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樂享人生
-
2 # 點點心吧
一行白鷺上“青天”,而不是上“藍天”,我不知道有沒有更深的寓意,只從文字探究,“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是比藍更深的顏色,“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青”指更高遠的地方……這行白鷺是要飛到更高遠的更深的天空吧,又豈是翠柳之鳥能明白。
-
3 # 阿財姐姐
藍天白雲,是我們現代人非常熟悉的說法。提到天的顏色,就想起各種各樣深淺不同的藍。我們熟悉的藍,更多的是顏色的稱呼。如果不提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青天”之類的詞語,平常人大概是會把“青色”和“藍色”分得很清楚的。
而古詩文裡,“青天”一詞的出現頻率卻很高。典型的就是題目中所說的:一行白鷺上“青”天,而不會說:一行白鷺上“藍”天。
古詩文中為何多用青來指代藍?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青”在古代指代的顏色範圍比現在廣得多。可以說古代的“青”色,把現代的很多“藍”色都包括在內了,如著名的“青金石”,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明明是藍色的石頭嘛!而藍字一開始指代的是植物名,透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青色的顏料,所以有那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是到了後來,藍色才慢慢從青色這個大家庭中分離出來,再加上“碧色”中的一部分,單獨組成了現代人更熟悉的藍色家族。
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五色”之說,稱為“正色”,而“藍色”則不在“正色的範圍之內。五色為青、赤、白、黑、黃,分別對應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土,對應方位的東、南、西、北、中,對應五臟的肝、心、肺、腎、脾......不只是單純的做為顏色,而是承載了中華文明的相當一部分文化和政治內涵,哲學的意味也相當濃厚。
不但如此,五色還分別對應傳說中的五帝,其中,東方之神就是青帝。對於五帝的祭祀,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大事。
另外我有個小小的想法,不知對錯。從聲調的角度來說,“青”和“藍”雖然都是平聲,但細品起來,在這一句詩裡,陰平的“青”和陰平的“天”,讀起來好像比陽平的“藍”和陰平的“天”,感覺更加順口。其實古詩裡,用“藍天”的也不在少數。如同為杜甫的詩作,另一首《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中,就有“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臺”的句子。還有諸如“雨江洗出揉藍天,結璘下鋪白玉筵”,“來從蔚藍天,步入東華宮”等等,不勝列舉。
-
4 # 梧桐樹邊羽
我們常說藍天白雲,為什麼古詩說:一行白鷺上青天,而不是上藍天?
這個問題我們在讀古詩的時候都曾經遇到過,但是並沒有去思考是為什麼。一般都是預設“青天”就是古代用來形容天空特定意象詞,發展、延伸出天道無情、公正無私,所以後來戲文裡面都稱清官為“青天大老爺”、“包青天”,我們都已經以習為常了。
不過用流行的一句話來說:“百因必有果”,我們追根溯源,來看看是為什麼?
“青”字在周代中期的“吳尊”(酒器名)上的金文的字形是由上“生”下“丹”兩部分組成。以“生”表音,以“丹”表意,是形聲字。“生”“丹”合而為“青”,本義是草木的顏色(“丹”是泛指顏色)。
所以,“青”一直就是一種顏色,只不過這種顏色呢,指代比較模糊,因為早期表意不精準,草木是什麼顏色?有可能是綠色,亮一點是藍色、深一點是深藍,再深一點是烏青,甚至黑色,這都是草木之色,所以統統可以用“青”來指代。
“藍”字原本不是一種顏色。這也是個形聲字,上“艸”,下“監”,“監”意為“監視”。“艸”與“監”聯合起來表示一種可以提取用來監視、警示的顏料的草。多指蓼藍。《說文》裡面:“藍,染青草也。”《詩·小雅·采綠》中提到:“終朝採藍”都可以看出“藍”實際上就是蓼藍一類的提取顏色的草。
而《荀子·勸學》則更明確地說出了“青”和“藍”的區別:“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是說青這種顏色是從“藍”這種草裡提取的,但是卻比“藍”顏色更勝。
古人為什麼作品裡面提到的都是“青天”呢?
因為天的顏色並不止有靚麗的藍色,天空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色,藍色只是天氣最晴朗的時候的一種顏色,而其他狀態下的顏色都是更深沉的,甚至烏雲壓頂之時完全可以用黑天來形容,正是這種多變,讓古人選擇了顏色泛指比較寬的“青”來形容天色,而不僅僅是天色最亮的“藍”。
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當然,形容好天氣的時候,古人還是不吝嗇用“藍”字的。比如杜甫的《冬到金華山觀》:
涪右眾山內,金華紫崔嵬。
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臺。
這就是天氣確實很好了,詩聖都直接用上“蔚藍”了,“蔚”又是什麼意思呢?茂盛,薈聚,盛大的。“上面有大片大片亮藍的天空,光色垂下來擁抱這白玉瓊臺。”藍天白雲,玉宇乾坤的景象躍然紙上,漂亮。
這也是杜甫的詩,很顯然“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天色就不是這種“蔚藍天”,而是要偏深沉、寒涼一些,這樣才會符合後面的“窗含西嶺千秋雪”。
詩人在選字詞的時候是要做整體考慮的。
當然,還有很多詩詞也是用“蔚藍”來形容天色,但是這種天色相對於能代表所有天色“青天”來說,還是少而又少。
而且我們注意一點,寫詩詞大多是有感而發,而這種“感”呢,百分之八十是心中有塊壘,有憂愁、有相思、有悲傷,才會激發詩人們的創作,所以大部分時候當詩人的心境帶入到自然景物中去的時候,不管是離情別怨也好、憂國憂民也好,靚麗的藍色天空總是不大合適的,當然是“青天”更好。
烏雲壓頂,萬馬齊喑,相思可悲,志氣可慨。
久而久之,“青天”就成了古詩詞的固定意象了。
回覆列表
其一:青天裡有清天的意思,作者不敢直接抨擊當時的統治者,只能隱含其意。
其二:“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
其三:在《古漢語字典》中“青”的意思是:藍色。“藍”在上古漢語中不表示顏色,只用來指可以作染料的植物,這種染料染出來的顏色就是“青”,所以有“青出於藍”之說。還有“蒼”是深藍;“碧”是淺藍。
其四:撥開雲霧見青天,撥開雲彩和霧就能看到青天(藍天),青天借指詩人希望達到的目標或希望取得的成就。
以上個人觀點,不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