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琉璃巧育兒
-
2 # 媽寶故事匯
角色扮演!孩子喜歡聽故事,你就扮作故事裡的人,小貓呀、小狐狸呀,跟他說。他會聽得津津有味!如果是男寶,還可以扮超人啊!
-
3 # 墨闌說說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自主的第一個想來回答它,因為我們家老二今年也是三歲多一點。從兩歲過渡到三歲之後,我發現孩子無論在性格脾氣或行為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剛開始的時候也是讓我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雖然我知道孩子在三歲以後會進入到其他的性格也越來越獨立,不像三歲以前那麼好管教和相處了,但是總是找不到方法。在惡補了孩子這一段的行為發展之後,讓我和老二的相處也越來越順暢。
希望以下我的經驗,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1.當孩子出現問題:以哭鬧,發脾氣等行為時,我們應該先處理孩子的感受,再處理他的行為。
進入三歲之後的二寶,一旦有不隨意的地方就坐地哭鬧發脾氣,剛開始我也是耐著性子一直給他講道理,可是我發現越講道理越哭的厲害。
瞭解原因後,於是我就換了方法當二寶出現同類情況的時候,反而是我抱著他告訴他:哦,寶貝原來是不想……,媽媽知道了…………。這樣的話語是告訴孩子,我跟他是站在一起的,我真的很能理解她的感受。大概兩分鐘之後二寶就能慢慢的冷靜下來,當她冷靜之後我會再給他講道理,和告訴她的行為結果。
2.接受和理解他的執坳。
3到4歲的寶寶都會有這樣的行為,不喜歡你去幫助他或替他解決一些事情。當他想把這個玩具拿到某一個地方,是你幫助他拿了,反而他在那裡大哭大鬧,不願意,非要自己去拿,這就是他的來臨了。
一旦你打破他某一事物理想的規則,她會哭鬧一段時間,即使你把東西還原它還是哭鬧一陣。遇到這種情況,我建議:首先我們要理解和接受他的這個行為,因為所有的孩子,基本上都這個年齡段,多多少少都會有這個時段。當我們能夠接受和理解他時,那我們的內心也會平靜很多,當再次出現此類事情的時候,那麼我們就能夠更好的去引導和幫助他。同時在這一段時期內,我們一旦要接觸他的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記著,提前先詢問他,得到他的允許再去做,讓他能感受到自己被人尊重的感覺。
-
4 # 晨之微光
三四歲的孩子,目前出在人生的叛逆期。許多父母因為不瞭解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面對孩子出現的反抗行為,甚至是無理要求時,採取了錯誤的應對方式,讓孩子的心理受挫。
這段時期,孩子喜歡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願與家長合作,甚至是故意作對。不過,這只是孩子在敏感期的一種本能排斥,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作祟。
所以,在溝通方面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很多時候,很多父母會固執己見地對孩子採取講道理、好言相勸的策略,甚至是用以硬碰硬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事實上,父母與孩子的這種“較勁”只會兩敗俱傷。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內心的想法,也許就能對孩子的諸多行為持寬容態度。
二、尊重孩子的秩序感。
對孩子而言,秩序是一種安全感。當秩序被打破時,安全感就會失去,孩子就會焦躁不安,甚至出現大哭大鬧的情緒。
程式被打亂,東西沒放對位置,大人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但對追求秩序感的孩子來說,會刺激他們產生不安、焦慮的情緒。
在他們看來,周圍的事物是按秩序存在的,在這樣有序的環境中確定了自己的位置,內心才會覺得足夠安全。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後,才會敞開心扉與你交流。
三、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發洩。
讓他們透過哭鬧,將焦躁和不安發洩出來,當孩子的情緒平靜後,他們會接受已成的事實。
無論孩子是悲傷、生氣或者快樂,家長都能夠給予關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否定他的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時,家長可以在交流時多使用“我理解”等詞語表示肯定孩子的情緒,贏得孩子的信任。
四、允許孩子以自己的節奏去成長。
《聖經》裡有一句話,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成長有時,花開有時,凋零有時。作家龍應臺就特別注重對孩子節奏的尊重。她認為,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不要著急,耐心,愛心,寬容,平等,尊重就會有一個好的溝通氛圍~
-
5 # 老碗哥的茶餘飯後
正好我的孩子三歲多四歲不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底氣是因為,我和兒子溝通非常順暢。
這得益於我平時放棄了很多必須要做的事的以外的事,全身心都在和他粘在一起。從一歲開始就是這樣子了。兒子走路早,十個月會走,一歲整就非常穩了。說話晚,兩歲半開始正兒八經學說話,當然像叫爸爸媽媽這樣的就不算真正會說話。我是指兩個字三個字表達意思那種。雖然說話晚,但是學的相當快。兩個月後就會背三首詩詞了。
生活裡說話時候吐字不清是常事,除了我之外,其他人一時猜不出他說什麼,他一急就要哭,你猜對了他的意思,立馬笑的跟個彌勒佛一樣。我與他的溝通,就是建立在能聽懂他的意思基礎上的。
我列舉幾個場景吧!
1,他總是幫我接水並把杯子遞到我手上,我就是表情有點誇張地說,你真棒並樹大拇指給他。他每次聽到這樣的誇獎,神情都要美美地作一下。後來總是搶先幹家務,儘管很多他幹不了,非得他幹才可以。我就耐著性子,差不多火候了就阻止了並且誇他太厲害了,越來越懂事了。他很享受這個誇獎。
2,他總是在我買了好吃的後,要說吃一個,當然,就是給你買的,沒問題。就吃一個完了,再給我使個難為情的表情,意思是再吃一個,我就配合他啊,那怎麼行,都吃了一個了,再吃就不好了吧?他就有差不多三次懇求的樣子,好吧,那吃一個,說好了啊。嗯,吃完然後,又得寸進尺地懇求,可不可以再吃一個,千篇一律地每次都是這樣。我就再次加大難度,最後放他一馬,再吃最後一個。關鍵是把這個吃完後的態度,堅決表達清楚,再要吃,可以,糖都給你。爸爸走,你留著。管用,明白哪頭重,吃完就不要了,還要我再表揚他一下是聽話的好孩子。好吧,成全他。
3,哭鬧時候。那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被我訓哭的,那好,趁機讓他好好哭一場,沒壞處。差不多了過去溫和地問他,哭夠了沒有,哭夠了我就要吃好吃的了,你吃不吃?馬上擦眼淚,說哭夠了。趕緊問是什麼好吃的?如果真有好吃的就吃起來,如果沒有隻是為了哄他就臨場發揮了,說就吃爸爸的臉蛋吧,隨即把臉蛋鼓起來,不不不地學放屁,逗樂了啥事沒有了。
另一種是他自己非要什麼,但是不可能有,也沒訓他,但是就哭了。那就基本上不用理睬了。我就做我的事,哭著沒意思就不哭了。或者我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我故意拿出一個玩具,在他面前玩的可有趣了。他眼睛就不離開玩具,看著看著就要過來玩了。
回覆列表
俗話說,二三歲,貓狗嫌,意思為2-3歲這是第一個叛逆期。到了三四歲,就稍微好一些了。但是也一樣很討人嫌啊!
我家四歲多了,時間過得真快。回想起三至四歲的這段日子,百感交集:乖的時候還好,不乖的時候,簡直像個小惡魔,可真是有分分鐘想把他塞回肚子裡的衝動啊哈哈。不知其他媽媽有沒這種感覺?
其實三四歲這個階段,正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時候,好奇心很強,喜歡探索,看到什麼都摸一摸,玩一玩,凡事都要嘗試一下。他們也會像個小大人一樣,要求自己作主意,以此向大人來證明自己長大了,可以獨立完成一件事了。
當然,他們也會撒嬌,會很敏感,愛哭鼻子,也會很調皮,愛搗蛋。
一、他們貌似很霸道、很主觀,什麼都是我的,但其實他們也愛媽媽。只是更注重自我而已。早前聽過一個聯合國專家的講座,他說的關於3-4歲的這個階段孩子的特徵: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說:這些好吃的都是我的,所有的玩具都是我一個人的,誰也不給,甚至還會搶媽媽的,連媽媽也不給。他真的是很自私,只愛自己不愛媽媽嗎?
其實不是,他只是自我意識萌芽期,比較注重物品所有權,更加註重自我而已,其實他也很愛媽媽。
我家孩子十足一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要是拿了,他馬上就生氣,比如好吃的餅乾,多吃了一塊,他馬上會生氣,把剩下全拿走,並說:全都是我的,就是不給你。甚至說:全世界的都是我的,就是不給你。
最搞笑的是一次,晚上睡覺跟他搶被子,他急了,一把搶過去,說:我要把全家的被子都拿過來蓋,我要把整個城市的被子都拿,就是不給你!(可把我給樂的,後來還給他創作編寫了一個關於棉被山的故事。)
但問他:你不愛媽媽了嗎?你什麼都不給我吃,媽媽餓扁了怎麼辦?凍壞了怎麼辦?然後他馬上就紅眼了。其實他真的也很愛很愛媽媽。只是在物權欲這個階段,他會覺得沒有多樣選擇這個觀念。只能一樣:就是全都是屬於他自己的。
所以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做法的時候,千萬不要誤會孩子自私或者不愛媽媽。
溝通建議:一方面滿足他的物權意識,一方面慢慢引導他分享。
二、3.4歲的孩子貌似很敏感,很愛哭,不會很好地表達。其實只是他們大腦發展不成熟,語言能力不足,和缺乏自控力的表現三四歲的孩子,剛好是語言爆發期。會漸漸過渡到能夠熟練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最好是學會熟練運用語言表達,能夠清晰向他人描述自己的需求。
如果語言發育還不夠成熟,當他無法用嘴巴說出來的時候,那麼可能只會用哭來表達。或者是緊張的時候就更加說不出話來,就會產生各種吃手指啊之類的小動作,以緩角壓力,甚至產生尿褲子之類失去自控力的狀況。
這種時候,媽媽一定要冷靜地、平常心地對待,不要大呼小叫地批評孩子,以免孩子產生更多恐慌和懼怕的心理問題。
其實這也是因為大腦不成熟,自控力比較弱的表現。他們還是個茫然無知的孩子,不能要求他們和大人一樣能夠對一句都得心應手。
溝通建議:多陪伴孩子,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冷靜對待突發狀況,多耐心引導,多鼓勵孩子。
三、3.4歲的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是非常豐富的。一定要多啟發孩子。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這個階段的孩子想像力是最豐富的時候,因為不瞭解,不懂,他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各種各樣的幻想。這個時候,媽媽一定要保護好他的想像力。不要因為孩子瞎說,亂說,就忽視他,甚至批評他。這樣會打擊他的積極性。
而且孩子特別喜歡用畫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當孩子用繪畫的方式畫下他的想像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以鼓勵為主:哇,好棒哦,畫得真好。而不是:這畫的什麼?醜死了。別亂畫。
這個時候,孩子就如同澆了一盆冷水。他可能從此就打消了這個想像和繪畫的念頭。
溝通建議:陪伴孩子畫畫,聽他描述他的畫和故事。多表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