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沽酒
-
2 # 艾米Whisky
實際上任何人都會有悲憫眾生之苦的同理心,但一個人經常悲憫眾生之苦還是比較少見的。
一、極度悲觀的人只能看到事物悲觀的一面,又會觸景生情把別人的不幸聯想到自己曾經的遭遇,進而感慨世人之苦。
二、相似經歷的人前面提到同理心,因為自己的經歷就是辛苦的,所以也經常感嘆眾生之苦。
三、智者智者悲憫眾生之苦並不是常人所理解的苦,生活裡收入低、壓力大等都會被常人視為“苦”,但智者眼裡的“苦”卻是相反的,智者感慨為何常人不能學會感恩、珍惜有限人生的每一天喜樂地生活,為了追名逐利把自己搞得很辛苦是沒有意義的。
-
3 # 快樂抗癌的Ms陳
佛祖為什麼說很慈悲,因為佛祖一直悲憫眾生之苦,但是佛祖卻是個無情而有大愛的人,大愛是什麼,是包容一切的心,而無情什麼,當你做到無情的時候你才能看不到自己,不為情所困,你才能去悲憫眾生之苦。
現實中的悲憫眾生之苦的人,你可以說是消極主義心態,喜歡同情別人的遭遇,用別人的痛苦來安慰自己的心理,虛偽的偽善,我覺得是不正常的,錯非這個人真是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然就是一個看不得別人好,巴不得別人都比自己過的不好的心理變態者,到處傳播消極思想,這種人看似慈悲,其實本身就是個悲觀主義者。
-
4 # 了緣160770811
一個人經常悲憫眾生之苦的人,這個人就是發大菩提心的人。要不她就是再來的佛菩薩,再來人。再者是一個修行佛道的人,代眾生受苦。確定一切眾生是母親,他要把自己的健康快樂幸福財富,給予天下如母的眾生。願天下如母眾生的一切痛苦、疾病、災難、不幸聚於他一身他為眾生代受。這就是發了菩提心的修行人。
-
5 # 太早873
我覺得這種人不是很好,因為他總是在傳播著負能量,覺得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現代人生活壓力已經很大了,平常一定有很多煩心事,這時如果身邊出現這樣的人,也會把你帶進負能量的氛圍中,你也會對生活越來越失望。如果你身邊有一個開心果一樣的人,經常能把大家逗樂了!當你有煩心事事時看著他很可能就會忘記很多憂愁!所以悲觀的人圈子會很小!
-
6 # 陳思呈
這樣的人,是不以自己的處境和立場為唯一立場的人,不以自己的利益為重。他的眼睛能越過自己已有的,看到更廣大的與他處境不同的人群,感同身受地體味到他們的悲哀。
王爾德童話中的《快樂王子》就是這樣的人。王子錦衣玉食,他自述:
以前我住在逍遙自在的王宮裡,那是個哀愁無法進去的地方。白天人們伴著我在花園裡 玩,晚上我在大廳裡領頭跳舞。沿著花園有一堵高高的圍牆,可我從沒想到去圍牆那邊有什 麼東西,我身邊的一切太美好了。我的臣僕們都叫我快樂王子,的確,如果歡愉就是快樂的 話,那我真是快樂無比。我就這麼活著,也這麼死去。”
一切在他死後發生了變化。因為他被做成一個雕塑站在很高的地方,這其實是一個隱喻,隱喻他的立場和視野已經產生了變化,他能看到的,就不再僅僅是王宮的牆壁所環繞保護的。
當他開始作為雕塑存在的時候,他仍然光環萬丈,非常漂亮,非常快樂,神采奕奕。沮喪的人們走過來了,凝視著這座非凡的雕像喃喃自語地說:“世上還有如此快樂的人真讓我高興”。
但後來,他看到的越來越多,看到這座城市裡的醜惡和貧苦,那是以前無法進入王宮的一切事物,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遠處的一條小街上住著一戶窮人。一扇 窗戶開著,透過窗戶我能看見一個女人坐在桌旁。她那瘦削的臉上佈滿了倦意,一雙粗糙發 紅的手上到處是針眼,因為她是一個裁縫。她正在給緞子衣服繡上西番蓮花,這是皇后最喜 愛的宮女準備在下一次宮廷舞會上穿的。在房間角落裡的一張床上躺著她生病的孩子。孩子 在發燒,嚷著要吃桔子。他的媽媽除給他喂幾口河水外什麼也沒有,因此孩子老是哭個不停。”
快樂王子讓小燕子把自己身上釘著那些寶石啄下來,飛去送給這些可憐的窮人們。燕子是他的夥伴,是他的眼睛的延伸。因為有了燕子,他看到了更多更多這樣的窮人。
比如,乞丐們坐在大門口,飢餓的孩子們坐在巷子裡望著昏 暗的街道,橋洞裡面兩個孩子相互摟抱著想使彼此溫暖一些,“你們不準躺在這兒,”看守驅趕他們,兩個孩子又跚蹣著朝雨中走去。
燕子把這一切告訴了王子,王子身上的寶石就全讓小燕子啄去送給他們了。在這裡我們可以深入地說一點快樂王子的寶貴。世間可能有樂善好施,那是在儲存著自己的大部分利益之餘,很少有人像快樂王子那樣,使自己最後真正地一無所有,所有的寶石全部分散,變成一個身上灰不溜秋的像乞丐一樣的雕像。市長們都說,這個雕像太難看了,把它拿下來燒掉吧。他真的就被這樣燒掉了。
這是真正的千金散盡並把自己徹底捨棄。
燒掉的時候,快樂王子的心怎麼都燒不溶,人們把那顆鉛做的心扔在垃圾桶。
《快樂王子》是英國童話,而在我們中國,顧城雖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詩人,也有一首詩,跟《快樂王子》有著相近的心態。詩是這樣的
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
我從北方的草灘上
走出,沿著一條發白的路,走進
佈滿齒輪的城市
走進狹小的街巷
板棚,每顆低低的心
孩子和王子,本來都是人世間最快樂的人,但是在王爾德筆下,王子是悲哀的,在顧城筆下,孩子也是悲哀的。
他們的悲哀,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佈滿齒輪的城市,狹小的街巷,板棚,每顆低低的心”。他們的悲哀,正是他們的悲憫,是他們從自己的這具狹小的肉身出發和出離,代入了萬千其他人。
回覆列表
一個人經常悲憫眾生之苦而不歡喜眾生之樂,我想這個人很有可能自己的生活不如意,抑或親身經歷過、親眼見證過災難。
從本性來說此人為善,從性格上來說敏感多情,而從生活態度來說,應該是偏向消極的。
一個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心性堅定的人會下意識地從自己對待生活的角度出發看待事物,若有災禍,更多的心思是放在問題如何解決之上的,總有一種企盼就好像黑暗過了就會是光明。我想這一類人也不同意“眾生皆苦”這一說的。
用一個不甚貼切的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經常悲憫眾生之苦的人我覺得應該改一改他的生活態度,多看到一些“眾生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