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的指環
-
2 # 江洋文玩天天盤
畫縱長近五尺,上下不留天地,構圖充滿紙幅。繪藤蔓盤纏糾結,墨葉偃仰舒放,自上而下,貫穿通篇,一炷香式的題跋,使畫面更見氣勢。兩隻碩大的葫蘆被安置在畫幅中央,一隻垂掛於下方,高低、前後呼應。葫蘆堅實的體態,加以濃重的色調,突顯出體量和重量感,奪人眼眸。
吳昌碩有詩云“法疑草聖傳,氣奪天池放”,又說“作畫時,須憑一股氣”。畫家以融草篆於一爐的老辣筆法入畫,錯雜糾纏的藤蔓,如龍蛇疾走,橫伸直垂以至翻卷屈曲,筆勢酣暢縱橫,一氣呵成。三隻葫蘆則用沒骨法寫出,在輕薄的藤黃打底後,復以濃重飽滿的色彩刷染,顯出肌理,彷彿葫蘆將成熟時,皮殼剝落形成的斑駁質感。值得注意的是,最高處的葫蘆覆寫於藤蔓之上,從厚重的藤黃中,仍可隱約看到墨葉的痕跡,當是考量後補畫,而恰是這最大的葫蘆,成為畫面的點睛之筆,可見畫家經營的匠心。整幅畫布局、氣勢通盤考慮,渾然為一,洋溢著不可遏止的旺盛生命力。
-
3 # 守本真心
《葫蘆圖軸》款識:依樣。辛酉(1921年)秋九月。七十八歲。吳昌碩。透過款識可以看出,本圖作於1921年,時吳昌碩78歲,為大寫意,一叢葫蘆從幅外棚架上掛下,藤蔓糾繞,果葉參差,墨色滋潤,賦色鮮亮。三個碩大的葫蘆均以沒骨寫成,用色輕重有別,各顯老嫩之姿,量感質感俱佳。墨葉濃淡有序,視託葫蘆藤蔓用筆,奔放不羈,構成旋律,復以洋紅畫兩個北瓜,一上一下,既豐富全幅色彩,又充實構圖。疏密有致,佈局生動,款署“依樣”,寓意詼諧,別有情趣。
上面這段文字,是網上一位叫做:百了無恨
只是對作者將畫作取名"依樣",表達一下我個人的一點淺意。
顧名思義,大家基本認同,此是出自舊諺"依樣畫葫蘆"。葫蘆吉祥,福祿加身,寓意美好。以將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竊以為,此畫作名字並非隨手拈來,而是寓意深遠~
老人書法入畫,詩書畫印,藝壇泰斗。所謂字如其人,畫如其人。"依樣"二字,轉換一下,就是"如同那個樣子"的意思!
佛經雲:如是我聞。如如不動!就是如同"那個樣子"的意思!
"那個樣子"是什麼?佛法講,如來藏,真如本性,是我們出生前本來面目,也是宇宙大道的規律!
我們的一生,就像九大行星一樣,在自己的軌道里執行,"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學者的境界,不再是以畫為畫,已經是以畫入道。要將自己的道韻,融入到畫作中,以期達到"返璞歸真"的境界,也就是"依樣"的樣子~
畫工的最高境界,是把你的心,沉到畫中去,畫中有你,你中有畫,渾然一體,最後,物我兩忘吧~
人過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畫中境界,亦是隨心所欲,如此而已~
-
4 # 颶風1968
吳昌碩(1844年—1927年),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先生畫像
吳昌碩繪畫的題材以花卉為主,學畫較晚,40歲以後方將畫示人。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後又參用趙之謙的畫法,服膺于徐渭、朱耷、揚州八怪諸畫家的畫藝,從中受惠甚多。他酷愛梅花,又喜作蘭花、菊花,晚年較多畫牡丹。水仙、荷花、松柏也是經常入畫的題材。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畫,極富生活氣息。作品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真趣盎然的詩文和灑脫不凡的書法,並加蓋上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於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
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因長得像個“8”字,其腹便便,寓多子多福、繁茂吉祥;更有藤蔓纏繞,象徵碩果有淵,加之諧音“福祿”或“護祿”的緣由,這就叫很多人對它鍾愛有加。對於畫家來說,畫葫蘆是展現筆墨功底之所在。
吳昌碩的葫蘆,畫韻古拙、渾重、豪邁,以氣勝,吳昌碩喜歡,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寫葫蘆,使得整幅畫顯得生意盎然。
吳昌碩 葫蘆《依樣》
藤本植物是吳昌碩最為擅長的題材,尤其以葫蘆令人印象深刻,吳昌碩作畫重氣勢,繪葫蘆更是憑藉那一手極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筆法寫藤蔓,盤紆繚繞,氣機暢旺,畫到興致上,所繪更是得意忘形,最為傳神。他常常給自己所畫葫蘆取名“依樣”,有諺語說“依樣畫葫蘆”。
吳昌碩的葫蘆畫不僅精彩在葫蘆上,有時題款更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吳昌碩 葫蘆《依樣》
此幅《依樣》構圖呈半弧形,花葉藤蔓依勢而下,上密下疏,幾欲撐滿全紙,五隻葫蘆各擇其位,畫幅下端那隻垂枝往下,勃勃生機也。藤蔓於此處彎環向上,為全圖形成俯仰顧盼態勢,既合物理,又合畫理。不經意間已為題款留出位置,十四個字分列三行,筆墨濃淡、字型大小、經營位置,恰倒好處。
以畫題推測,此畫為昌碩先生寫生之作,當然僅僅推測而已。吳昌碩作此畫取諺語“依樣畫葫蘆”,斷其句而全其意,最是此題絕妙之處。精彩的題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幅畫就是如此。在左下角有款曰:“依樣”,寓意詼諧。
吳昌碩灑脫不凡的書法與繪畫相映成趣,右上角一小印與左下角之印遙相顧盼,於細微處見巧思,亦可見畫家的幽默情趣。
回覆列表
吳昌碩作畫重氣勢,繪葫蘆更是憑藉那一手極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筆法寫藤蔓,盤紆繚繞,氣機暢旺,畫到興致上,所繪更是得意忘形,最為傳神。他常常給自己所畫葫蘆取名“依樣”,舊諺謂“依樣畫葫蘆”。吳昌碩繪葫蘆別開生面,是依樣畫葫蘆?顯然不是,這是佐人回味,如意之謂。前幾年,我曾經在一篇短文中戲言吳昌碩畫葫蘆,與其說是吳昌碩選擇葫蘆來作畫,不如說是葫蘆選擇了吳昌碩手中這管毛筆來張揚,就是因為吳昌碩的筆墨意趣與葫蘆的恣意形態最可對應。
齊白石對吳昌碩極為推崇,他也喜歡畫葫蘆,一生畫葫蘆幾十年,一直畫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並且越至晚年筆墨越率性。比如96歲所作葫蘆小幅,兩隻葫蘆垂枝藤葉間,大筆楷楷,色墨淋漓,燦爛而熱烈。他也有“依樣”的葫蘆,比如89歲時就曾在一張隨手拈來的紙上畫下兩隻簡筆葫蘆,名曰“年年依樣”,其實他的用意與吳昌碩一樣,乃斷其句而全其意,即“年年依樣,歲歲如意”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