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芳華舞姿
-
2 # 李少言
是一種藝術現象,它是藝術自身內部的規律性運動和發展。不同的藝術思潮在矛盾鬥爭中共同促進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一種新的藝術思潮的產生往往影響到該時期藝術觀念和藝術創作方法的變更,從而導致新的藝術流派的誕生。但是,藝術思潮與藝術流派並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在同一藝術思潮影響下,往往有幾種不同的藝術流派並存。在同一藝術思潮內部,也會有不同的藝術流派。藝術思潮之間的鬥爭,歸根到底是不同政治力量、不同思想觀念在藝術領域裡的反映。
-
3 # 夢想小可愛123
對於當代藝術作品,我當然理解他們在表達什麼,也明白他們表達的方式和技巧,也能感受得到那些外延資訊,這並不是很難的一件事,只要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基礎。但我並不覺得它們有什麼價值,我為什麼要透過欣賞藝術品這種低效率而又含混不清的方式來了解這些思想。去掉這些藝術品身上的所謂“理念”、“精神”、“思想”。
當代藝術的核心是以藝術作品為載體傳遞各種思想,講究的是使觀眾產生的感覺與衝擊。然而平心而論,我完全不覺得這些“感覺”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以至於非要透過欣賞藝術品的形式來獲得不可,這完全是走上了邪路。就好像一個聾子非要成為一個歌唱家一樣,你再努力,再有天分,也唱不出Teana之音。作為載體,你的藝術品再牛逼,其所蘊含的思想深度也被幾頁文字超越。作為藝術品的價值所在,其內涵也完全不適合透過藝術表達。最後只是得到了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結果。
我一直認為,繪畫、雕塑等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核心價值仍然是作品本身,現在反而是電影遊戲娛樂產業的視覺效果從業者們,繼承併發揚了繪畫形式的優點,透過各種影視作品展現了這種藝術形式的魅力與美感所在。
-
4 # 黃智637
藝術是按美的規律性,表現出思想內容的審美藝術性。藝術思想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思想決定著藝術,藝術又反作用於思想。藝術作品離開了思想就是唯心主義藝術,若離開了藝術就是擺設品,藝術是思想性與藝術性和諧的統一體。
藝術的思想性,是作品的內容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展現出來的真實性。取決於藝術家思想的高度、三觀正、對社會生活認識的深度,與藝術家的審美情感和藝術風格相結合,創作出具有思想性與藝術性相融合的高度完美的藝術作品。
藝術思想是反映藝術家的審美思想,藝術家的思想總是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形象緊密相連。藝術家的思想在藝術創作中,總是伴隨著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行藝術創作,表現出藝術作品的思想主題和藝術特色相互統一的審美價值。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要求藝術家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深入社會生活體驗出現實的感悟,收集有典型的素材,以自己的審美思想、藝術手法、藝術風格創作出人民大眾喜愛的審美理想的藝術作品。
-
5 # 人間四月天lihuan
有,第一次聽是在高中語文的閱讀題中,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本文作者想表達的藝術思想是什麼?”。
藝術思想其實就是作者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的深層思想,也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本意。每篇文章想表達的藝術思想都是不一樣的,就像陶淵明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作者這時的藝術思想是想透過表面和朋友飲酒,其實是想欣賞山水美景,作者藉助與朋友飲酒,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的藝術思想。中國古代有很多作家寫文章時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都運用了各種不同的藝術手法,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
就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詩,運用了比喻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對西湖美景讚歎的藝術思想;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作者運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來表達自己和朋友之間的友誼非常深的藝術思想;像“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運用了擬人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對一些付出者歌頌讚美的藝術思想。
綜上所述,我認為藝術思想,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思想,只不過他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把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委婉的說了出來,也就產生了藝術思想這個詞。
回覆列表
透過中國近些年的藝術作品可以看出,藝術家關於人、社會、倫理、道德、政治、經濟、法律、家庭、市場、資本等等社會存在的理解非常膚淺甚至幾不涉及,一些藝術家僅僅停留在個人性的生理或者精神反應,要是停留在中國古典道德、反映論教條的機械闡釋已經算相當先進的了,同時,挪用別人的某些形式,立即就會被貼上“當代藝術”的標籤。雖然有些作品也可以做出非常宏大和中國化的闡釋,但是,並沒有“新”的、“細”的、“智慧”的、“思辨”的元素,從藝術功能甚至從藝術的一般視覺體驗考察,都是沒有多少價值的,這樣的狀況繼續下去,無疑是中國當代藝術資源的巨大浪費。
說某些藝術家“沒文化”還不夠準確,他們缺乏的不一定僅僅是“文化”,甚至是知識、理論等“思想性”的東西,缺乏的是藝術家與社會存在的接觸、參與和考察、感悟、體驗等等。比如,三鹿奶粉作為一個社會現象,更多的觀念是企業和部分個人的道德素質、政府監管體制、法律法規的疏漏等等層面,而將這個事件放到文化層面考察,放到司法公正層面考察,放到社會經濟執行層面考察,甚至放到社會正義與人際平等的政治層面考察的,就比較少。如果藝術家涉及這樣的創作題材,勢必嚴重影響其認知價值的捕捉,如果以此為由頭進行當代藝術創作,必定停留在幾乎沒有思辨“新”意的淺表層面,作品必定也欠缺足夠的“意思”表達,甚至出現與公眾體驗的錯位。再比如,資本的原始積累在中國由後農業社會向前工業社會的轉化過程中的表現形式以及對社會生活、公眾精神、心理的諸多影響,涉及非常深而廣的理論,比如資本的形成與執行,社會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等等,如果藝術家沒有關於資本的理論,對社會、市場的認識必定難以達到本質性深度,難以把握社會執行諸要素的相互聯絡與表現的現實性、合理性,導致某些認知性錯誤。關於文革這一歷史事件的考察也明顯地存在同樣的問題,一些藝術家僅僅從政治體制和封建主義的角度去理解與批判,難以注視文革的歷史性、社會性、文化性以及這樣的悲劇的個體性追索,典型地跟隨了社會主流的悲劇遺忘潮流,所以,很難看到真正具有認知價值從而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有的藝術作品甚至傳遞了錯誤資訊和展現出錯誤導向,不僅沒有積極意義而且對社會公眾十分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