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甘寧
-
2 # 阿戴有話說
很多古裝電視,還有就是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大家都覺得那就是在兩方軍隊交戰時,兩邊的大將進行單挑,然後旁邊計程車兵就在一旁看著或者是加油助威,如果哪邊的將軍打輸了,那就代表著這邊全隊就輸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首先這些都是編的,都是創作需要,大家看戲也好,看小說也好,看到兩邊大將單挑,用武力解決,看得人熱血沸騰,這就吸引人了。單挑這種其實是在用冷兵器時的戰鬥方式,其實書籍記載中很少有這種情況,一般史書的時候大家也能發現,哪有一本書是描寫道他們打仗時要自己上陣的。倒是很多歷史小說中,這種方式才會出現頻率高一些,因為小說中要凸顯其主角的光環,如果是一群人打架,如何突出這主角呢,只有讓主角們單打,才能具體描述主角們的人物。再說了,如果很多兩隊直接幹仗的話是啥很難讓觀眾們看懂這些佈陣,並且兩個人單打觀眾能夠直接點感受。
二是單挑的場合,這個也就是說並不是每一次的戰爭都可以進行單挑的,也是需要看看周圍的情況,很多時候多是偷襲,自然場合就不合適了。這種戰鬥方式雖然存在,但是隻是在兵器落後的時期,你想,如果進步一點,有個會射箭的,直接射死對方的老大不就行了嗎。而且這單挑其實也不是適用所有的,因為如果兩方的兵力有明顯的強弱之分,一方可以輕鬆收了另一方,將領出來冒死打仗,這不是傻麼,所以說這單挑只是出現在遭遇戰或者是陣地戰,兩邊實力懸殊不太大的時候,這時候將領單挑就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了。
三是一般上場的將領都不會是中軍將領,這個和電視中基本都不一樣了,電視中都是最出名的上,這個時候只是為了主角的光環,其實並不是的。一般對的都是雙方武力高強的武將,而不是將軍本人,將軍是用來指揮的,而武將才是打仗的,所以像小說中出現的那種出名的中軍大將出來戰鬥的都是很少會出現的
但是一般在這種情況下,贏了的將軍就會讓士兵先行發起攻擊,畢竟這士氣要趁熱乎,而另外一說,就是將軍們單挑也可以減少戰鬥人員。所以,總的來說,不論是現代還是古代的時候,我們發起戰鬥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打敗對方嗎,所以說都是以贏為目的的,肯定是怎麼方便怎麼簡單怎麼來了,但是將領去打,如果死了,這不就折了一員大將,不值得不值得,所以說,單挑可以有的,但是肯定不會像電視劇中出現頻率這麼多的。古代的大將還是主要以兵法為主,真正的將軍是統兵而不是蠻力。
-
3 # 歷來現實
三國也好,隋唐也罷,古代戰場上兩軍對陣,到底有沒有大將先單挑這個規矩?
首先要宣告一下,這種二桿子規矩,在古代戰場上,壓根就沒有過。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水滸傳》,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兩軍對陣,一方將領用各種難聽的話羞辱對方,問候對方家人,激將對方出來單挑,然後對方將領惱羞成怒,立即應戰,雙方將領先打鬥幾個回合,其中一個受傷,然後雙方士兵一擁而上,爭搶傷員或屍首,雙方就此展開廝殺。
這種打鬥場景恰好也是讀者們最喜愛的,看到這樣的恢宏場景,任何吃瓜群眾都熱情高漲,拍手叫好。
可是大家別忘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畢竟是小說,很多內容都是杜撰的,沒有人能耍動上百斤的兵刃,也沒有人能借助酒勁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作者寫書,當然希望自己的作品受人青睞,在人物描寫上就會採用故意誇大的手法去博人眼球。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可見將領在戰鬥中的重要地位,難道我們就沒有過這樣的疑問:在將領單挑的時候直接放箭把對方射死不就行了嗎?單從這一點看,單挑的事就不可信,我們都受到了施耐庵和羅貫中的“欺騙”。
單挑是要冒極大風險的,往小的方面說,如果一方將領戰敗,就是出師不利,這樣容易導致士氣低落,接下來的打仗八成要涼。往大的方面講,如果一方戰死,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頭領都死了還怎麼打仗。由此可見,陣前單挑對後面的正式開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既然帶兵打仗光靠個人武力就行了,還講究什麼兵法策略?既然單挑就能決定戰鬥勝負,為什麼還要百姓徵兵入伍?
中國古典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告訴將領的是“兵不厭詐”,為達勝利可以不擇手段,一場戰鬥涉及到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誰還在乎誠實守信和講義氣。
單挑在很大程度上是意氣用事,而打仗講究兵法策略,古代的將領選拔也非常嚴格,沒有哪個沉不住氣的人是能夠當上將領的。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將領單挑的事還是存在的,但是屬於極少數。根據《三國志》記載,董卓死後,呂布和董卓的舊部郭汜相約在城北單挑一決勝負,呂布刺中郭汜,郭汜被左右軍隊所救,於是雙方各自罷兵。
呂布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武力值自不用說,而郭汜也是個實誠人,沒有偷奸耍滑,如果郭汜暗箭傷人,呂布可能就要戰敗。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各種先進高傷害的武器逐漸問世,從最初的冷兵器,到後來的弓箭,火藥,再到現在的核武器,武器對人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大,別說單挑,就連一整支軍隊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面前也顯得渺小無力。
回覆列表
古代戰爭模式的演變是隨著文化和科技發展二,不斷改變的。最早部落戰爭估計和現在村與村械鬥差不多,男女老少一塊兒上。逮啥用啥!後來實力的發展,階級的出現,戰爭便是肉食者的事,而兵役徭役等卻是最底層的人來幹。周朝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確定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侯之間的戰爭是有規矩的,一個國家能有多少兵是有定數的,什麼千乘之國等等。我認為是孫子破壞了這種平衡。提出兵者,詭道也這個命題。以後的戰爭中,謀略高於勇武。一人之力難敵萬人之手。排兵佈陣、編制官兵。這個時候我們要理解將帥之別。帥為戰略制定者,將為戰略實施者。指揮者是不會上陣衝鋒的,而領兵者為一個單位的核心,需要帶領士卒行動的。拿現代戰爭舉例,假如這個基本作戰單位是連,那麼連長不會親自上陣殺敵,除非逼不得已,因為他要協調組織各排的行動。那麼有連長的指揮,排長這個時候就要帶人衝鋒去了。所以古代戰將領帥令帶所部人馬上陣拼殺是正常的。也往往出現很多萬人敵的猛將。可是單挑嘛!在不影響戰局的情況下,純粹就是為了鼓舞士氣,鄙視對手。彰顯個人英雄主義,提高自身威望的行為。比如亮劍裡的李雲龍跟日本將官單挑。如果都成了小說裡的那種流行色了,還要幾十萬大軍幹嘛,只要將領夠猛,帶幾個隨從伺候生活起居便可改朝換代一統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