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劍先生

    諸葛亮北伐,是蜀漢當時不得不辦的事情。

    這是證明劉氏政權“正統、合法”性的需要,也是在川中統治的手段。

    儘管曾經取得幾次戰役的勝利,但當時蜀漢政權與曹魏政權總體國力上的巨大差距,註定了北伐不可能成功,實際上,諸葛亮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才說出“成敗利鈍非臣所知”“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這樣的話。

  • 2 # 希望789456123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話了,其實諸葛亮的能力沒那麼強。蜀國弱,魏國強,諸葛亮扶持的是一個弱國。從歷史角度看,大國吞併小國、強國吞併弱國才符合歷史規律,反之只是偶然。所以蜀國亡於魏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3 # 正史漫談

    諸葛亮帶兵確實有一套,在他領兵期間,除了街亭之敗外,在其他幾次北伐期間,基本未處於下風。對此司馬懿曾大為讚歎:在諸葛亮死後,魏軍追趕撤退的蜀漢軍隊時,見到諸葛亮留下的營壘後,司馬懿嘆曰:“天下奇才也。”

    但為什麼每次面對曹魏,蜀軍頂多只能取得戰術上的勝利,卻一直沒有實現戰略上的成功呢?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雙方實力差距太大

    諸葛亮每次北伐,基本帶上了蜀漢的全部精銳。而曹魏的軍力,起碼是蜀軍的四倍以上;就算分配一部分防禦東吳、一部分威懾北方遊牧民族,曹魏用來對抗諸葛亮的軍力也往往具備壓倒性優勢。

    此外,近十萬蜀漢軍人的骨幹和中堅,是劉備一系入川時所帶進去的老部下,“皆數十年之內,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戰爭損耗,蜀漢軍的精銳逐漸減少,在趙雲死後,能夠獨當一面的武將只有魏延,但其風格不符合諸葛亮要求。

    曹魏軍則一直兵強馬壯、人才濟濟。這就意味著諸葛亮一人要對抗曹魏的數名領軍人,其臨戰反應不可能面面俱到,錯失戰機在所難免。

    二、後勤問題

    戰爭拼的就是後勤,這裡指的後勤問題包括兩方面。

    其一,蜀漢只佔據一州之地,卻要對抗雄踞北方八州的曹魏。在人口、耕地面積就是生產力的年代,蜀漢軍的糧草絲毫支撐不起與北方的持久戰。

    其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數次北伐,都在佔據了一定優勢後,由於糧草不繼而被迫撤軍。後來他採取了就地搶奪曹魏糧草的戰略,但這種方式太具有偶然性,不能支撐大軍的基本所需。

    三、諸葛亮穩妥作風

    與《三國演義》中的傳說相比,正史中諸葛亮的作風是“諸葛一生唯謹慎”,特別是劉備託孤之後,他對蜀漢的那點家底更加小心翼翼,行軍打仗一向以穩妥為上。所以在他領軍期間,蜀漢軍隊從未遭受過重大失敗。

    但是,在面對實力更強大的曹魏時,循規蹈矩只能獲得戰術上的小勝;若要達成戰略上的勝利,只能寄希望於一定的賭博精神、冒險行動。

    實力決定一切。所以,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漢軍精銳的老去,魏、蜀力量差距進一步拉大,蜀漢軍更加沒有取勝的可能。

  • 4 # 梨叔說史

    諸葛亮以一州之地抗衡曹魏,先後五次北伐,實行以攻待守,算得上積極防禦。這也是無奈之舉。蜀漢的實力,在三國中最為弱小。尤其是劉備伐吳失敗後,蜀漢的精銳喪大半。也就是說劉備留給諸葛亮的家底比較薄。有多大的產業,就做多大的買賣。諸葛亮就算是有通天之能,也變不出超過曹魏和東吳更多的兵馬來。

    而且益州這個地方,環境優越,沃土千里,非常容易讓人喪失進取之心。諸葛亮屢次興兵,無非是使蜀軍始終保持鬥志。如果實行韜光養晦的國策,蜀軍多半會失去戰鬥力。諸葛亮只好積極進取,屢屢北伐。在他的教訓下,蜀軍的戰鬥力在三國中還算是較強的,而且吸納了不少西南少數民族參軍。

    諸葛亮雖然有所斬獲,但是,他所取得的勝利,無非都是一些小打小鬧的勝利,只是損傷了曹魏的皮毛。也就是拔了人家一點羊毛,自己還損失了不少。而且諸葛亮是興全國之力北伐,而曹魏只是分兵拒敵,沒有調動全國的軍隊,就把諸葛亮消耗死了。

  • 5 # 一斗書生說歷史

    諸葛亮其實五次北伐,斬獲並不大。

    第一次北伐,雖然開始佔領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但是因為後來馬謖失街亭,諸葛亮被迫撤退。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被郝昭擋在了陳倉,也沒進展。退兵時斬殺了魏將王雙。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派陳式攻取了武都、陰平兩郡,算是小有斬獲。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圍攻祁山,因為李嚴運糧不至,被迫退兵。退兵過程中設伏,斬殺魏將張郃。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斜谷,在五丈原和司馬懿對峙,最後病逝。

    這樣的戰績,實在算不得光彩。

  • 6 # 尊曰睿九州懿友韶白雲

    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他的後人劉備也現學現賣,和劉邦一樣以四川為基地發展。

    但是,劉邦有能力團結大多數,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把項羽手下的許多人才全部都拉到了自己的陣營中。還有,兵不厭詐,鴻溝和議後,項羽引兵東歸,劉邦卻趁這個時候突然撕毀盟約,追擊項羽,項羽被迫率楚軍向垓下後撤,項羽軍在垓下突圍後,來到烏江,因為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拔劍自刎。從聰明的角度,劉備不如劉邦,曹操和劉邦有的一比。

    此外,韓信破齊使項羽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疲於奔命的情況,劉邦乘機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團結他去攻打楚軍,統戰工作一流。

    相比之下,劉邦劉備雖然都姓劉,基地都在四川,劉備和諸葛亮卻比劉邦差了十萬八千里,劉備沒有和盟友搞好關係反而和東吳大打出手最後死在白帝城,諸葛亮出祁山的行動也是基本沒和吳國有任何軍事配合互動。

    所以,諸葛亮北伐收效甚微,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甚至被名不見經傳的郝昭擋在了陳倉,沒有進展,沒有辦法。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斜谷,在五丈原和司馬懿對峙,最後病逝。

    這樣的戰績,是在算不得光彩。其實諸葛亮比之關羽是遠遠不如的,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襄陽,攻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進而包圍樊城。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麋芳、士仁都背棄關羽。隨後大好形勢瞬間崩潰。

    所以,諸葛亮不如關羽,劉備劉禪遠不如劉邦,失敗其實是早就註定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曼聯為什麼能在客場局面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逆轉尤文圖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