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蜀道難,意思就是蜀地難行。對於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而言,蜀國的蜀地就是易守難攻。不過蜀漢雖然易守難攻,但是在三國時期三國鼎立的局面,蜀卻是第一個被滅亡的。

    那蜀道難,為什麼三國時期第一個被滅的會是蜀國呢?

    首先,蜀道雖難,蜀漢雖然易守難攻,但也並非不能攻破,比如劉備也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才取得蜀地的。

    同時後來的蜀漢政權的統治者,也就是因為蜀道難,才放鬆了警惕,讓敵人有機可乘。當時鄧艾和鍾會一起進攻蜀漢。而鄧艾卻偷渡陰平。

    當時蜀漢就是因為覺得陰平難行,所以在那裡放鬆了戒備,最終導致鄧艾偷渡成功,而進入成都,之後劉禪投降,後來姜維又被殺,蜀漢就徹底滅亡了。

    其次,蜀漢雖然曾經在軍事方面是處於主動的地位,但是後來蜀漢卻開始衰敗。所以後期的蜀漢勢力在當時三國之中,也算勢弱的。

    最後,當時的魏國雖然是由司馬氏掌權,但在司馬氏掌控下的魏國勢力還是很強的。而蜀漢勢弱,同時蜀漢也地貧民稀、人才凋零。

    再加上當時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姜維又受到排擠而感到不安,就讓本來就勢弱的蜀漢內部也出現了混亂。

    所以蜀國雖然蜀地難行,但三國時期蜀國還是第一個被滅亡的。

  • 2 # 海鏡清

    蜀道再難也要有人來守吧,就像武器再好也要人來用,所以戰爭中最直接的關鍵因素永遠是人。

    魏滅蜀戰爭可謂是一波三折,最後滅蜀還是因為蜀漢方面人為問題更多。

    首先,因為劉禪寵信宦官黃皓禍亂朝政,準備用自己的黨羽閻宇取代大將軍姜維,姜維被迫率蜀軍主力到西北邊境的沓中屯田避禍。

    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姜維這一走,蜀漢北部屏障的漢中兵力不足,也缺乏有能力的大將坐鎮,魏國權臣司馬昭乘機以心腹鍾會為將,準備攻打蜀漢。姜維得到情報後,上報劉禪要求加強邊防,但黃皓卻告訴劉禪,自己找巫師占卜過啦,魏軍是不會來的,劉禪信以為真,遂不聽姜維之言,朝中大臣也都不知道這個訊息。

    劉禪聽信鬼巫之言,不增兵漢中,以致釀成大禍

    (司馬昭)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今(鄧艾)絆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鍾會)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姜維在漢中的防禦部署是堅壁清野,把兵力和糧食都集中到幾個堅固的要塞中,機動部隊(遊軍)騷擾敵人糧道,待敵人無糧退軍時,將其一舉殲滅。但是姜維為了避禍,把機動部隊帶走了,就使得漢中防禦呈現各自為戰的不利局面。

    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

    而且在這個時候,蜀漢出現了用人上的重大失誤,魏將鍾會率領的十餘萬大軍打不下蜀軍堅守的漢城、樂城、黃金等要塞,眼看就要陷入被動局面,但是入蜀咽喉陽平關(陽安關)的副將蔣舒卻因私怨主動叛變了,囤積的大量糧草也落入魏軍之手,姜維的計劃至此破產。

    陽平關守將傅僉是個忠勇之人,可卻給他配了一個不靠譜的副手,導致如此重鎮輕易落入敵手

    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蔣舒為武興督,在事無稱。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漢中守。舒恨,故開城出降。(鍾會)使護軍胡烈等行前,攻破關城,得庫藏積穀。

    但是,西路圍攻姜維的魏軍也出現了重大失誤。奉命截斷姜維後路的雍州刺史諸葛緒中了姜維聲東擊西之計,讓姜維逃出了六萬魏軍的包圍圈。姜維與劉禪派來增援的部隊會合後,退守蜀道第一險——劍閣,鍾會久攻不下,糧食眼看要吃完了,只得準備撤軍。

    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魏將鄧艾做出冒險決定,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300多公里,一路鑿山通道,終於通過了陰平險道,到達江油。江油關亦是天險,但蜀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奇蹟般出現,大驚失色,不戰而降。

    再險要的關隘,有馬邈這種無膽匪類鎮守,也如坦途一般

    (鄧艾)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江油關)險峰壁立,直插雲天;關下江流湍急,濁浪翻卷

    即使如此,蜀漢還是有機會的,鄧艾孤軍深入,後有姜維大軍,前有涪城、綿竹、雒城等要隘,如果蜀軍能堅守,姜維回師後,前後夾攻,鄧艾就完蛋了。

    但是率禁衛軍出戰的諸葛瞻不懂打仗,他拒絕了黃崇守險的建議,魯莽地與鄧艾野戰。糧食都吃完了的鄧艾巴不得呢,魏軍以哀兵必勝、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勢,先勝後敗,終於消滅了成都最後一支軍隊。此前本來南中守將霍弋打算率兵到成都駐守,劉禪卻拒絕了,現在兵臨城下,遠水不解近渴,劉禪也只得投降。

    諸葛瞻死前,不知道有沒有後悔自己不聽黃崇之言

    到涪縣,(諸葛)瞻盤桓未近,(黃)祟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猶豫)未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霍弋聞魏軍來,弋欲赴成都,後主以備敵既定,不聽。

    如果劉禪聽姜維的報告,早點派兵增援漢中;如果沒有任用蔣舒這種小人;如果馬邈不是那麼膽小;如果諸葛瞻聽了黃崇的建議;如果劉禪准許霍弋率兵到成都增援……太多的如果,太多的也許,只能說,命由人定,禍福自招。

  • 3 # 董元奔古典情懷

    三國時期,東吳始終不把自己作為獨立國家,它奉魏國為宗,也就是圖個高度自治。蜀國不同。蜀國這個名字是後人叫的,劉備並不把蜀國稱為蜀國,而是稱為漢,就是東漢的合理合法延續。蜀國這樣做,必然會把自己放在魏國的第一敵人位置。所以,諸葛亮要不斷進行北伐,而北伐其實就是應戰,是自保。蜀國先被魏(晉)滅,原因就在這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水和木的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