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老師的安排,我今天觀看央視拍攝《先生南懷瑾》紀錄片。南師九十五年的人生經歷主要是在傳播傳統文化,特別是在臺灣用高利貸傳播傳統文化,我感受到先生傳播傳統文化得不到世人理解的苦衷和艱難前行的悲壯。影片中南師為了民族生存傳播傳統文化情懷感人至深,讓我這個淚點比較高的五十多歲的漢子熱淚盈眶。在使我心靈震撼的同時也深受啟發收穫滿滿。
南師在青年時期虛心求教高人,如孔子所說“就有道而正焉”。在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得道高僧時候,那位得道高僧說他師父另有其人,看在南師辛苦的份上送他兩句話。一是告訴南師杭州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看秀麗景色時精神要放鬆,不要精力朝外,精神要內斂,要把秀麗景色吸進眼睛裡來。二是人心空間很小,裝不了多少東西,只能將最重要的裝在心裡,其餘的要全部扔掉。如果能做到這兩點他就前途無量後福無窮。
高僧不愧為高僧,當一個人精神不外放只內斂注重自己的時候,他就和現實時空連結在一起而活在當下了。他想要什麼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需要愛就付出愛而得到愛的回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能跳出自己看自己,用旁觀者眼光看自己,能站在中立的角度為人處世,就能達到清明境界,就是得道了啊。傳統文化的四書五經都是用旁觀者口吻說話,不站在特定某個人角度。學會用旁觀者心路為人處世,就能調和自己與周圍環境的矛盾,也能調和自己身心矛盾,使之和諧統一。如此則前途無量後福無窮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非恭維人敷衍人之語呢。
高僧說的第二點要南師把內心塵念徹底放下,雖語言淺顯但語意無窮。我們不把自己主觀想法徹底放下,就不可能跳出自己看自己,就不可能用旁觀者心態看自己,就無法和現實時空連結在一起而活在當下。高僧沒有隻言片語說“我執”,卻用平實大白話說出只有破“我執”才能得道,只有得道才能客觀看待自己,實現自己真正想要願望,可不就是前途無量後福無窮嗎?
我們在生活中煩惱不就是站在自己角度製造的嗎?光考慮自己需要不顧及別人感受;光想自己隨心所欲,不考慮社會環境允不允許。傳統文化的每一句話都是給我們指明出路,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場說話辦事。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等等。
根據老師的安排,我今天觀看央視拍攝《先生南懷瑾》紀錄片。南師九十五年的人生經歷主要是在傳播傳統文化,特別是在臺灣用高利貸傳播傳統文化,我感受到先生傳播傳統文化得不到世人理解的苦衷和艱難前行的悲壯。影片中南師為了民族生存傳播傳統文化情懷感人至深,讓我這個淚點比較高的五十多歲的漢子熱淚盈眶。在使我心靈震撼的同時也深受啟發收穫滿滿。
南師在青年時期虛心求教高人,如孔子所說“就有道而正焉”。在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得道高僧時候,那位得道高僧說他師父另有其人,看在南師辛苦的份上送他兩句話。一是告訴南師杭州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看秀麗景色時精神要放鬆,不要精力朝外,精神要內斂,要把秀麗景色吸進眼睛裡來。二是人心空間很小,裝不了多少東西,只能將最重要的裝在心裡,其餘的要全部扔掉。如果能做到這兩點他就前途無量後福無窮。
高僧不愧為高僧,當一個人精神不外放只內斂注重自己的時候,他就和現實時空連結在一起而活在當下了。他想要什麼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需要愛就付出愛而得到愛的回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能跳出自己看自己,用旁觀者眼光看自己,能站在中立的角度為人處世,就能達到清明境界,就是得道了啊。傳統文化的四書五經都是用旁觀者口吻說話,不站在特定某個人角度。學會用旁觀者心路為人處世,就能調和自己與周圍環境的矛盾,也能調和自己身心矛盾,使之和諧統一。如此則前途無量後福無窮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非恭維人敷衍人之語呢。
高僧說的第二點要南師把內心塵念徹底放下,雖語言淺顯但語意無窮。我們不把自己主觀想法徹底放下,就不可能跳出自己看自己,就不可能用旁觀者心態看自己,就無法和現實時空連結在一起而活在當下。高僧沒有隻言片語說“我執”,卻用平實大白話說出只有破“我執”才能得道,只有得道才能客觀看待自己,實現自己真正想要願望,可不就是前途無量後福無窮嗎?
我們在生活中煩惱不就是站在自己角度製造的嗎?光考慮自己需要不顧及別人感受;光想自己隨心所欲,不考慮社會環境允不允許。傳統文化的每一句話都是給我們指明出路,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場說話辦事。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