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35861683800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基本可以說是佛儒道三家的共融。幾千年來,三家互相爭鬥攻擊,互斥異端。但是在鬥爭的過程中,也不斷在交融。最初,三家的分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可是互相學習借鑑之後,尤其宋代以後,讓我們感覺三家的思想似乎界限不那麼清楚了。於是現在經常聽得到一種聲音:“三家歸一”論,認為三家的思想只是表面的不同,最後的根本還是一樣的,什麼“白藕開紅蓮,三教本一家”。其實,這種理解非常錯誤,三家的思想區別很大,恰恰是由於互相影響的原因,以至於表面看來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暫且拋開宗教性不談,也不談迷信層面的東西,只從哲學層面看,三家思想的區別便清楚呈現在我們眼前了。哲學必然牽涉到最基本的兩個問題,也就是世界的本質(世界觀),落實到人層面的價值取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 儒釋道是講:一是老子,二是孔子,三是釋家,正好代表了中國三教: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以釋家為代表的中國佛教。 儒家最主要的是一個字:“倫”,也就是倫常。封建社會由於人們所處社會地位和階級的不同,每個人都應各安其位。儒家認為天下一盤棋,上天把你擺放在哪裡,賦予你什麼權力、職責、義務,那麼你就遵守履行屬於你的責權義,你就要樂天知命,這其實就是最早的“螺絲釘理論”。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煉的“命”―――是意義完整的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機器,有這樣的“命”或人生,你這個人才算是活得有價值,你要修一個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過得有價值。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哲學家。《道德經》的每一句話都是“道”。老子可能三五個字就夠我們用一輩子。現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實還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觀點,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之類,就是我們常說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和“大樸不雕”,這既是老子“無為”的政治主張,也是老子對於個人修養的治學主張。 佛家講的是“見性”。“性”是什麼?是“心性”,也就是修養。佛家有七個字:“見性、救世、通萬有。”見到你的心性,叫“內觀內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盞探照燈,來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它的一種很客觀的修煉方法。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戒是有所不為,不能說謊話、不能殺生、不能做壞事之類。定是不為萬物所擾,哪怕泰山塌下來,我也不為所動。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會產生智慧,就是所謂的“定慧雙修”,不定就不能產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後又可以更好入定。佛學是非常高深的古典哲學,而佛教是一種非常嚴格的宗教形態,這樣,“佛”就包含了佛家、佛學、佛教三個東西,家、學、教三者都有了,形態是最完備的。佛教佛學的主要東西是什麼?可以用乾隆的話來概括,乾隆給北京的五塔寺寫的一篇記裡頭是這樣說的:“塔,標義;經,標口;佛,標身。”意思是說,佛廟裡的塔代表的是佛教崇高向上的意義;佛像代表的是佛的形象,告訴你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佛經代表的是佛祖的嘴巴,告訴你他講過一些什麼的話―――前兩者是外在形式,它的精髓在於“經標義”,佛經(包括一個偉大的中國宗教家惠能的《壇經》)就和儒家的《四書五經》或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一樣,是偉大的思想寶庫。 經過長期的演變之後,儒、釋、道三家已經互相滲透、互相同化,某種程度上已經“三教一體”了。少林寺有一個供奉釋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對聯是:“百家爭理,萬法一統;三教一體,九流同源”,少室山還有一幅對聯:“才分天地人總屬一理,教有儒釋道終歸一途”,概括得很到位,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出發,但最終我們能達到共同的目標。   從對個人的修養角度來說,三教說法不同,但勸人為善和勸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養生、遁世、窮萬物。”釋家(佛家)是“見性、救世、通萬有。”這三句話是我自己的概括,不一定準確,但是我想這樣可能好記一點。   也可換一種說法,儒家是盡“人道”,釋家求“佛道”,道家窮(窮通、追究)“天道”。“人道”和“佛道”比較明白,而“天道”是什麼呢?天道應該包括很多東西,例如“天機、天意、天命”,其本義不是講迷信,而是講“天”的規律或自然規律,包括我們已經知道的規律和我們尚不知道的規律。   還可換一種比較方法,儒家叫做“正心”,釋家講究“明心”,道家追求“煉心”。在這背後,儒家講“治世”,道家講“治身”,佛家講“治心”。   再換一個角度來說,三家對世界的概括,儒家講的是“未知生焉知死”、“獨善其身,兼濟天下”,不要去著迷於雲裡霧裡的事情,而要重視現世的修煉;道家講的是“窮盡變化”,努力瞭解世界和社會的變化規律;佛家則講“緣起性空”,不要被外部世界紛紛擾擾的現象所迷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降低手機幀數的方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