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歷史
-
2 # 普濟
第一個,吃大閘蟹的季節不是中秋節,是重陽節。如今貨源和廣告都趕在中秋期間蜂擁而至,不排除商業炒作。當然也是急等著掙錢,都往前趕。不過這樣趕真不好,一是丟棄了吃蟹文化習慣,二是中秋期間蟹還沒完全長好,三是提前一個月不定能多掙錢。
第二個,中國吃螃蟹確實歷史悠久,先說第一個吃螃蟹的是誰。歷史上,有一本《洞冥記》,東漢時期的文獻。說的是大禹治水之前,中華大地經常洪水氾濫,有一種很囂張的“夾人蟲”,兩棲甲殼,成群結隊到處橫行,見人夾人,見狗夾狗,無所忌憚。大禹治水的團隊裡,有個叫做巴解的督工,他就很受這傢伙的騷擾,治水工地上日以繼夜的民工,白天干活,夜裡還受夾人蟲的攻擊,睡不好。巴解想破了頭,終於有了絕招,讓民工在睡覺的地方外圍,挖一整圈壕溝,睡覺前往裡灌滿開水。第二天早起,看到滿壕溝裡都是紅蝦蝦的夾人蟲,還漂出陣陣的鮮香味道。巴解認定這傢伙美味,就撕開嚐嚐,真的美味無敵,當即一擁而上,眾人大吃開來。從此,各個工地如法炮製,再也不怕夾人蟲。後人為了紀念巴解第一個吃螃蟹的事蹟,給美味的夾人蟲取個名字,叫做“蟹”,上面是巴解的解字,下面是夾人蟲的蟲字。
第三個,歷史還有很多吃螃蟹的記載,足以證明吃蟹是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周禮·皰人》有周天子吃“青州之蟹胥”,說的是周天子在山東半島這地方,吃剁碎醃製的蟹。及至後來歷朝歷代,螃蟹被越來越多的吃貨喜愛。以至上海的簡稱“滬”,就因吃蟹得來的。古時候沒有人工養殖,都是到了重陽蟹肥的時候捕捉野生的。如今松江一帶的古人捕蟹方法最絕,夜間用竹子編扎的柵欄插在湖邊水裡,上面掛著馬燈,螃蟹見著亮光就爬上來被捉。當地人都把這個捉蟹工具叫做“滬”,叫的久了,又專指上海地方,愛吃蟹的魔都順理成章成了“滬”。唐朝有個叫做陸龜蒙的,在他的書裡有記載。
古今吃貨是一家,中秋明月圓、桂花香、螃蟹肥,正是吃蟹的好時節,古人又怎肯錯過?要論吃蟹,誰也比不上我們的老祖宗。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古人吃蟹的那些事兒。
李漁:我要為螃蟹瘋狂打call吃螃蟹的人那麼多,沒見過哪個像李漁這麼深情的!他在史上最強吃貨安利指南——《閒情偶寄》中,對蟹像對愛豆一樣稱讚道:“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
“螃蟹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他一生摯愛吃蟹,一頓可以吃二三十隻。要知道在明清時期,蟹非常稀少,價格自然也高,可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所以,每年夏季,蟹還沒上市時,他就巴巴地開始存錢,專門用於秋天買螃蟹。這筆錢,按他自己的原話說,可是“買命錢”!
李漁對螃蟹的痴狂,無以復加。他不僅把秋天稱為“蟹秋”,就連家裡那個擅長做醉蟹的小丫頭,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就叫人家“蟹奴”。我看,真正的蟹奴是他自己才對。
對於吃螃蟹的方法,李漁也是頗有心得。他覺得,把螃蟹剁碎了煲湯或者下鍋油炸的都是異端!吃螃蟹嘛,必須清蒸。吃的時候也不能讓丫鬟們幫忙處理,而是要自己親自動手,一條腿、一條腿地掰著吃才過癮。想到家裡加上丫鬟婆子有四五十個人,就算買了一百隻蟹,吃到自己嘴裡的也不剩幾隻,他還不禁暗自傷心起來。
螃蟹這麼好吃,下市了該怎麼辦呢?李漁後來想了一個辦法,備下蟹甕,準備醃製蟹糟。他用花雕酒醃製生蟹,做成了蟹糟,可能就跟今天的醉蟹類似。這樣,冬天也可以繼續吃蟹了。醃螃蟹的酒也不能浪費,這些蟹釀,他可以喝到來年螃蟹上市。
為了做到“不可一日無蟹”,李漁就用甕中醉蟹過過嘴癮。簡直可以說是,為蟹痴,為蟹狂,為蟹哐哐撞大牆了!
一切光吃蟹不作詩的行為,都是耍流氓每到吃飯的時候,大家最糾結的就是看什麼下飯劇了。吃飯不看劇,那還吃什麼飯呀?現代人的這條法則,放到古代,就可以說成是:光吃蟹不作詩,那還吃什麼蟹?
螃蟹這麼昂貴的食物,絕不能只是吃掉就完了。對古代的文人雅士來說,吃蟹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飲酒、賞菊、賦詩。
(那些和李漁一樣為螃蟹瘋狂打call的古人)
金秋時節,邀三五摯友,溫上一壺好酒,聞著淡淡的桂花香,一邊吃著熱騰騰的大閘蟹,一邊即興吟詩,這才叫享受。比如李白,就是邊吃蟹邊寫下了這首《月下獨酌》: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讀起來是不是覺得吃個蟹,也別有一番韻味了呢?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曹雪芹在寫《紅樓夢》時,常常面臨“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落魄,不知這段螃蟹宴,是否讓他想起了小時候錦衣玉食的生活……
蟹八件:吃蟹咋就不能成一門藝術了?現代人吃蟹,生掰硬啃,這叫“武吃”。而關於吃螃蟹,古人更講究的是“文吃”。
武吃吃的是快意,果腹又解饞;而文吃,吃的則是藝術。在這一點上,明朝的吃貨們可謂把吃蟹吃出了新高度,發明了一種名叫“蟹八件”的吃蟹工具。
最初發明吃蟹工具的,是一個名叫漕書的人。他首先創制了錘、刀、鉗三件工具來對付螃蟹的硬殼,後來經過各大資深吃貨的改進,慢慢發展成瞭如今的“蟹八件”。
據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記載,明代初創的吃蟹工具有錘、鐓、鉗、鏟、匙、叉、刮、針八種,故稱為“蟹八件”。這八件小工具,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腰圓錘、小方桌、鑷子、長柄斧、調羹、長柄叉、刮片、針。
而基本的吃蟹流程呢,那就可以說是很有儀式感了:
首先,等到蒸熟的螃蟹端上桌,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
然後,用腰圓錘在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
之後,再用長柄斧劈開蟹殼和肚臍;
最後,拿起釺、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分別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乳白膠粘的蟹膏,以及雪白鮮嫩的蟹肉。
一件件工具輪番上陣,當你用小湯匙舀進蘸料,端起蟹殼大快朵頤的時候,那才真是比神仙還快活……
這樣一看,吃蟹還添了幾分文人的雅韻呢。
想要get古人吃蟹的正確姿勢,先把蟹八件配備起來吧!