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楽意影音資源
-
2 # 六姐愛閒聊
演技是演員基本素養,個人覺得國外不見得比國內演技派少比如阿米爾汗、金凱瑞、強森、斯嘉麗·約翰遜、湯姆·克魯斯、範·迪塞爾、小羅伯特·唐尼、約翰尼·德普、威爾·史密斯、蓋爾·加朵、克里斯·埃文斯、木村拓哉等等,國內當然也不少,只是在國際上跟人家還是有差距,另外中國影視起步晚,基礎差,所以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要想讓國內發展的更好只能一邊鞭策一邊對好的作品多鼓勵,比如流浪地球,比如魔童哪吒,這樣才不會陷入死迴圈。
-
3 # 故影音中過
演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演技,不然還分什麼科班出身和非科班。
但如果他的定位不是演員,只是一個炒熱度和圈錢的流量明星,那麼“演技”這個詞確實高估他了。對於這種人只有兩個要求:
要麼老老實實演花瓶(配),要麼自己玩兒去別來禍害好劇好演員。
當然我們不是真的要求演員的演技一步登天,否則何來進步。
而且演技也並非演員的全部,譬如吳京,他的成名依靠的絕不只是演技。
還有,希望一些女演員對自己有點清晰定位,不要霸著少女女主的位置。就算你演技再好,自己年紀多大沒點數嗎?
——
附一張祝緒丹小姐姐的美圖
-
4 # 影視精華聚焦
演技是演員必備的技能,就算觀眾要求不高,也要專業專心致志去演,而不是為了功利性去走馬觀花式的演出,如果一名演員不注重演技,我們觀眾看到的都是行屍走肉,索然無味,對影視失去興趣,因為觀眾看影視是帶著娛樂觀賞甚至學習的心態去看的。
-
5 # 南風劍子
首先,要想清楚為什麼現在觀眾要追求演技。
當然是缺啊!
你看看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的電視劇和電影,需要去追求嗎?即使不是科班出身,即使演技參差不齊,但只要所有人都有演技,現在呢?
一個演員第一集和最後一集是一天演的。
網友和粉絲:哇!這個演員演技炸裂了!
這是多麼正常的一個操作啊,孫儷的嬛嬛崩潰大哭那場戲也是和開頭的劇情同一天演的,也沒見有人寫這麼智商堪憂的營銷。多稀罕啊,電視劇電影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達到一定效率,同一個場景的戲當然是要儘量同一天完成啊!
竟頭之外的時間和空間不能靈活運用的話,要劇組的工作人員陪演員來回跑嗎?你問問演員願不願意這麼幹?
成,好的劇本和鏡頭運用還有特效不需要演技,請把配音去掉,再配合上當代演員們那些尷尬的表情,這個電視劇基本可以廢了,你還敢看嗎?
你之所以覺得不用過分追求演技,是因為有個東西叫配音。
這幾年的電視劇的發展,充分見證了中國配音事業的蓬勃發展!
無果不用追求演技,四大影視名校每年為什麼還要招表演系的學生,選秀嗎?
演技好的演員,會讓觀眾產生和角色的共情,以角色的悲歡喜樂為悲歡喜樂,羅晉的《鶴唳華亭》哭戲那麼多,演員哭得時候真的沒有多好看,但是憑藉這部戲,還是有很多人get了羅晉的帥點,你以為是羅晉哭得很好看嗎?
不,是因為羅晉哭得很真,讓我們一看,就感覺太子你真是太委屈了!
為什麼有的演員一哭,你感受不到難過,只覺得好笑,因為那個人的表演無法讓你產生共情,沒有將情緒傳達給你。
一個故事看完之後,情節再緊湊,鏡頭再好看,卻因為演員的演技實在堪憂,你的情緒就好像一潭死水,絲毫沒有被調動,那你從這個影視劇裡能獲得什麼?
收穫一個還不錯的劇本和一堆美輪美奐的PPT嗎?
那為什麼不去直接看劇本和小說呢?
本來追求演技,現在的演員都演技堪憂了,再不追求演技,不給他們施加點壓力,電視劇電影還能看嗎?
當然了,日劇的劇本真的在某些方面是勝過中國產劇的。
但,中國產劇的劇本很多時候差,一是因為投資商在乎一部戲的演員是否能引來流量,所以中國的編劇會非常慘,拿到的稿費連演員的零頭都不到,很多編劇都在網上寫網路小說,你說說這,糟心不?
這個還涉及到一些中國產電視劇和投資上的一些不平衡,大環境改變不了,先要求演員吧,畢竟演員有的時候演得好了,是能拔高影視劇質量的。
-
6 # 善良但有鋒芒
很認同一部劇的好壞根本離不開劇本,導演,製片人,演員們的諸多因素。一部劇的評分僅僅評價主要演員的演技當然是片面的。而且劇本編劇是最最重要的基石,正常情況下先要有一個好的故事,才會吸引一個有眼光的專業的製片人和導演有購買版權去投資影視化創作的衝動(洗錢和關係戶除外),然後才是導演去尋找戲好、人好、合適的演員(國劇門面正午Sunny的選角標準,好的演員才能在適合的角色中合理的故事中有發揮出來的空間。當然演員的經歷、聲臺形表條件不同演技肯定水平各異,但優秀的演員通常都具備對劇本角色故事精準的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精準的表現能力,因而能走進觀眾的心裡,共鳴共情,打動觀眾,相信這個故事或人物真的發生過,因而被贊有演技或者叫角色塑造能力! 至於現在如此多的演員演技綜藝節目,原因不外乎影視寒冬拍戲機會少了,上個綜藝多露臉多機會;還有經紀公司為了營銷手下藝人爭取資源在自媒體網路上包了不少營銷號,演技營銷有需求吧
-
7 # aliandf
我認為是的。
看的國外片多了,才發現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國內的不少演員只有演技,沒有靈魂。
看國外的影視劇,總感覺演的真實,不做作。歐美的不用說,就拿日韓來說吧:長鏡頭多,不像國內鏡頭切來切去。鏡頭長,就說明演員演的好。他們不是演什麼像什麼,而是演什麼是什麼。歐美的演員更是在演什麼是什麼的基礎上,現場發揮,為刻畫角色,不拘一格,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是神來之筆,常常超出導演的設想。
國內演員,出自專業院校,科班出身,專業理論學的門門優秀。可是沒有生活,他們從小就上學上學,沒有機會接觸社會,不能體驗生活,怎能養好角色?也許他們也懶得去體驗生活,覺得觀眾好糊弄,依靠演技就萬事大吉了。
你糊弄觀眾,觀眾只能用腳投票。就現狀看,你還能看誰演的影視作品?屈指可數。
RT,隨著演技類綜藝這幾年的火熱,國人對於演員的演技水平要求也變高了,我也是這樣一個人,這兩年也在豆瓣批評過許多人的演技。
這兩天放鬆下來,回顧幾年前看的經典日劇,然後又找了幾部新日劇去看,突然發現,其實日本熒幕小鮮肉的演技大多數和國內同年齡演員差不多,甚至還有所不如。但是,日劇評分卻普遍高於國產劇。
我開始思考,是不是短小緊湊,腦洞大開的劇情卻讓人很多時候忽略了演技?換句話說,是不是其實在許多情況下,優秀的劇本,優秀的導演,比演員的演技更重要?
誠心討論。
————————
底下好多人的回答都是把這個問題極端化了。
第一,我說的是觀眾,而非演員本身,演員自身追求演技的極致是職業道德。
第二,我說的是過於,而不是壓根不追求。
就拿下面其中一個回答舉例:影視劇作品像是做一盤好菜,需要廚師的技術,食材的品質,調料的優秀。(影視劇需要演員的演技,導演的水平,編劇的合理)
然而,在這兩年,各種演技類節目的帶動下,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看影視劇,只評價演員的演技,對於依舊沒有進步的導演,編劇批評之聲卻越來越少了。
回覆列表
一部電影的成功取決於很多因素,編劇的劇本,導演的指導,演員的表演,缺一不可。而要成為一部經典,演員起的作用可能是最關鍵的。而演技這東西,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家還是自己感受下吧,什麼叫享受,什麼叫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