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雅思學教育趙小明心
-
2 # 青年心理說
投射性認同。
通俗的理解就是:我們潛意識的會影響他人表現出一些行為,而這些行為恰恰是我們沒辦法去接受的。
老師給我們講課的時候給我們舉過一些例子,其中有一個是一個女士結婚之後因為遭受家暴不堪忍受選擇離婚,離婚後再嫁,剛開始第二任丈夫並沒有任何家暴傾向,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第二任丈夫也開始家暴。這位女士一共經歷了三次婚姻,然而每任丈夫最後都會對其拳腳相加。這位女士後來去進行心理治療,心理醫生就發現她經常會做一些行為,潛移默化的使他的每任丈夫最後都對她進行家暴。
其實這種投射性認同在生活中經常發生,譬如在一些情感問題中因為一方沒有安全感,會懷疑另一方不忠,於是就拼命的尋找對方不忠的證據,查簡訊翻手機,抓住對方的異性朋友追問到底,長此以往對方不堪疲憊,於是就真的出軌了。甚至更常見一些,就是一方總覺得對方不愛自己,於是就拼命的想去試圖證明這件事,所謂的作,鬧脾氣,無理取鬧,很多試圖希望對方愛自己的行為可能恰恰就是潛意識裡為了驗證對方不愛自己而作出的行為。長期下來,對方也就真的不愛自己了。
所以啊,女孩子在感情裡一定要有安全感,相信自己值得最好的,他就是愛我的。
既然都是說投射,那麼我再說一個常見的投射效應吧。某度上是這樣解釋的:
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即推己及人的認知障礙。比如,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等等。
在生活中呢,有很多人不願意自己吃飯,自己看電影,自己吃火鍋,其實可能就是因為當你看到別人一個人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人好孤獨啊,好可憐啊,巴拉巴拉之類的,於是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也會覺得別人這麼想你。但是呀,其實別人很忙的,哪有時間考慮你嘛~
以上。
-
3 # 暖心心理
大家都有過都有過口誤和筆誤的經歷,在心理學上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它反映的其實是你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分享兩個真實的經歷。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坊,臺上的諮詢師在結合自己的經歷講述相關理論時,說到“當初我嫁給我老婆的時候……”,頓時在場一片譁然。諮詢師停下來,一臉疑惑,當得知真相時,諮詢師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轉而笑著說到,“口誤”。
作為精神分析流派的諮詢師,當然清楚,“口誤”是潛意識的產物,無意中的口誤,可能暴露出的卻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不出所料,諮詢師開始說起,當初自己與妻子結婚時,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寄居於岳父家整整5年……儘管後來諮詢師透過努力,讓妻子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這一句無意的口誤,卻直接“出賣”了他的秘密——那5年時光在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
除了口誤,筆誤同樣是潛意識忠實的表達方式之一。有一次,我在和表姐聊Q時,說到我爸身體不舒服卻不去醫院檢查這一事實時,我想在鍵盤上敲打“我爸就是太固執了”,結果當點擊發送的瞬間,我才發現,我鍵入的文字竟是“我爸就是太過分了”。那一刻,我突然呆住了。“固執”與“過分”一詞之別,卻是毫無保留地暴露出我內心深處的真實情緒。“固執”只是一種較為客觀狀態的描述,而“過分”卻是飽含著情緒狀態的表達。
作為兒子,從道義上講,是不應該對父親有所指責和埋怨,不應該有不滿和憤怒的,於是這種強烈的情緒就被意識所壓抑,轉而以“固執”相對溫和的詞彙來描述現實。簡單的一個“過分”,赤裸裸地洩露出我的秘密。
-
4 # 思維之謎
生活中,很多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其實都存在系統性的思維錯誤。
《清醒思考的藝術》這本書,作者多貝里就列了這樣一份思維錯誤的清單,這份有趣的清單,可以指引我們避開很多思維陷阱。
1、游泳身材選手錯覺在看游泳比賽時,我們常常羨慕游泳選手的身材線條勻稱優美、肌肉緊緻,於是認為自己只要堅持游泳,也會擁有同樣的身材。
但這是一種錯覺,他們之所以能成為游泳選手,是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身材。
就如同看淘寶買家秀,衣服很漂亮,怎麼買回家自己穿上就完全不一樣了。你應該想到正是因為模特,有這樣的好身材和好面板,才會被選來拍買家秀。
2、對比效應當你花了50萬元買了一輛車,在銷售員的建議下你不介意再花1萬元為內飾做些小的升級,因為你心理會覺得,50萬元都花了,1萬元就不算什麼了。
3、事後諸葛亮偏誤隔壁老王離婚以後,大媽們在跳廣場舞時會神秘又自信的說:“我早就知道,他們離婚是早晚的事,兩口子脾氣都太大。”或者:“早就說吧,他們婚禮上我看著就不對勁,,果然離了吧。”
我們喜歡對未來預測,並相信自己的預測準確率很高,但其實事實往往相反。事後諸葛亮偏誤導致我們盲目自信,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4、糾纏於沉沒成本華人的四大寬容定律之一“來都來了”,就是這種思維錯誤的典型表現。當我們為某件事投入過多時,想抽身時,就會顧慮曾經的付出。
和一個男人戀愛長跑多年,最後發他現什麼都給不了你,你還是不願意離開他,理由通常是已經付出了那麼多年的感情和青春,不甘心不捨得。
當你糾纏於已投入的成本時,提醒自己,已經付出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和未來將會如何。
書中列出了52條我們常犯的思維錯誤,語言輕鬆幽默,讀的過程中反思自己,會有種“對,我就是這樣,說的就是我”的感覺,值得一讀。
回覆列表
小時候滿月需要抓周,當孩子抓到東西就覺得孩子會當這個職業。如果抓到筆覺得日後能高中狀元,於是家人都把他當狀元培養。在眾人期待下終於高中狀元,父母就說都是上天註定的。抓周就抓的是筆,一定是狀元的料,果不其然。
這個是心理學皮革馬利翁效應,你怎麼被眾人期待,你就會成為誰。
星座學說也是很有趣,不過這次是自我期待。你發現自己是白羊座。白羊座被描述為性子火爆易怒,回想起自己曾經有過大發雷霆的時候(誰都會有這個時候)。覺得自己是白羊一樣情緒易怒,你就會變成一個情緒激動易怒的小白羊。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自證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