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遇而安41432

    那個年代,最會打仗的是劉秀,其他比較強的:岑彭,馮異,來翕,鄧奉都早死了,剩下的武將裡也就一個耿弇比較強,卻是劉秀的鐵桿粉絲。當時威信最高的也是劉秀,他又採取了和趙匡胤類似的方法,收將領的兵權,任用儒生治國。一系列的措施下來,就沒有這方面的危機了。

  • 2 # 夢裡青山1

    當然不是,如果劉秀怕功臣造反危及子孫,就不會留著他們,早就動手收拾了一班手下。(影視劇中的漢光武帝劉秀)

    世間流傳“二十八宿卸王莽"的傳奇故事,大意是: 劉秀是真龍天子,天命所歸,有天上二十八星宿下界保他,這28個人,其實就是追隨他南征北戰的28個主要將領,這些人英勇善戰跟著他忠心耿耿打天下,有鄧禹、馮異、吳漢、馬武、耿弇、賈復…等等,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朝堂重臣,被封為大將軍等要職,五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君臣常常湊在一起喝酒談心聊天,談論國家大事,漢光武帝劉秀對他們非常信任和重視。

    劉秀為什麼不怕他們起兵造反?其中原因有兩個:

    一,劉秀的睿智和胸懷,使這些做臣子的非常佩服,根本就沒有生出造反之意,那就不會招來殺戮。

    二,用體制制約權力,不給他們擁兵自重的機會,不造成“一臣獨秀”的局面,不給造反的機會。

    其實說白了,最主要的還是劉秀信任他們,他們也信任劉秀,有一句古話:皇上視臣如子,則臣下侍皇為父。這個才是最主要的!

    一座江山打下來,這群手下有多大的本事與毛病,各人品性如何,以後可能會做出什麼事,作為他們的領導人,劉秀應該心知肚明,洞若觀火,不殺他們是知道他們絕無造反的可能,更不會危及子孫。如果沒有這點智慧,那怎麼去做一個開國領袖?開創無上基業?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屬於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絕不是空口白來的!秦始皇沒有殺過功臣,漢武帝也沒有害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宋太祖趙匡胤倒是對武將有防範之心,弄了個“杯酒釋兵權",以皆大歡喜收場,也算是乾的不錯。

    在這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與劉秀有的一比,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局面,手下大臣不但沒有遭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可悲下場,反被太宗皇帝描繪成圖畫掛在了“凌煙閣"功勳閣內受到瞻仰紀念。比如大臣魏徵,李世民把他比作一面鏡子。但也有不少皇帝屠殺功臣,比如淮陰候韓信的遭遇,世人都說呂后殺韓信,但如果沒有劉邦的意思,呂后敢下手嗎?這其中固然也有韓信的個人原因,但漢高祖殺功臣,也是一個抹不掉的歷史汙點。再比如明朝的火燒慶功樓,這把火燒的狠辣決絕,一方面可能“這夥人”跟隨朱元璋奪取天下,皇帝坐上龍庭之後,他們失寵而嬌難以管轄,以後又怕再生不測之事端,如今大功告成,沒用了,需要“火藏”起來……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皇帝對手下的猜忌之意。這個就叫帝王權術,沒辦法,皇帝也是人,各有不同嘛!

    因此,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很多,但是能夠排得上名次的,也只有這四位。那是有一定道理的!

  • 3 # 立公子

    老家親戚的一句酒話,引出了位面之子,啊不是,是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的掏心窩子話。

    光武帝劉秀從一個放牛娃,中興漢室,為老劉家延續了將近200年的江山。

    實在是厲害的不得了,一代代的雄主如李世民,如朱元璋,都是他的粉絲。

    他的出身是不容置疑的,和劉備同為景帝一支,當然他是長沙王劉發這邊的。

    由於推恩令,父親早亡(公元三年),及王莽篡漢,

    九歲的劉秀成了放牛娃。

    這導致:

    光武長於民閒,頗達情偽,見稼穡(音:色。老陳一直念強,這回改了,哈哈。)艱難,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務用安靜,解王莽之繁密,還漢世之輕法。《後漢書》

    劉秀登基之後,衣錦還鄉。

    請老家的親戚喝酒吃飯。

    結果老家的親戚吧,可能是喝多了,說了一句酒話,

    大意是,小三子啊,看你小時候,不像個有脾氣的人啊,

    做事說話,柔柔順順,跟個大姑娘似的,

    沒想到你能有今天啊!

    旁邊的人嚇壞了,這說的什麼話啊,

    怎麼把實話說出來了!紛紛裝著不認識他。

    沒想到劉秀聽了哈哈大笑:“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兩千多年後的我們,真得感謝劉秀的這位窮親戚。

    不是他的酒話,咱們就聽不到劉秀這掏心窩子的話。

    對,劉秀就是以柔治理了王莽留下的爛攤子,以柔化解了多少開國君王解不開的“殺功臣”的難題。

    三方面吧,咱簡單說對老百姓和對戰爭的態度,細說對功臣的態度。

    1、對百姓柔,把田租減到漢景帝時候的三十稅一。就是稅率為1/30,就是3%。

    機構,交的稅少了,國家機器咋辦啊,好辦,人口經過長年的戰亂,也少了,不需要那麼多當官的了,留個百分之十吧。

    善待奴婢。男為奴,女為婢。對戰亂中不得不賣身為奴婢的,按自願原則,想回家就回家,誰也不能攔著。(又得民心,又解放了生產力,又擴大了稅基,一舉三得,好!)

    2、不輕易發動戰爭。“每一發兵,頭須為白”,那意思,咱還是別輕易打仗了,打一回,我老一回。將軍們一聽這話,誰還好意思提打仗的事啊。

    3、這就是如何解決功臣的問題了。

    a、重賞,跟著一塊打江山的,一個也沒落下,最多的,四個縣的稅收都歸你!

    b、聯姻,劉家和二十多個功臣都結了親家,那真是做到了我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

    c、鼓勵早退休。以特別能打仗的那個耿弇(音:燕)最典型。

    d、改行,這個好理解,放下兵權,當個地方官去吧。

    一代偉人也誇他:中國最會用人,最會打仗,最有學問的皇帝!

  • 4 # 駱九天

    劉秀不殺功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們先看下劉秀的生平: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6年臘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蘭考),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劉秀在家鄉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從此不難看出劉秀不殺功臣的原因:

    1、劉秀是自己起兵,帶領的功臣大多是自己手下用的得心應手的人,有新一朝的治理和戰爭導致人才凋零,捨不得殺。

    2、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原因,劉秀出身高貴,是西漢劉氏苗裔同時也是統領這幫人的大將,立國後這些手下的臣子也得到了應得到的,沒有反抗的理由。統軍大將有足夠的威望和自信可以駕馭這些將領,後世的趙匡胤和他做的一樣,只是太小家子氣,這也是趙匡胤出身不如劉秀的必然結果。

  • 5 # 嶽小道

    劉秀作為最偉大的開國皇帝之一,拼殺下來的天下,怎麼可能是心慈手軟的主,歷代開國君主殺功臣,無非是為了國家安定和子孫更好的統治,之所以劉秀不殺功臣是他的才能無可匹敵,對自己的一種自信,不屑於給自己新增殺功臣汙點,要知道劉秀統一天下,僅用了兩年半啊!二是劉秀當時還非常年輕,完全有時間有能力震懾群臣,他的這兩點歷代開國君主無一人做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感冒發燒一般都是什麼情況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