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方日記
-
2 # 東方水墨文化
我僅代表個人看法:《圓明園》這個充滿“理
歷史傷痕”的地方,讓我倍感“傷心和遺憾”地方,站在“殘垣斷壁”圓明園旁邊,不法去想象“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是多麼的悲愴!《圓明園》經過“清朝”幾代帝王的“不斷完善、不斷修復、”中誕生才有“此”。可誰知“她”的命運卻是如此的“悽慘”。“6月8日”這一天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不單單是讓我們世世代代都“緬懷”這一天,更主要的是讓“我們一定要記得“戰爭”帶給我們不但是國破家亡、妻離子散、人民悲苦,還有經濟倒退、文化瑰寶的流失。
從“文化”這一觀點出發:“中國”作為《世界十大聞名古國》有著最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底蘊。流傳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也是多種多樣的。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由帝王統治的朝代”也是離我們當代最近的一個“聞名古朝”,當然會有很多的文化流傳下來,故而“圓明園”就是將中國最好的“古”文化流傳下來,並儲存在這個“圓明園”中,中國“有最漂亮的雕樑畫柱、丁卯工藝”建築工藝,時至今日,我們也能在老建築上偶爾看到。
從“自然遺產”這一觀點出發:“圓明園”已經是世界十大文化遺產之一,代表是中國文化一個“鼎盛和沒落的時代”如今的“圓明園”悲愴而憐惜。就從一塊塊“殘巖斷壁”也能感受曾經的“圓明園”輝煌的時刻,一塊塊石頭代表著“她”曾經痛苦的吶喊。所以,我們應該“銘記”這一天,為“圓明園”,為中國文化遺產“守護”。
-
3 # 健康意念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的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圓和綺春園組成。在清室150餘年的建立和經營下,曾以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成為“理想與現實的典範”。然而就是這樣一座精美絕倫的建築在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他們搶掠文物,焚燒。犯下了滔天罪行。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我們今日看到的一片廢墟。
時逢6月8日,圓明園遺址公園將免費開放。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生而言。學校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觀瞻,激勵他們“為中華更強盛而讀書”。把圓明園作為愛國教育示範基地,讓我們的後代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警醒華人“落後就要捱打”這個毋庸置疑的至理名言。激發華人的愛國熱情,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
-
4 # 我是北丐
圓明園建築美輪美奐,當時集中西合璧之精華與一身的璀璨建築。在兒時看電視劇“慈禧太后”中的圓明園是多麼漂亮,宏偉。
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圓明園雖然沒有修復,它的自然之美還是久久不能忘懷。
德華人恩斯特·奧爾末在清代參觀過圓明園,也很羨慕它的建築文化。距圓明園被焚13年後,這位德華人又一次踏上這片土地 ,從羨慕到惋惜中把圓明園定格在12張照片上,讓中華人民都能看見這段歷史。
同年同治皇帝正巧也在1873年釋出上諭,命擇要重修圓明園,開工不到一年就因資金短缺以及眾臣反對告停。
在離開北京職位18年後,德華人恩斯特·奧爾末在日記中追憶當年所見園明園建築:“映入你眼中的是裝飾物豐富而動人的色彩,浸潤在北京湛藍色的天空裡,隨著觀者移動的腳步和太陽的光影不停變幻,建築物白色大理石的映襯讓它們格外醒目,倒映在前方的湖面上,如同Phantom……觀者不禁懷疑自己來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裡。”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區域性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
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建立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雖然我們現在只能在殘垣斷壁上追思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大家在6月8號可以一起去圓明園感受一下落後就要捱打 ,被屈辱的歷史 。勿忘國恥,中國強則國強。
回覆列表
圓明園遺址公園在6月9日會開放,可以免費入園,在旅行路上的我其實經常不記得當天是幾號,在完全沒有刻意的情況下,剛好逢上了圓明園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天,不免讓我有些感嘆。因為日子的特殊性,選擇當天來參觀遊玩的人很多,從住在附近的老人小孩,到遠道而來的中青年遊客,各年齡層的人都有。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或想象中,一進入圓明園,應該就是一片滄桑,充斥著歷史的厚重感,一開始我也這樣以為,可當我真正走入大門才發現園裡一片綠意盎然!隨風搖動的荷葉,纖細的柳條,盛開的花朵……它們似乎在努力提醒我:這裡曾經是大型皇家宮苑,其實本來更美!
是啊,我們本來可以看到它更美的一面,但英法聯軍的洗劫與焚燒讓這裡陷入一片火海,成為廢墟,我心中的氣憤也隨著腳步的深入逐漸明顯。園裡有一個十二生肖獸首展,雖然遊人們知道都知道這是複製品,可經過時都會進入看一看,拍一拍。
旅行,總有目的地。就像很多人來到圓明園,多是衝著大水法來的。說大水法,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但是一看到圖片大概就瞬間明瞭了。這就是我們小學課本里課文“火燒圓明園”的圖片,是它讓無數人記住了這段歷史。
它坐落在西洋樓景區,和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等十幾個建築共同組成西洋樓。水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工噴泉,只有親自到了這裡才明白當時的設計和建造,到底有多麼巧妙與精緻。
英法聯軍的罪行豈止是火燒圓明園,火燒圓明園的肆意豈是一個大水法的遺址就能表現的,火海的範圍,更是遠遠超過圓明園。走在園裡,我看到很多很多橫在地上,被雜草吞沒的碎石,還有被燒得面目全非的建築,甚至有些已經毫無痕跡,只能靠想象。
慢慢行走在這個風景豪華無比的皇家園林裡,聽著清朝時發生的浪漫故事,眼裡卻是一片狼藉時,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
在罹難日參觀圓明園,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相比其他的時間的平凡,這個日期更能讓人直面歷史的滄桑,永遠銘記歷史。 也許是一種緣分吧,這讓我在北京的旅行有了一次不可多得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