃瓦屋頂,內頂和廊柱上飾有藍白相間的飾紋,古色古香,淡潔 素雅。正殿內塑有霄霞、雲霞、碧霞三尊神像,殿外有碑銘石刻,整個建築氣 勢宏偉,蔚為奇觀。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規範而獨特的禮儀。植根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十分講究。除了鄭重場合、重大活動必須依禮進行外,就連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儀規。現僅將常見的祭拜講究和敬神禮儀簡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對常人行拱手禮或行作揖禮,而對神、仙和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因叩拜過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們先介紹一下拱手禮和作揖禮。
(一)拱手禮
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禮亦稱抱拳禮。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禮,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即無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即中指上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坐時,其寓意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禮或作揖禮時,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禮
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顯得不雅觀。作揖禮較拱手為敬,對長者多行此禮。
道教叩拜禮有兩種形式,其中以一禮三叩最為常見,以三禮九叩最為隆重。
關於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1)站在跪墊(拜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與口相齊)。(3)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心意散亂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4)俯伏叩首,頭磕在雙手背上(頭與脊要同時下伏,切忌臂部高於背)。此時,心中存想神容並誠心祈禱。(5)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準備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複兩次,是為三禮三叩。三個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道教稱“懷抱太極”)。接著,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並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墊。
道門中人常說的“朝上三禮”,就是指行三禮三叩禮,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
關於三禮九叩,其拜法是重複“一禮三叩禮”兩次,合為三禮九叩。重複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禮。禮畢,同樣作揖而退。
三禮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醮道場時,方行此禮。
有老道長說,道教叩拜禮是對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蓋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總而言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
回覆列表
說到講究:點香的時候,不要借別人的火點;買香的時候,許願的人應當自己花香錢,別有朋友瞎積極幫忙付錢,忌諱,會不靈的!
如果你還是決定去山頂許願的話,
上山和下山都要徒步,而不能坐汽車和纜車。這樣才有誠意啊!
在泰山,許願是要還願的。記得一定是 山上許願,山下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