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受非瘟的影響,養豬風險驟增,不再是低門檻,必須要有技術和一定的資金,未來散戶,中小規模豬場的路更為艱難?還是靈活性更高,有一定的空間?未來養豬模式你怎麼看?
5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2087646801

    應該在黑龍江省搞養豬模式,糧食黑龍江省有的是,價格比全國各地都低,種地現在都機械化了,就忙活那麼幾天活,大半年時間閒著,冬天更是沒有什麼活了,在黑龍江省搞科學技術養豬,家家戶戶農民都可以養一些豬和一些土雞,即增加農民收入還緩解生豬供給壓力,個人想法,見笑。

  • 2 # 我是一隻羊

    中國是全球最大生豬養殖國家,2016年生豬出欄量6.85億頭,整個豬肉市場規模大約1.4

    萬億元,相當於智慧手機總銷售額的2.3倍,對GDP貢獻率超2%。作為中國最主要的消費肉類,近年來生豬價格持續波動,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造成重大影響,因而生豬價格的走勢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超萬億,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資料顯示,中國生豬養殖產業市場規模巨大,按生豬平均價格15元/公斤,出欄體重115公斤,全國年出欄量7億頭大致測算,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高達1.2億元。從行業集中度看,2017年中國前五大養豬企業市佔率僅為5%左右,行業規模最大企業溫氏股份出欄量

    1900萬頭左右,市佔率僅為2.8%,中國生豬養殖行業表現為明顯的“大行業、小公司”格局,龍頭企業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行業規模化發展進入加速階段

    中國養豬業規模化自2007年開始啟動,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生豬出欄佔比由 2007年的 29%提升至2015年的45%。2016年以來,

    牧原、天邦、正邦、溫氏等傳統大型養殖上市公司,以及新希望等飼料公司抓住發展機遇,快速跑馬圈地搶佔土地資源,已經反映為2017年出欄量的高速增長,預計2017年規模化養殖比例超過50%。

    未來5年大型規模場將享受高ROE、高CAGR黃金期

    行業門檻顯著提升,未來5年大型規模場享受高ROE與高CAGR2018年以來,隨著環保、資金、土地等行業門檻顯著提升,大型規模場較其他養殖主體的優勢持續擴大,未來整體出欄量有望實現每年30%-40%左右的高速增長,18年整體市佔率有望提升至10%以上。

    此外,當前散戶仍提供全行業50%左右的出欄量,大型規模場在規模化程序持續推進,散戶逐步出清的過程中,自身的低成本優勢仍可保證中長期享受成本紅利帶來的超額收益,未來5年對於大型規模場,將是高ROE與高CAGR並行的黃金時期。

    生豬價格超預期下跌

    節後生豬價格超預期下跌。截至3月2日,生豬價格較春節前下跌了21.80%。仔豬和豬肉價格跌幅較小,較節前分別下跌了3.48%和1.52%。二元能繁母豬價格基本保持平穩,較節前下跌了0.18%。

    影響豬價的五大因素

    影響中國豬價的五大因素是:

    趨勢因素、週期因素、季節因素、偶發因素、貨幣因素。其中,週期性因素是判斷豬價走勢最為重要的研究內容。隨著飼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漲趨勢,生豬價格重心未來將不斷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節前是豬肉消費的旺季,豬價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揚。疫病、政府調控等偶發性因素影響邊際供給,會導致所在週期的延長等。貨幣投放量會影響豬週期波動幅度。

    環保加嚴下的豬週期

    環保政策加嚴下的豬週期較前幾輪週期不同。在環保去產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戶退出,行業集中度提升。能繁母豬存欄量從2014年開始就一路下行,並沒有因為2015-2016年豬價的上漲而回升。

    同時,在母豬存欄量低位的情況下豬價從2016年5月開始大幅下行。生豬存欄量和豬價也產生背離。傳統蛛網模型下的豬週期失效,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養殖規模化水平和養殖效率的提升,二是生豬出欄體重有較大提升,豬肉的供給並沒有因為能繁母豬存欄和生豬存欄的減少大幅下滑。因而即使在環保的嚴厲調控下,生豬產能仍然較為充裕。

    此次節後豬價快速下跌主要來自於養殖場的拋售和屠宰場的壓價。一方面,年前的兩場降雪導致很多養殖場都出現了壓欄的情況,春節前後養殖場開始集中拋售,短期內生豬供給快速增加使得豬價下跌。

    另一方面,屠宰企業借勢壓價,在生豬集中拋售的情況下,屠宰場收豬比較容易,他們的議價能力相對比較強。節後豬肉價格沒有明顯下跌正體現了這一點。預計產能出清仍需1個月左右,豬價或在4月反彈。

  • 3 # hxh香華

    自去年發生非洲豬瘟以來,中國的生豬存欄發生了急劇變化,導致目前豬肉價格飆升,但是縱觀發生疫情的養殖場,可以發現:疫情多發生在散養戶,規模養殖場發生疫情的機率相對較低,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散養戶風險意識薄弱

    許多散養戶缺乏一定的風險防控意識,非洲豬瘟去年8月份就已經在中國發現了,但是對於散養戶來說,只要非洲豬瘟不是發生在本地,就認為與自己無關,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種意識導致很多散養戶沒有及時的採取防控措施,等發生疫情的時候基本上是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二、散養戶的防控技術與裝置不足

    散養戶進行生豬養殖的目的一般都是為了滿足本地或者本村的肉類需求,並且生豬養殖只是他們的空閒之餘的行為,並不是靠生豬養殖來發家致富的,他們並不是專業的生豬養殖專家,養殖靠的僅僅是過去的養殖經驗,缺乏必備的防控技術與基礎裝置。

    因此個人認為在未來的生豬養殖行業中,散養戶和中小規模的生存更加艱難,養殖的模式可能向兩個大的方向發展:

    一是往標準化生豬養殖發展。標準化生豬養殖不論是從整體佈局、環保排汙設施還是防疫設施都有較好的保證,硬體上嚴格選此符合防疫條件,養殖場講究科學合理佈局,建立圍牆、消毒室、消毒池、排汙設施等防疫設施;軟體上建立嚴格的防疫程式和操作規程;

    二是往大型化生豬養殖模式發展。大型養殖場從資金角度上講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從裝置上講防疫裝置齊全,可以有效的應對疫情,從人力上講大型化生豬養殖基本上都有專業的養殖專家,在疫情防控意識和知識上非常專業,可以大大減少疫情風險。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未來養豬模式最有可能往標準化和大型化的模式發展,各位認同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的人物簡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