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清平
-
2 # 方方方A
〔廣湘情緣〕點出這個話題,說來就太長篇了。先調侃調侃“廣湘情緣”這個筆名:粵廣俊男與楚湘美女的情緣。寓意兩地情再浪漫不過了(這調侃純武斷臆測,望諒)。自古以來,親情、友情、愛情不知多少轟轟烈烈、悽美哀怨的故事象大海的水,舀都舀不完,無所窮盡。那就長話短說吧。
先說“一見鍾情”。漢代才女卓文君貌美且通音律,時文君新寡。一日司馬相如受邀赴卓文君之父所約,席中以其彈奏的一曲“鳳求凰”動了躲在竹簾後偷窺的文君的芳心,恰恰司馬相如又偷瞄了簾後一眼,“一見鍾情”矣。浪漫的愛情開始了。兩人怕文君之父反對阻撓連夜私奔(文君夜奔)。可司馬相如雖然風流倜儻,但家徒四壁,窮得叮噹響。文君放下身段開店賣酒度日(當壚賣酒)。文君之父卓王孫得知,無奈接濟了若干銀両,一對小夫妻日子挺滋潤的。“男人有錢就變壞”,後來得志的司馬相如飽暖思淫慾,有小三了想休妻了。才女卓文君不怒不火,一首《怨郎詩》將老公挽回身邊。
“一見鍾情”憑的是“第一感覺良好”。那種感覺大概是甜甜的,美美的,酸酸的,癢癢的,時不我待的,暮想朝思的……以方方方的胡亂估算,終成眷屬的再樂觀也僅有百分之五十的和諧率。卓文君新寡之時約十七歲算是有點經驗,尚且碰到老公見異思遷的危機。在當下就司空見慣了。
青年男女,特別是第一次戀愛初入情網的小男生小女生,往往被
“一見鍾情”矇住自己,缺少時間的煅燒就一見定終身,草率成事。你是幸運兒慧眼識廬山當然終成正果。如果遇人不淑是沒有後悔藥賣的。方方方不相信婚姻感情的事可以“亡羊補牢”。烙印與創傷太深了,不然怎麼會說“刻骨銘心”呢?
“日久生情”與“一見鍾情”相比照,方方方覺得“日久生情”稍為穩妥些。為什麼?
“日久生情”中含有“日久”這個時間量,日久才能生情。故事的雙方,或者是同村同鄉同學同事,是相識在先生情在後。之前雖然相識,但沒機遇沒來往沒交接沒溝通或不在意不在乎。後來機緣巧合,或相互懟相互鬧成了冤家,或兩家有隔閡誤會,或災難來時共患難或異國他鄉相遇,當時雙方感覺不怎麼樣,後來經過相識到相處到相知,經過時間的磨合,對方愛不愛吃肥豬肉、愛不愛吃辣椒、愛不愛打呼嚕都知道了,對方才說上半句就已明白他下半句要說什麼了,那麼雙方就從相知上升到相愛了。因為經過相對長時間的瞭解甚而默契,有了較為堅實的感情基礎,那麼這份情緣就能持久。
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雙方在情場上久經歷煉,成功沒有,失敗良多,鳥倦知還,想過個普通安穩的日子了。原來不在乎的,現在有共同語言了,也不計較對方的故事,也是彼此十分熟悉對方,也會日久生情,都可以營造完美的結局。
男女間的情緣、情份、婚戀是人類說不清道不明寫不盡的故事。
總而言之,不論“一見鍾情”也好,“日久生情”也罷,都是甜美的,入心入肺的,要死要活的——其感覺如何結果如何,卻是多姿多彩,五花八門的。誰說得了?
說到底,就平民百姓來說多數是過日子的柴米夫妻,成家立業,孝敬父母,養兒育女。等到子女大了,自己就老了。哪有那麼多的哼哼唧唧的浪漫愛情。
回覆列表
二者並不矛盾,沒有可比性。
如果是遊戲人生,尋歡作樂,當然是一見鍾情來的更浪漫刺激。但好夢易醒,多為曇花一現,滿眼淚痕!
如果是談婚論嫁,廝守一生。無疑是日久生情。因為兩棵心經過長時間的打礳,風裡來雨裡去,已形成了某種共識,為今後的坎坷人生路,夯實了堅不可催的基礎!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