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還有什麼公司是騰訊不能買的?”一位創業者在聽到騰訊可能收購愛奇藝的訊息後感到震驚。 如果說這則訊息還多少帶有不確定的成分,那麼騰訊將會推動虎牙、鬥魚、企鵝電競“三合一”,則幾乎是可以開始倒計時的事情了。今年4月,騰訊通過加大投資,同時成為了虎牙和鬥魚的最大股東。 騰訊正在催生一批新的巨頭。在騰訊“投資+併購”的資本大網下,越來越多的騰訊被投公司,在2020年成為龐然大物。 按照6月24日收盤價,目前中國市值前五大網際網路公司分別為: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京東。其中,除了阿里自成一派,剩下的四個,都是所謂的“騰訊系”。

11
回覆列表
  • 1 # 南池子

    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

    畢竟,這是個殘酷的現實社會。

    行業發展,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到底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造就時代?

    很明顯,是時代造就了英雄,英雄是抓住了時代的機會而已。

    如果沒有馬雲,也許會有李雲或張雲,甚至可以被ebay做大。

    馬雲的努力,擊敗了對方,抓住了時代,成就了自己。

    馬化騰也一樣,如果馬化騰不努力,不會說沒有IM的,只是是誰做的IM而已。

    那麼未來呢?

    未來不斷出現新的商業機會,都是在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中,催生出來的產物,並非某一個人說否定可以否定的。

    這就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新事物的出現,是必然的。後面只是如何抓住新事物而已。

    大公司的無奈,以及商機的抓取

    那麼作為騰訊,肯定是希望抓住任何一個新事物的。這不只是開疆拓土,甚至是保命!

    試想,如果出現一個顛覆性的新事物,那很難說過去的商業帝國會如何。

    就好像蘋果的手機,直接給諾基亞畫了個句號!

    更誇張的是,數碼相機也被畫句號了!

    所以,在新時代,就需要不斷抓住新的商機,否則再大的商業帝國也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但是企業大了之後,內部關係往往比較複雜。在追求規範化的過程中,效率就會降低。

    在推動SOP的過程中,帥才逐漸降維成將才。

    所以,大企業內部孵化專案,聽起來很性感,實際非常骨幹。

    這也是很多大企業會形成產業投資資金,去對外投資一些優質資產的原因。

    畢竟,小企業雖然小,但是靈活!而且,為了活命,真的是很拼很拼。

    所以總結起來,大企業有資源,小企業有活力。

    大企業投資小企業,成為了一個生態。

    投資的邏輯,商人的現實

    那如何投資呢?

    很多人以為去把一個BP講好,就可以拿到投資。

    只能說這是很童話故事的想法,太單純了。

    對於投資人來說,投資很簡單,就是如下三步:

    1、選賽道。

    也別扯聽不懂的事情,聽不懂容易犯錯。

    那就投聽得懂的。比如,現在短視訊火,那就投短視訊唄。

    其他聽不懂的,雖然可能成功,但是失敗概率更大。

    2、種子選手。

    有了賽道,就開始選優等生。

    很多人說什麼IDEA,別,太單純了。

    在賽道確定之後,只看誰跑得快!

    所以,投資人會把錢砸到跑得比較快的前幾名裡面去。

    為了降低風險,那就多拉幾個基金一起投,這樣大家的風險就是分散的。

    基金和基金之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基金彼此之間相互站臺相互合作的原因。

    3、投資節奏

    剛開始跑得快,不代表未來跑得快呀。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少賭點。確保的賽道賭對了,然後你比別人快,就賭贏了。

    然後隨著業務發展,從天使輪,到A,再到B,一看資料越來越性感了。

    業務和後面的人拉開了。那麼後面贏的概率更大了。於是就再多投點(追投)。

    當你足夠大的時候,一方面是勝券在握了,另一方面是對人依賴性降低了。

    那麼投資者肯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你說投資人會如何做?

    所以,投資的江湖,沒那麼多故事,

    也沒那麼多爾虞我詐,只是大家都很現實而已。

  • 2 # 職場大俠

    雖然,京東,美團,拼多多都是騰訊大力投資的公司,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屬於騰訊系。雙方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騰訊最賺錢的部門是遊戲,但是能影響騰訊命脈和未來的還是在社交領域。如果沒有,微信,QQ這類社交產品為基準。騰訊的其他產品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所以,另外三大公司也是基於此與騰訊進行了深度合作。

    從實際來看,美團王興,拼多多黃錚,京東的劉強東哪個是甘於俯首稱臣的人呢?但是,從領域上來說,拼多多的下沉電商,京東的中端電商,美團的生活配套,無一例外都是需要騰訊的社交領域的支援。

    不過騰訊和阿里的投資上還是有一些區別而言的:

    一個全面控制,一個放手經營

    其實阿里和騰訊投資的公司差不太多,但是阿里巴巴投資的公司有實力的基本上都被阿里收入自己囊中,成為自己的子公司或者事業部了。例如:高德地圖,哈羅單車,餓了麼,優酷土豆。

    反觀騰訊,只投錢不干涉經營。而公司原來的核心管理團隊基本上得到了保留。最簡單的來說京東吧,劉強東擁有的股權並不多,但是卻能完全控制公司。就是這些投資方把股份的投票權授予了他。才讓劉強東有絕對的權利。

    全面控制和放權經營,這兩個各有各的好處。全面控制後,內部競爭基本上就沒有了,而且公司也能大膽的持續投入。但是,這樣也會導致公司高層,與投資企業的高層因為理念問題而分道揚鑣。阿里系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當年優酷的創始人古永鏘離職。

    反觀放權經營的騰訊,讓投資企業原有的經營理念不至於大變。讓消費者不會因為公司的變動來改變自己的使用習慣。這是他們的優勢。不過,雖然這幾家企業發展得很快,但是騰訊都是通過減持股票來獲得收益。

    如果你是一家企業的老闆,你會選擇投入誰的懷抱呢?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裡會覺得阿里的投資沒有勝算了。當然不是。阿里其實還有王牌沒有打出來呢。

    阿里手中還有一張萬億級的王牌,還沒有上市。一旦上市不出意外可以超越美團,京東,拼多多。成為騰訊和阿里之後的第三大市值的公司,那就是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現已更名“螞蟻集團”預估市值2000億美元。

    大家基本上都有用支付寶,支付寶就是屬於螞蟻金服旗下的產品。所以,螞蟻金服我就不用過多給大家介紹了吧。

    然後,阿里還有一張王牌,就是阿里雲。阿里雲的估值也達到了近千億美元,阿里雲已經佔了國內雲市場的半壁江山。

    所以,如果這兩大子公司上市,阿里在投資企業上基本可以又跟騰訊回到同一起跑線。而且,這兩個公司就是阿里自己的,不像騰訊那樣弱控制。而且,這兩個也是阿里的核心業務,未來肯定會進一步加大投入的。

    騰訊系和阿里系以外,還有第三極即將加入!

    大家都盯著騰訊和阿里兩座大山死磕,卻沒有注意中國網際網路新的第三極已經崛起。與百度的落寞相對應的是位元組跳動的蒸蒸日上。

    說在最後,騰訊和阿里雖然競爭很激烈,但是在很多方面也有不少合作,例如共同投資了 滴滴,眾安保險等新興的行業獨角獸公司。他們都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網際網路巨頭們之間通過競爭不斷推出一些高科技產品。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國家的競爭力。

  • 3 # 迷戀芬芳

    騰訊的投資,大部分是少數股份投資,並不謀求對被投企業的控制權,更像是廣結善緣式的投資方式。這一點與中國網際網路另一巨頭阿里有很大的區別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騰訊近幾年的投資戰略?在騰訊生態化的戰略中,騰訊的投資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接下來,我們先從騰訊的業務發展、行業發展和競爭環境中理解它的投資戰略,然後,再看看面對未來,騰訊的投資戰略會有什麼樣的挑戰。

    從最新的財報看,騰訊投資的收益佔到總利潤約三分之一的份額,目前的投資業務已經不是騰訊的一個補充性的、輔助的業務,而是幾乎和產品一樣重要的支柱業務了。

    其實,不只是騰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主營業務之外開展投資業務,並且投資業務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風險投資(CorporateVentureCap-ital,CVC)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趨勢。在產業變化快,產業週期短,創新活躍的領域,比如網際網路、高科技領域,非創投公司做投資的比比皆是,甚至創立沒幾年的創業企業,都在一手融資,一手投資。

    應用投資工具,充分建立股權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這是企業在高速變化的產業環境中求生存而逐漸習得的能力。與傳統的獨立創投公司不同,企業創投更強調與自身價值鏈的協同。它所關注和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在高速變動的環境中,如何儘量地分散風險,如何最大化捕捉機會。

    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時代,產業發展不再像過去那樣緩慢,而是和企業的發展變化在同一個時間尺度上。企業的外部競爭環境會頻繁地劇烈變化。這個時候,企業就不得不面對“紊態產業環境”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從創新來看,企業投資行為也是永葆創新活力的一種努力。

    於是,很多像騰訊這類的企業,如小米、阿里等,通過企業投資行為,促成不同企業之間協同合作,都有藉此促進開放式創新,以期望保持敏銳和創新活力的一面。

    騰訊是從社交起家的,相比之下,社交是個非常複雜的行為,不容易歸納整理出清晰的“典型”場景,它聯絡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反思生態

    集合不是生態。生態肯定不是某些元素的簡單羅列,多個事物簡單排列到一起,不能稱之為生態。遺憾的是,我們看到很多表述,把“生態”換成“集合”並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生態至少有以下兩個特徵:多主體;多層面的互惠結構。

    生態肯定不能用來描述單一企業的多元化,生態是多個主體共同構建的。多主體意味著會有多個目的,生態要允許不同的主體追求不同的目的。

    多個主體聚在一起並不會直接成為生態,生態之所以會成為生態,要有一個維繫其存在並運轉的結構。生態要有“協同效應”,參與方要能獲得這個商業生態外所沒有的額外收益。生態要有一個多層面的互惠結構,使得在不同“生態位”上“討生活”的參與者都能獲益。並且,一個生態提供的連線越多,互惠結構的層級越多,這個生態就越強壯,越能抵禦風險、化解危機。

    通過少數股權投資,騰訊與被投企業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這些“合作伙伴”之間的連線不能僅僅停留在股權聯絡上,通過資料流動加強相互之間的關聯,這是搭建生態的必要一環。

    由於騰訊的巨大體量和複雜的業務構成使得它相比其他企業更早地遇到搭建產業生態的關鍵難題。無論騰訊的探索如何,這都會對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和形態產生巨大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網很慢,如何用手機檢視都有多少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