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13563713440

    如果我是曹操不光不會稱帝,我還得召集劉備,孫權,等各路諸侯在一起,商討國家和解,停止戰爭一事。我要讓他們知道,劉備打曹操毀壞的是老百姓,孫權打曹操毀壞的也是老百姓。還要叫各路諸侯及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劉備的軍隊炸燬的曹操的軍艦是老百姓的,孫權的部隊炸燬的劉備的橋樑也是老百姓的。孫權勝利了是老百姓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劉備的勝利也是老百姓的犧牲換來的,曹操的勝利也是老百姓用省吃儉用的財富換來的。我還要告訴他們,我們爭的都是地盤和權力,沒有誰正義,誰不正義之分,毀壞的都是中華民族。為了整個中華民族你勝利了不光榮,我失敗了也不丟人,我們沒有一個真正為人民的,為國家的,國內戰爭只能叫外華人看笑話。我還要告訴他們,從三國時期一直到公元1949年以前,中國一片散沙,罪魁禍首就是我們這些表面上為國家為人民的社會精英,實質上是為自己的個人主義者,陰謀家,野心家,利益燻心的大壞蛋。我還要告訴他們,中華民族應該是一個團結的民族,和諧的民族,相互謙讓的民族。那些打著為國家為人民的幌子來實現自己的狼子野心的壞蛋堅決不能處於個人目的發動戰爭。在政治舞臺上,拿著人民利益當兒戲都是最混賬的。

  • 2 # 永不冷場的人生

    不了,稱帝就真成篡逆了。曹操不取而代之漢皇帝多的也是因為這個,一旦篡逆,諸侯就開始圍攻了,成眾矢之的很危險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我是曹操,稱帝肯定是必然選擇,如果上天願意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會對自已說:我會稱帝,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十年。

    我曹操20歲開始出來混,憑老爹的關係做了京城城北區分局公安局長,把不守王法的宦官叔父繩之於法,與宦官劃清界線。

    我曹操26歲擔任朝廷的顧問,為正直的前朝大將軍竇武平反,但皇帝不聽我的,氣得我辭職不幹。

    我曹操30歲開始擔任羽林軍將軍,因鎮壓反動勢力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國相,在任期間打擊貪官、整頓吏治,一時之間濟南官不聊生,由於政治太黑,我不願同流合汙,就回鄉下隱居了。

    在我34歲那年,皇帝因為我祖父曹騰及父親曹嵩的關係,任我為八支皇家衛隊中的一支衛隊首領。

    36歲那年,我看著袁紹他們打著討伐亂臣董卓的旗號卻在窩裡鬥,於是我獨自一人討伐亂賊,為天下除害,結果我敗了,差一點命也沒了,幸虧堂弟救了我。

    37歲我開始創業,獨自領著一幫兄弟打地盤,2年後,我有了一個州的地盤。

    39歲那年,我的父親被仇敵殺害,次年我開始報仇,血洗徐州,屠城,仇恨讓我暫時失去理智,但我很快清醒過來。

    42歲那年,我把皇帝接到自已家,小心翼翼地伺侯,力爭在有生之年,把皇帝伺侯好。

    46歲那年,皇帝居然對我曹操有了意見,居然派人想殺我奪權,幸虧被我發現及時解決了。同年,我的發小袁紹又跟爭天下,也被我打敗了。

    53歲我好不容易統一北方,然後南下收拾荊州和江東,結果因為我的驕傲失敗了,這讓我很傷心,我的志向可是統一天下。

    57歲開始我對西北用兵,拿下涼州。

    61歲我又拿下漢中。

    在我65歲高齡時,荊州的關羽居然威震華夏,嚇得我準備遷都,後來在司馬懿勸說下放棄了。

    唉,我老了,累了,為漢室江山,我可是打拼了一輩子,這麼大的功能,難道我就稱個帝還不行嗎?要不是我曹操在,這天下該有多少人稱王,多少人稱帝啊?上天再多我十年生命,我必定統一天下。

    臨死前,我想起我曾經寫過的一首詩,我念給你們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我禁不住淚流滿面。

  • 4 # 春江花月話歷史

    吾乃曹阿滿,若說吾未有絲毫稱帝之心,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對於這個問題,我打算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回答。

    1、“稱帝”這個說法,有何講究?

    2、真實歷史上的曹操為何沒有選擇稱帝?

    2、若我是曹操,我會選擇稱帝嗎?

    首先,在古代,講究的是“君權神授”,意為君主的權力是來自上天的授予。自周天子來,就有“金木水火土”五德之說,每一個帝王非常注重自身是否符合五德,符合天意。所以在古代的每一位君主的上位(或是稱帝)都是有一套非常嚴謹的儀式和方式的。畢竟只有你在稱帝時講得言之有理,也就是說百姓抑或是諸侯王相信你是受命於天,才會支援你。

    說回來,為何曹操不選擇稱帝呢?其實就是和上文的說法有所關係。曹操其實有稱帝的想法,不信往下看:

    在建安13年時,曹操將三公廢除,漢獻帝屈服於其淫威之下了,封其為“丞相”在建安18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當年還建立了魏國宗廟社稷建安19年,曹操的地位凌駕於諸位侯王之上了建安21年,曹操從魏公升級為了魏王建安22年(217年),曹丕成為了魏國太子。

    綜上可知,曹操其實已經是朝中大權在握了,對於皇位也是在徐徐圖之。至於為何要緩慢圖謀呢?正是上文中講究的君權神授,古人最是看待帝王登基是否符合天意和德行。

    在赤壁之戰之後,局勢已經從“孫劉抗曹”變成了“曹孫抗劉”。而劉備在漢中稱王,欲仿照漢高祖劉邦當初稱“漢中王”。同時早在光武皇帝時期,也是已經有了更始帝的前例了。同時在魏國陣營中,先後有耿紀、魏諷、侯音的叛變,使得曹操的“神授”君權的機會又少了一分。

    同時曹操也是怕若是自己稱帝,那麼自己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孫權就可以假借曹魏造反的緣由,然後聯手劉一起對抗曹魏。因此,這也是曹操不肯稱帝的原因。

    當然若我是曹操,我肯定是不會選擇稱帝的。在當時的局勢和情形下,我壓根就沒有稱帝的機會,若是能向天再借五百年,我真的就能夠登基稱帝。因為只要自己能夠再多活幾年,自己的計劃就要成功了。

    然而現實中的我只有155-220年的壽命,首先還是要考慮自己在朝中手握大權後,是否有稱帝的能力。皇帝沒用,這一點達到要求了;但是三國層面的關係非常複雜,局勢非常動盪,若是此時稱帝,很容易就被阻撓了。我曹阿滿雖然有大志向,想要稱帝,可是也要講究實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羊羊與灰太狼》5000多集了,聽完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