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21174684886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十四萬士兵(沒有與敵人對抗就)全都卸下了盔甲(投降),沒有一個人像真男兒一樣(為國家的興衰榮辱而捍衛到最後),視死如歸般活著! 其中,解甲:解除武裝,指投降。 這一句出自五代時期女詩人花蕊夫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述國亡詩》。 完整原文內容如下: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其中:“妾”是花蕊夫人自稱。 此詩破題就直述國亡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史載後蜀君臣極為奢侈,荒淫誤國,宋軍壓境時,孟昶一籌莫展,屈辱投降。詩句只說“豎降旗”,遣詞含蓄。下語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宮那得知”,純用口語,而意蘊微妙。大致有兩重含義。 首先,歷代追咎國亡的詩文多持“女禍亡國”論,如把商亡歸咎於妲己,把吳亡歸咎於西施等等。而這句詩則象是針對“女禍亡國”而作的自我申辯。語似輕聲嘆息,然措詞微婉,而大有深意。 其次,即使退一步說,“妾”及時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樣於事無補,一個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過,“那得知”云云畢竟還表示了一種廉恥之心,比起甘心作階下囚的“男兒”們終究不可同日而語。這就為下面的怒斥預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應首句“豎降旗”,描繪出蜀軍“十四萬人齊解甲”的投降場面。 史載當時破蜀宋軍僅數萬人,而後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於敵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 可是一向耽於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鬥志,聞風喪膽,終於演出眾降於寡的醜劇。“十四萬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當然是語帶誇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於不戰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憤痛切之情已醞釀充分,於是爆發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更無一個”與“十四萬人”對比,“男兒”與前面“妾”對照,可謂痛快淋漓。“詩可以怨”,其實豈但可怨而已,這裡已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能改變自己成功的人是神,而試圖改變別人最終都是徒勞”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