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優媽愛分享
-
2 # 育兒蘋果醋
高效的交流需要高效的陪伴!
你不能指望自己從來沒時間陪孩子好好玩,兩個人一說話就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你投入多少,才會有相應的回報,所以在想達到一個目的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應該怎麼樣提高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因此沒有什麼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來給你操作。
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特性是什麼?個性是什麼?愛好和習慣又是什麼?如果孩子愛說話,你可以多語言交流;如果孩子比較安靜,那你就必須透過細節來了解,然後再表達自己的看法。孩子內向,孩子逆反,都是你需要去觀察和了解的。誰也沒辦法給你的孩子提出太過具體的建議!
其次,家長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你是想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還是需要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是要跟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還是什麼別的?這需要家長自己明確目的!切忌太貪心,從最簡單最容易的開始做起,然後再慢慢深入!
最後,交流一開始肯定不會特別的順利。這時候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建立互信和互動的關係。別孩子一個眼神家長就秒辦。需要孩子明確表達的時候就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這樣才能一步步的讓孩子習慣表達!
三歲的孩子一般都不會把自己的心思藏得很深。不管孩子的想法有多荒謬,家長也不要過於指責!可以和孩子說清楚具體的錯誤在哪裡,再一點點的教他社會的規則和大人的想法。他可以不理解,但是需要知道。這樣慢慢的建立互相理解的渠道,切忌呵斥和暴力,孩子還沒有系統的思維,趨利避害是本能。過於嚴厲只會關上交流的大門!
願孩子健康成長!
-
3 # 碳酸遇上鈣
三歲,意味著什麼?
著名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在《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一書中指出如下幾個觀點:
一個孩子3歲之前的生長髮育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
性格: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基本上在3歲之前就已經定型,3歲之後基本不變;
智商: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在3歲之前就已完成60%,3歲之後大腦基本停止發育;
學習:3歲之前是兒童在感知覺、記憶、思維等形成中最為敏感的時期,3歲之後的學習活動將事倍功半;
身高:3歲之前就是孩子身高發展最為關鍵的階段,3歲之前對身高造成的損害將永遠無法彌補。
總結起來就是我們的一句老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前半句。
可見,對幼兒教育方面,中西方達成了高度的一致意見。
孩子的兩歲因TerribleTwo而揚名。俗名:糟糕的兩歲;學名:第一反抗期。實際上孩子的三歲也很有名--HorribleThree(恐怖的三歲)。
那麼,三歲的孩子有哪些特徵?
1. 語言能力飛速發展,從2歲左右的牙牙學語到現在可以整天小嘴說個不停,會講故事、愛幻想、喜歡扮演角色,表達需求迅猛增長。
2. 體力值有很大提升,肌肉控制、精細動作、身體協調和運用工具的能力都增進很多,破壞力得到突破性提高。
3. 有了初步的思考力,喜歡上問為什麼,好奇心增強,在發問和探索中也會常常闖禍。
4. 對時間有一定概念,生活有自己的規律,這種規律比起嬰幼兒期更加牢固,不太容易被外因影響,但好奇心和主動權意識讓他們去探究大人們的生活。
5. 有自己的認知邏輯,傾向於建立自己的規則,用自己的認知來解讀父母的反應,通俗來說就是三歲的孩子會察言觀色,會取悅父母,也會提出滿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要想和三歲的孩子高效溝通,可以試著從這樣:
1. 充分利用孩子的“嘰裡呱啦”,無論是講故事,讀繪本,還是平常的交流中,多滲透規則性的觀念--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可以說這是建立和孩子良性溝通的第一步,當一個孩子無法溝通時,ta更多的是因為沒有規則意識,自我中心感過於強烈。而又規則意識的孩子,父母在表達“可以”或“不可以”時,孩子已經有了第一判斷,溝通就會簡單很多。
2.理解孩子的“放電”需求;三歲的孩子閒不住,很多時候孩子不好溝通,是因為他們的需求很簡單--力氣沒耗完,坐不住。所以,必須要讓孩子在該玩的時候儘可能地玩夠,釋放完該釋放的體力。
3.當孩子總是問為什麼時,正是引導孩子正確探索的絕好時機。父母並非百科全書,當然,即便知道答案也可以假裝不知道。試著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吧,在尋找過程中,多讓孩子去摸索,建立邏輯能力。
4.身教重於言傳,三歲的孩子本來是建立了自身相對穩定的作息、生活規律-何時起床、吃飯、玩樂,學習、睡覺,但常常大人們的生活沒有規律,這也導致了在和孩子溝通這些問題時造成困難,那麼,在有限的相處時間裡,儘量和孩子同步起來吧,畢竟,孩子入睡後,時間又是大人們的了。
5. 多給孩子選擇權,但要在有限的選擇範圍內。三歲的孩子常常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準備兩個選擇吧,這樣孩子會覺得是自己在主導。
回覆列表
比如說,晚上在外面玩,到了該吃飯的時間,你說該回家吃飯了,一般孩子都不願意。如果你強硬著來,說必須回家,那麼孩子可能會在哭鬧或者極不情願的狀態下,跟你回家了。你可以試著給她做選擇,“那咱們再玩5分鐘再走可以麼”?一般孩子都會同意,不同意的可能就提條件,說再玩10分鐘之類的。這都沒有問題,而且會提條件的孩子越聰明,說明她們再想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還有一個溝通技巧就是用做遊戲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你家孩子在看電視,已經看了很久,你不想再讓她看了。這時你說:“不能再看了,把電視機關上!”,孩子肯定會大哭大鬧,說不要關。這時,大人可以採取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想一個好玩的遊戲,說“誰來和我玩…遊戲呀”,如果孩子不來,可能是你的遊戲不具有吸引力。我們家孩子採取遊戲或者讀書的辦法轉移注意力,基本上屢試不爽。主要是給孩子提供一個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她不覺得無聊,就不會總想看電視了。
和孩子的溝通技巧還有很多很多,這方面的書也不少,媽媽們可以多讀讀,以後有機會我再寫個好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